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再次加息75个基点,鲍威尔:美国没因加息衰退
(观察者网讯)随着美国通货膨胀达到高位,美联储再次激进加息。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7月27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由1.50%-1.75%上调至2.25%-2.5%,并预计持续上调目标区间将是合适的。美联储在此次的决议声明中重申,坚定致力于将通胀率恢复至2%这一目标。
这是美联储自今年3月以来第四次加息,也是连续第二次加息75个基点。截至目前,美联储累计加息幅度达225个基点,此前3次加息分别在3月、5月、6月,分别加息25、50、75个基点。
6月29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最终修正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美国实际GDP按年率计算下降1.6%,较此前公布的修正数据下调了0.1个百分点。这是自2020年4月新冠疫情初期以来,美国经济最疲软的一个季度。
7月13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1.3%,同比上涨9.1%,同比涨幅创下自1981年11月以来的新高,前值为8.6%。美国6月核心CPI同比增长5.9%,前值为6%。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被问及美国经济是否陷入衰退时,他否认相关观点,虽然美国经济增速正在放缓,但他认为美国就业市场依然强劲,美国并未进入经济衰退。
鲍威尔承认,美联储避免引发衰退、实现“软着陆”的路径已经变窄,且有可能变得更窄。
他表示,美联储仍致力于遏制长期的高通胀,美联储官员已意识到通货膨胀给美国家庭,尤其是那些低收入家庭带来的困难,他们不会放松努力,除非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通货膨胀正在下降。
他同时指出,美联储可能很快就会放慢加息步伐,转而小幅加息,让物价上涨步伐回归正常。他认为,在美联储9月的议息会议上,再次出现“异常大幅”的利率上调可能是“合适的”,但加息决议将取决于现在和随后即将出炉的经济数据。
微博博主观点
延伸阅读
专访美国景顺董事总经理李山泉:通胀预计将持久,经济或陷入浅层衰退(第一财经网)
有美国经济学家认为美国会进入浅层衰退(shallow recession),也就是说衰退是完全有可能的,但不是深度衰退。
在酝酿数年后,通胀似乎正以一种“势不可挡”的方式在美国扎根。
当“美国通胀续创40年新高”的话题常态化时,追本溯源,造成高通胀的因素有哪些?美联储激进加息的策略又是否能奏效呢?
多因素引爆通胀
美国景顺董事总经理李山泉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此次美国高通胀的出现并不奇怪。
他表示,第一,美国推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约10年之久,欧洲、日本等国长期处于负利率,全球范围内流动性泛滥的情况已很久,而新冠疫情的暴发进一步推动了宽松政策。再加上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更加剧了通胀,因为征税行为终将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第二,全球化大分工的逐渐消失导致物价上涨和物流不畅,而唯有在合理行业分工的基础上,才能提高效率。
第三,新冠疫情打乱了正常生产,导致全球供需关系都在发生调整,进而施压通胀。
第四,俄乌冲突扰乱全球能源大宗商品的流动格局。
李山泉认为,是以上四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了这次的大通胀。
他还说:“通胀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从纵向来看是成本推动型的上涨,这只是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即预期理论,尤其是在美国这种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环境下,如果一个商家预期价格会涨,其他商家也会提前涨价,这完全由预期推动。而价格一旦上涨,便很难回落。”
李山泉认为,目前美国也进入这样的状态,有些与通胀并无直接关联的领域也在跟风涨价。这种预期造成了通胀超调(overshoot)。
“不太可能指望通胀能迅速降温,因为这种预期影响不是仅靠增加产能便能获得改善的,所以我预计此次通胀持续时间较长。”他说。
超预期的财报季和浅层衰退
当下,美股已进入新一轮财报季。
根据FactSet数据,截至7月22日,标普500成份股公司中约21%已发布财报,其中近70%公司业绩超分析师预期。不过,“超市场预期”的结果并不一定能真实反映企业盈利情况,因为分析师也可以通过下调预期的方式以达到“超预期”的效果,借此来抬高股价。
李山泉对第一财经表示,大部分行业的实际状况都不是特别好。第一衡量标准是企业盈利状况,根据目前企业财报来看表现平平,尤其是受成本影响较大的行业,盈利状况已经出现下降。如大宗商品生产商,尽管产品涨价,但成本亦大幅上涨。此外运输瓶颈导致新开发的领域非正常推迟,都会增加成本并给未来供给造成很大影响。
李山泉表示,后续影响还不是特别明朗,需要等一段时间,随着更多企业财报和经济数据的发布再评估。“有美国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可能进入浅层衰退,但不会是深度衰退,当然也存在一些更乐观的预期。”他说。
由于美联储的前期误判和行动过迟,致其陷入左右为难的状态。美国财政部前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对美联储的批评就毫不留情。他直言美联储在去年的表现令人极度失望,忽略了其维持价格稳定的核心使命,反而去关注非核心职责。
自今年3月以来,美联储开启了加息周期,尽管加息力度越来越大,但包括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在内的核心通胀指标仍一路走高,并在6月破“9”。
在正在进行的二季度美股财报季中,企业高管们相继表达了对美国经济陷入高通胀的担忧情绪。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发布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表示,特斯拉不得不数次涨价以抵消成本压力。
截至7月22日,在已发布财报的91家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司中,有85次分析师电话会议都提及通胀问题。只不过,涨价并不会真正伤及商家利润,通胀带来的成本走高通常都会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美国劳工部前部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教授罗伯特·赖希(Robert Reich)表示,如果美联储继续快速加息,经济衰退可能近在咫尺。美国国会和白宫必须考虑替代方案,以帮助美国民众应对不断上涨的油价和食品价格。赖希呼吁向大型油企征收暴利税,并用这笔钱为遭受通胀冲击的民众提供支票。
不过,李山泉认为征税的实际效果不一定特别好。
李山泉称:“税收的共同特点是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没有商家愿意消化税收,最简单的方式即转手。多年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叠加全球生产供给和需求格局巨变,问题骤然爆发。此外,全球各国之间的合作越发薄弱,摩擦增大,导致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李山泉还表示,美联储加息令美元走强,一方面提高了美国的购买力,但另一方面令美国产业显著下降,企业再次回到在海外生产并购买大量廉价产品回美的状态,这会加剧金融及贸易双边的不平衡。另外,从历史上来看,美元不断走强曾诱发过若干次其他国家的金融危机。
重回“沃尔克时代”?
美国通胀曾在1980年触及14.8%峰值,核心通胀率高达13.6%。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实施了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抗击通胀,引发了两轮大规模但短暂的衰退。2022年6月,美国CPI涨至9.1%,同比涨幅创自1981年11月以来最高。历史似乎在重演。美国是否在重回“沃尔克时代”?
李山泉认为,目前的情况与上世纪80年代有很大区别。
第一,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二,货币体系运行和当时有很大不同,包括货币流速、支付手段、信息传导方式、数据采集的及时性等。现在对经济的观测手段越来越多,准确度更高。
第三,从经济本身来说,运营差别也很大。里根时期的全球化分工不普遍,各国的海外投资和进出口额度与现在差之甚远。贸易区别也很大。
截至7月23日,根据CME美联储观察工具,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在7月会议加息75个百分点的概率为80.5%,加息100个基点的概率降至19.5%。那么,美联储当前的货币紧缩措施将产生何种结果?
李山泉表示,美联储决意控制通胀,而这会产生两种可能性。一种,经济开始遇到麻烦,通胀动因变弱导致通胀自发回落,于是不用再加息。但往往(美联储)判断失误也会在这个地方。如果从较长历史时期回溯,或许会发现最后的两次加息是多余的,但在惯性条件下美联储不敢收手,于是矫枉过正,由此令美国经济进入浅层衰退。另外,若加息力度更大,衰退则更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