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男篮三连冠建立“王朝”,CUBA“后浪”来势汹汹
7月31日晚,2022年CUBA总决赛,清华大学男篮以89比86战胜广东工业大学男篮,实现三连冠,主教练陈磊迎来执教生涯的“四年三冠”,亲手打造出一支“王朝”球队。邹阳拿下25分和10个篮板,当选总决赛MVP,今年CBA选秀“状元”王岚嵚则贡献25分、9个篮板和6次助攻,二人成为球队获胜的“关键先生”。整个赛季最精彩的对决在总决赛上演,广工男篮发挥出了相当高的水平,未来几年与清华男篮争冠可能成为CUBA主旋律。
红人
王岚嵚邹阳“双星闪耀”
过去两届CUBA总决赛,清华男篮都以绝对优势获胜,但今年遇到广工男篮,对手是典型的南派小快灵打法,给卫冕冠军制造了很多困难。陈磊很感谢这个对手,“把我的队员逼出了最好的状态。”清华男篮的防守强度贯彻全场,对手的外线命中率一直都很高,但清华男篮一直坚持自己的攻防体系,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关键时刻,王岚嵚和邹阳都站了出来。
7月24日的CUBA选秀大会,王岚嵚以“状元秀”身份加盟南京同曦队。之后,他火速赶到重庆,与清华男篮会合,想为个人最后三场CUBA比赛争取最完美的大结局。
王岚嵚坦言,很想专心打完今年CUBA全国八强赛后再参加选秀,但CUBA复赛本身已是克服了重重困难,还有机会站上总决赛舞台,他非常珍惜。来到重庆后,王岚嵚时刻提醒自己大学生涯还没结束,“并不是说我通过选秀,以‘状元’身份进入CBA就怎样,我现阶段的本职工作还是要做好,希望CUBA生涯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王岚嵚说到做到,在对手给清华男篮压力时敢于挺身而出,造成广工男篮头号球星陈国豪五犯离场后,王岚嵚拍着地板怒吼起身,点燃了全队斗志。
同样敢打关键球的还有邹阳,他在极限状态下表现出了稳定、自信和攻防全面,最终在家乡球迷面前随队拿下三连冠和个人总决赛MVP,甚至被外界称为“预定明年CBA选秀状元”。他也表达了希望像王岚嵚一样成为“状元秀”。同时,这个年轻人说出了“庸常之中微芒不朽”的话语,告诫自己最后一年CUBA继续脚踏实地,打好每一场比赛。
王朝
陈磊再一次“四年三冠”
冠军队成员剪篮网是固定仪式,陈磊已经连续三年经历。今年剪下最后一刀将篮网拿在手中后,他还是非常激动。
2015年,陈磊作为队长,随北京首钢男篮达成“四年三冠”,建立“王朝”;7年后,他作为清华男篮主教练,执教球队四个赛季,收获三连冠,亲手缔造了另一支“王朝”队伍。
从球员到教练,身为“王朝”一员,陈磊非常清楚,相比建成,让“王朝”更久地立住才更难。执教清华男篮这四年,每年的退役仪式,都是陈磊开始规划未来的时刻。今年,王岚嵚和钟晓阳,外线和内线的主力从CUBA毕业,再看看对面广工男篮明年依旧保留着总决赛班底,陈磊不禁感慨:“明年要是再遇上该怎么办?”
校园篮球就是不断有人毕业,再有新面孔加入,但对陈磊而言,“王朝”初建之时,两名重要球员功成身退,接下来的卫冕之路无疑更加困难。他和队员选择迎难而上。这个赛季,清华男篮的比赛出现越来越多新面孔,因为陈磊非常清楚实战对队员成长的价值,所以一有机会就尽量派大一、大二的队员上场,其中不乏曾在辽宁青年队训练的逄砚钧、身高2米14的大一新生张陈治锋等人开始崭露头角,经受今年总决赛这样高水平对决的考验。
陈磊希望,不仅球队能保持在顶尖行列,也要把球员培养好。王岚嵚成为“状元秀”,邹阳入选三人篮球国家队,这些学生球员在职业篮球领域取得突破的例子,目前CUBA还是凤毛麟角,所以更需要校园篮球的教练以培养出更全面的人才为己任。“不光培养篮球运动员,还要让队员在品格、学业等各方面都取得收获,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和学习的。”
未来
“清北对决”或不是主流
清华男篮在今年CUBA复赛以来不败登顶,但最后的总决赛并非外界此前所预测的一边倒。不少人看好广工男篮晋级决赛,而能与目前CUBA实力独一档的卫冕冠军战至终场才决出胜负,连广工男篮主教练于广龙都直言“想不到”。
于广龙介绍,广工男篮球员的身高和天赋并不突出,但以南区冠军身份闯入全国八强赛,接着首度打进四强,到最终总决赛三分惜败,这样的经历让全队更积极地看待未来,“明年基本还是这帮队员,通过总决赛也积累了经验,所以要回去好好总结,落实到训练中去提高。”
从今年全国八强赛看,广工男篮是来势汹汹的“后浪”,包括同样首进四强并获得季军的宁波大学男篮,都是经过近几年的球队建设,在各自分赛区稳步成长,接着在全国赛舞台取得突破,给北京大学男篮、太原理工大学男篮等传统强队造成很大冲击。甚至有观点认为,“清北对决”将不是未来几年的主流,CUBA正迎来新时期、新格局。
对此,球队教练们有一个共识——几乎没有哪支球队能一直赢下去。于广龙认为,清华和北大男篮或许具备招生条件优势,也是公认的强队,但是,CUBA球队各具特色,通过训练、人才培养等手段,不断有新的球队成为当年“黑马”,“今年像我们,还有重庆文理打得都很好,所以关键还是看怎么训练和怎么建设球队。”
新京报记者 刘晨
编辑 韩双明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