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舞剧《五星出东方》深圳演出,用喜剧元素演文物历史丨主创谈

新京报

关注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入围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终评作品名单,由北京演艺集团制作,北京歌剧舞剧院演出的舞剧《五星出东方》于8月5日至6日,在深圳大剧院上演,并开启文华奖评选前的全国巡演。8月4日,在中国情人节——七夕这一天,深圳大剧院特别策划了一场名为“共赴一场跨越千年的浪漫之旅”舞剧《五星出东方》分享会,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舞剧《五星出东方》制作人董宁,携总导演王舸,剧中精绝首领之女“春君”的饰演者青年舞蹈家古丽米娜·麦麦提(以下称“古丽米娜”)、汉朝戍边将领“奉”的饰演者罗昱文、北人首领之子建特的饰演者索朗群旦到场,为现场百余名观众分享了舞剧创作台前幕后的故事,让观众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里感受这部民族情谊动人的舞剧。

主演在分享会上与观众互动。

《五星出东方》是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共同出品的舞剧,国家一级导演王舸担任总编导,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许锐担任编剧。该剧以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为题材,讲述考古人员发现这块织锦护臂后,在风沙中进入时空隧道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结成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据悉,舞剧《五星出东方》结束深圳站演出之后,还将前往重庆、新疆和田、乌鲁木齐等地进行巡演。

《五星出东方》体现了民族融合

舞剧《五星出东方》于2021年6月在北京首演,这部作品多个舞蹈片段如展现大国威仪的汉韵舞蹈《锦绣》,曾同时登上今年河南卫视和B站的元宵晚会,圈粉无数;而带有浓郁西域风情、婀娜妩媚的灯舞《远古的呼唤》,也已先后亮相于央视《国家宝藏·展演季》和陕西卫视2022年丝路春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次分享会以古丽米娜、罗昱文、索朗群旦三位主演一段精彩绝伦的“送花舞”开场,他们在台上的表演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五星出东方》是以独舞见长的青年舞蹈家古丽米娜出演的首部舞剧,她认为,演舞剧对于舞者而言,非常考验自身的综合能力,除了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外,在人物塑造、情感表达,情节表达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在剧中,“春君”实际年龄大约在16岁,实为一名情窦初开的少女,但观众丝毫也看不出如今已为人母,头顶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副教授光环的古丽米娜已在学校任教15年了。对于她来说,从年龄上“春君”与现实生活中的自己虽有差距,但回顾整个创作过程,古丽米娜依然觉得自己很享受,也很快乐。“我特别享受‘春君’这个角色,因为她的古灵精怪、活泼善良的性格,也让我有了重返青春、放飞自我的感觉。这次整个舞剧是以现当代舞蹈语汇为主,与我以往所跳的民族民间舞很不同,尤其演绎的是两千年前新疆的故事,让我有种穿越感,突然进入到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带领着他们二人逛大美新疆。”

罗昱文、古丽米娜在分享会现场展示开场舞。

青年舞者罗昱文所饰演的汉朝戍边将领“奉”与自己的实际年龄相仿,但他认为“奉”的经历与肩负的责任都比自己要成熟得多,“奉”的责任感与号召力也一直是自己不断打磨的表演方向。在罗昱文看来,古丽米娜与索朗群旦两位老师经验丰富,排练过程中给过自己很多的帮助与鼓励,他认为《五星出东方》是一个体现民族融合的剧,在选角上,从维吾尔族、藏族到汉族,他们三人其实已经完成了民族融合:“我们三人这一年多的磨合,已经完成了默契培养,如今已经可以很从容地互相在舞台上飙戏,尽情享受着每一场演出。”

虽然索朗群旦饰演的北人首领之子“建特”在剧中是个反派角色,但在索朗群旦眼中,这个角色也有纯真的一面,他从“建特”身上能感受到另一种爱:“刚开始大家眼里的‘建特’是野蛮的代表,与‘奉’的大爱形成了鲜明对比。当他感受到了精绝古城里面老百姓的真情与爱,性格也改变了。”

用喜剧的方式展现那段厚重的历史 

舞剧《五星出东方》的构想和题材来源于在古丝绸之路新疆和田段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该织锦长18.5厘米,宽12.5厘米,上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现为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出土不仅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也被列入中国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舞剧《五星出东方》总导演王舸(左)分享创作感受。

面对如此特殊的创作题材,主创团队在艺术形式的选择上十分谨慎,力求找到最完美的表达语言。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舞剧《五星出东方》制作人董宁回忆:“当我们了解到织锦护臂背后的历史故事后,更为深刻地领悟到文化自信由何而来。我们有悠久的历史,有实实在在的宝物在触动着我们。这件织锦护臂不仅仅是一件珍贵文物,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也想要将其变成一部文艺作品。”

北京演艺集团旗下共有九大院团、十二个艺术门类,在表现形式的选择上,董宁最初觉得用歌剧、舞剧、音乐剧展现这一题材或许都有可能。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并没有太多的史料支撑,因此需要填补更多的艺术想象,最终选择用舞剧形式表现,董宁觉得,是因为舞剧虽然拙于叙事,但长于抒情,而这件出土的汉代织锦护臂特别需要情感的注入。“我们不仅仅希望通过一件文物去讲一个故事,也希望我们讲的这个故事能成为一台优秀的舞剧,这个关系非常重要。又要有政治意涵,又要有文化历史含量,又要有艺术本体的特质,当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时,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北京歌剧舞剧院演员现场展示经典舞段《锦绣》。

除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外,一片从尼雅遗址中出土竹简上“奉谨以琅一致问春君,幸毋相忘”的寥寥数语,成为主创人员展开创作的全部线索。为了挖掘更多素材,主创团队深入新疆采风并做了大量历史研究,十二易其稿、反复修改锤炼。刚刚凭借《五星出东方》入围第十七届文华导演奖“提名人选”名单的总导演王舸觉得,《五星出东方》好看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创作团队尝试用喜剧的方式展现这段厚重的历史,通过轻松、幽默的表演方式展现剧中的文化碰撞与交流,这在过往的舞剧中并不多见。在王舸看来,长久以来,中国的舞剧太过于严肃,多年来鲜有人从另一个角度与创作方式去展现具有文化性质的舞台作品。“其实任何一个题材作品都可以用诙谐轻松的方式表现,这样也能给观众以新奇的感受。”

王舸还表示,剧中所有舞蹈演员都非常的辛苦,他们不仅要在剧情高速运转中不断在各民族身份间进行角色互换,自首轮巡演开始以来,《五星出东方》每到一个城市演出,演员必须从落地开始就进入工作状态,不能有任何的懈怠:“他们不敢有任何的不舒服或情绪上的波动,每个人如同走在钢索上。因此观众从《五星出东方》这部作品中,不仅能看到精彩的舞蹈与诙谐的剧情,也能看到每一位舞蹈演员背后,多年来潜心钻研刻苦训练的痕迹。”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赵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