上海优化临港新片区人才购房,一线城市再添“定向松绑”
上海再次优化临港新片区人才购房政策。8月20日,上海发布《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出,优化人才购房条件,在临港新片区工作的非本市户籍人才缴纳个税或社保满1年及以上,在临港新片区限购1套住房,所购住房自合同网签备案满7年后可转让。
那么,此次上海局部松绑限购,传递什么信号?
外地人缴满1年社保可在临港购买1套住房
8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有两项措施引发外界较大关注。一是进一步优化人才落户政策,赋予临港新片区引进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重点扶持用人单位推荐权。建立和动态调整适应临港新片区发展需要的重点专业目录。支持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根据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布局和发展实际,动态调整人才引进重点机构推荐范围;二是定向优化临港新片区人才购房政策,优化人才购房条件,在临港新片区工作的非本市户籍人才缴纳个税或社保满1年及以上,在临港新片区限购1套住房,所购住房自合同网签备案满7年后可转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继苏州、南京等热点城市先后边际调整楼市政策,加强预期管理,提振楼市信心后,上海也对临港新片区的人才购房政策进行了调整。4月12日,上海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官网发布《关于优化调整临港新片区人才住房政策操作口径的通知》。该政策将原《购房资格确认函》调整为《临港新片区人才住房政策认定函》,有效期由原6个月调整为12个月。同时,根据临港新片区的产业发展导向及城市功能发展需求,经综合评定,形成了《2022年临港新片区人才住房政策重点支持单位清单》,《2022年重点支持单位清单》将按需组织更新并公示。2022年重点支持单位中工作的人才,“须在新片区工作满一年以上”可缩短为3个月或6个月。
那么,此次优化临港新片区人才购房政策与4月的政策相比,有哪些变化?对此,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最大的变化是此次政策赋予了临港新片区对于非上海生源应届毕业生的推荐权,同时,适度调整和优化了人才认定目录。
具体而言,原来临港新片区的人才认定有严格的目录标准,现在目录标准可动态调整放宽,同时把认定推荐权给到临港新片区的企业,其目的在于,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自主权,另一方面,范围和目录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有利于临港新片区更大程度吸引人才,也有利于上海中心区一些不在目录范围内的企业可以到临港新片区买房。
“此次政策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在临港新片区限购1套,所购住房自合同网签备案满7年后可转让,这是对政策松绑的保障,确保不会出现投机炒房的现象。”李宇嘉表示,此次政策调整背后反映了几个问题,一是上海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而且人才门槛逐步降低,这与近期各地人才引进门槛不断降低标准有关,也就是说上海也在积极争抢人才,学历型人才和实用性人才的门槛都在降低;二是在整体人口下降背景下,外围区域需要更多产业和人口的引入,才能使区域发展起来;三是在“房住不炒”前提下,通过更多人才引入来推动房地产交易,为本区域公共设施和房地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有利于满足新市民的居住需求
回顾临港新片区的发展,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表示,上海临港新片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2002年-2013年、2013年-2019年、2019年至今。在前期发展阶段,临港的市场关注度并不高,毕竟在起步阶段各项配套还不成熟,但自2013年自贸区概念出现后,土地市场率先升温,溢价率居高不下,甚至出现过超过400%的溢价土地。当年,土地市场热度传导到销售市场。但经过一波短暂热度后,市场又回归平静,临港的去化压力又显现出来。直到2019年,临港新片区的概念出现后,市场再度升温。与以往不同,这轮行情的持续性相当长,也与临港各种利好政策分不开。
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显示,要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注重职住平衡,加大住房供应力度。到2025年,累计新增规划住房建筑总量约1600万平方米,累计新增各类住房约20万套。
而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据媒体报道,8月22日上午,临港新片区三周年重点建设项目开工仪式举行。开工的重点建设项目共计72个,总投资约1530亿元,涵盖前沿科技、高品质住宅、市政交通、能源保障、生态环境、商文体旅、社会民生和综合保税等多个领域。
在此背景下,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表示,临港新片区的发展会带动大量人口流入,从2020年到2034年,临港新片区的常住人口250万左右,建设292平方公里。大量的产业和人口不断涌入,势必也会产生大量居住需求,除了在租赁房源层面进行保障以外,通过放松购房门槛也能更好满足新市民的实际居住需求。
“从整个临港发展格局来看,跟上海其他地方不一样,相对来说政策比较独立。为引入各类资源,临港新片区肯定要在产业,尤其是在政策上率先做出引导。此外,从人才引进角度分析,此次上海优化临港新片区人才购房政策,或对上海周边城市形成一定程度的降维打击。”卢文曦说。
一线城市更大范围放松限购的可能性较小
“上海定向放松限购政策,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研究副总监徐跃进分析指出,上海作为核心一线城市,其楼市政策调整对于整体市场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此次上海定向放松限购政策,虽然范围有限,但是对市场具有积极的影响。
事实上,今年下半年以来,多地逐步优化限购、限售等行政限制性政策。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统计,今年7月,全国多地累计出台93条房地产调控政策。
7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后,各地政策松动继续向一线、二线城市扩展,力度也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比如,8月8日,广州再次下调落户门槛,本科学历、社保在保即可申请入户;8月12日,无锡优化“认房又认贷”政策,部分银行将二套房首付比例由贷款结清40%、贷款未结清60%,下调至30%、50%,苏州、南京也相继传出限贷政策松动消息;8月17日,济南全市推广二手房“带押过户”,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提高二手房的交易效率,激发二手房市场的交易活力,从而带动新房市场恢复。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一线城市出现一些局部、定向的政策微调。8月4日,北京市住建委公众号发文《多措并举提升老年家庭居住品质营造全力友好型社区》,其中提到,对中心城区老年家庭(60周岁及以上)购买试点项目,并把户口迁至试点项目所在地的,给予一定的支持政策。具体包括:老年家庭名下无住房且无在途贷款的,购买试点项目普通住房执行首付比例35%、非普通住房执行首付比例40%,以及相应的贷款优惠利率;购买试点项目140平方米以下住房的,按首套房首付比例35%、二套房首付比例60%执行;其子女可作为共同借款人申请贷款。
“北京针对特定群体和特定房产落实宽松政策和上海针对临港新片区放松购房政策、广州针对郊区市场落实宽松落户政策等是相似的,说明一线城市也有一些局部、定向的政策微调。”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如是说。
对于一线城市来说,非户籍人口购房,连续5年社保或纳税是“标配”,上海临港新片区此前也是需要5年。后来,为了推动临港新片区发展,购房要求有所下降,外地人在临港新片区买房,需要3年社保且在片区内住满一年。目前,对于人才的购房要求再次下降。
那么,此次上海优化临港新片区人才购房政策,是否给一线城市的限购,撕开了一个“口子”?
对此,张波分析认为,临港新片区在今年经历了两轮限购的放松,但此次放松限购不会带动上海整体限购放松,同时政策的目的也并非为了提振楼市热度,而是配合地区性产业发展和人才引入。
“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力度预计还会进一步加大,并依旧在限购层面保持一定门槛,会出现区域性放松,但总体力度依然会偏紧。”张波如是说。
“上海临港新片区的人才住房政策优化,主要目的是为了留住人才,加快区域的发展建设,提振楼市只是其中一个附带效果。”徐跃进表示,上海临港新片区的限购政策优化,是针对特定区域的政策支持。一线城市的人口吸引力强,房地产市场支撑性强,更大范围放松限购政策的可能性仍然较小。
新京报记者 张晓兰
编辑 武新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