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世界3》恐龙外传:长“美甲”懒洋洋,空中霸主易骨折
《侏罗纪世界3》已于6月10日在全国上映,这一部的角度相对独特,一些恐龙已经离开牢笼般的公园闯入到人类世界,它们已经与这个现实世界产生深深的羁绊。影片开场可见,它们有的在摩天大厦楼顶筑巢安家,有的成了猫狗般的新型宠物,还有些兽性不改的家伙不但抢夺帝王蟹,还掀翻了捕蟹船……
导演科林·特莱沃若先后执导了《侏罗纪世界》和《侏罗纪世界3》,并且参与了《侏罗纪世界2》的编剧,他已经堪称深度恐龙爱好者,他表示,恐龙的魅力在于它们曾经是真实存在的。“恐龙不是一种人类幻想出来的神话生物,而是曾经真正存在于地球上,像你我一样的生物。而且它们的体积非常庞大,和人类完全不同,它们是爬行类生物,有的能有一栋楼那么高。这光是想象起来就不可思议了,更别说它们真的存在过,我认为这也是大家为什么喜爱恐龙的原因。”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巴斯大学的恐龙专家、古生物学家乔·邦瑟在观看本片后曾表示,大银幕上的各种恐龙造型在科学和娱乐中取得了“有趣”的平衡,“比如说那些兽脚亚目恐龙,因为是素食性,加上身上覆盖着羽毛,所以看起来不可怕,但你想象一下,当这些身高约两米、长着剃刀般爪子的巨型‘火鸡’追你时,你就别惦记它羽毛有多可爱,还是撒丫子赶紧跑吧。”
《侏罗纪世界3》出场了27种迥异的恐龙,其中有9种很抢戏,它们真的如同片中一样可怕、可敬、可爱、可厌吗?我们在讲述它们在片中的故事后,再结合资料,为观众补补课。
迅猛龙布鲁与贝塔(Velociraptor Blue、Beta):在NBA也有“亲戚”
迅猛龙布鲁身上似乎有着和霸王龙相似的部分基因,身高1.8米、体重150公斤的它,动作灵活并且智商相对高,一直在族群中担任领袖角色。在《侏罗纪世界》中它和霸王龙合作夹击凶残的狂暴龙,在《侏罗纪世界2》中它再接再厉,对阵并诱杀了转基因生物暴虐迅猛龙,而在《侏罗纪世界3》中布鲁成了母亲,它最大的敌人就是能对幼崽贝塔产生威胁的一切生物,即使是与它关系深厚的欧文·格雷迪也不能轻易招惹贝塔。
补补课:在迈克尔·克莱顿的小说《侏罗纪公园》、影片《侏罗纪公园》系列和《侏罗纪世界》中,“Velociraptor”被习惯性译为“迅猛龙”,而现实中这一名词代指的恐龙多译为“伶盗龙”。影片中的“迅猛龙”的形象基本参考了生存于白垩纪早期北美洲的恐爪龙,据说迈克尔·克莱顿是将恐爪龙当成了伶盗龙的一种,而伶盗龙的化石只发现于中国与蒙古。
NBA球队多伦多猛龙曾经的队徽。
另外,片中的迅猛龙智商相对高于其他恐龙,而实际上伶盗龙的智商也就相当于现代的猫科动物。其实现实中就活跃着一只“伶盗龙”,NBA球队多伦多猛龙(Toronto Raptors)就是以伶盗龙命名,并曾经使用伶盗龙的形象作为队徽。
霸王龙(T.Rex):没有退路可言
流水的侏罗纪,铁打的霸王龙,这些4米高7吨重的终极顶端掠食者霸屏了“侏罗纪”六部影片。但曾有评论认为这个系列有些过于将霸王龙捧到过高的位置,并通常以牺牲掉其他掠食性恐龙为代价,所以在《侏罗纪世界3》中,霸王龙将迎来终极决战,这一次它将孤身迎来两位体型更大的凶猛对手巨兽龙和镰刀龙的联手致命挑衅。骄傲的霸王龙将再次用事实证明,即使面对强敌,不会不战而退,它会誓死捍卫自己史上最强食肉动物的称号。
补补课:实际上,巨兽龙和霸王龙不可能同框出现,因为巨兽龙聚居地是南美洲,霸王龙生活在北美洲,这两个大陆通过大陆桥连接是百万年前。另外巨兽龙活跃的年代要比霸王龙早约3000万年。
双脊龙(Dilophosaurus):“嫉恶如仇”的微笑刺客
双脊龙在第一部《侏罗纪公园》中袭击了企图从努布拉岛偷走恐龙胚胎的丹尼斯·纳德利,此后再未出场,《侏罗纪世界3》中它将重磅回归。双脊龙生存于侏罗纪早期,属于兽脚亚目,其学名意为“双脊蜥蜴”,形象地概括了位于其头顶两侧的色彩斑斓的双冠。侏罗纪系列电影中的双脊龙设定仅为1.2米高,但是娇小的体型并不妨碍它成为山野中最致命的食肉动物之一。双脊龙步伐轻盈,转向灵活,好奇心很重的它在悄悄跟踪猎物时,脸上都仿佛挂着微笑。然而转瞬间,这个致命的掠食者就会突然现身,猛地张开它那色彩缤纷的颈褶,随即向被吓呆的猎物喷射出致命的黑色毒液,影片中生物公司老板就着了它们的道。说来有趣,片中的双脊龙有个很戏剧化的“嫉恶如仇”习性,它们似乎总是对围剿幕后大反派更感兴趣。
补补课:在电影版本中,双脊龙的颈部拥有可收缩的皱褶,类似褶伞蜥,而且能射出致盲毒液,使猎物失明且瘫痪,类似喷毒眼镜蛇。但化石表明双脊龙并没有这种“恶毒”行为,据考证,没有任何一种恐龙会向猎物喷射毒液。另外,雄性的双脊龙头冠要比雌性的头冠大上很多,上面具有鲜艳的颜色,就像雄鸡一样,用漂亮的头冠来吸引雌性。
巨兽龙(Giga / Giant Dino):“以牙还牙”绝不吃亏
巨兽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属于兽脚亚目,是已知体型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之一。这只体型巨大的顶级掠食者无愧于它的学名,其学名意为“巨大的南方蜥蜴”。在片中,为了给独孤求败的霸王龙找到一位对手,将巨兽龙推到了前台,并且有意将霸王龙和巨兽龙进行了对比:二者都很凶残好斗并且长得像是近亲,但巨兽龙体型略大一些,从后脖颈到背部脊椎有突起,尾巴也更长更细。在片中,巨兽龙其实战斗力和霸王龙不相伯仲,在镰刀龙的助攻之下,它才与霸王龙分出胜负。
补补课:巨兽龙和霸王龙、鲨齿龙是白垩纪最强的三种食肉恐龙。锋利的牙齿是巨兽龙成为优秀猎食者的关键因素之一,据悉,南方巨兽龙的嘴中紧密地排列着很多牙齿,牙齿长度可达20厘米,呈薄薄的匕首状。古生物学家认为,与霸王龙的锥形牙齿相比,巨兽龙的牙齿结构更适合切割,不适合撕咬,它们攻击猎物时利用牙齿这一利器,导致猎物因失血过多而倒下。
镰刀龙(Therizinosaurus):长”美甲”懒洋洋
镰刀龙为植食性恐龙,生存于白垩纪,属于兽脚亚目,其学名为“镰刀蜥蜴”。镰刀龙身披灰黑相间的羽毛,估高约10米,体重可达5吨,虽然是植食性恐龙,但是每个前臂上有三根长约75厘米的锋利勾爪足如同镰刀,在片中不但可以挥手之间干掉一只成年鹿,就算对阵任何陆地肉食性恐龙,它都有很大胜算,霸王龙都难逃其“魔爪”。
补补课:据生物学家推算,镰刀龙的身上可能覆盖着比较原始的羽毛,但是它的体态十分臃肿,并不能像鸟类那样飞行。它们虽然有着已知动物里最大的爪子,但却被认为有着类似现代大猩猩或史前地懒的生活方式,使用它们的长手臂与锐利指爪懒洋洋地来抓取树上的食物。有毛有长“美甲”还懒洋洋,这个形象怎么有点像《疯狂动物城》里的树懒“闪电”呢!
镰刀龙和树懒“闪电”都是慢性子。
风神翼龙(Quetzalcoatlus):在天上我说了算
风神翼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属于翼龙目,由神龙翼龙科下属的无齿翼龙进化而来,以阿兹提克人信奉的羽蛇神命名,其具有异乎寻常坚硬的长脖长嘴和锋利的前爪。风神翼龙是有史以来已知体型最大的飞行动物,伸展双翼后的大小等同于一架小型飞机,但在片中,性格暴躁的它视飞机为对手,必须干掉而后快。这一巨型生物凭借着近11米的超宽翼展与重达180公斤的身躯统治着天空。
补补课:成年风神翼龙脖子长达二米多,站立时身高约5米,与长颈鹿身高相仿,但在长相上,拥有长长喙部的风神翼龙其实更像是巨型版的鹤类。尖嘴利爪的风神翼龙曾是天空中的顶级霸主,但由于骨骼轻而中空,加上巨大双翼是缺少肌肉和骨骼的皮膜,扇动时非常不灵活且很容易骨折,所以它们无法像鸟类那样拍打双翅飞行,多是以滑翔为主。虽然风神翼龙展翼滑翔随随便便就是几百公里,但是转个圈都要半径几公里。据科学家推测,当风神翼龙在陆地行动时四肢并用更加接近于四足动物,会捕捉陆地上未成年的小型恐龙幼崽如小霸王龙为食,也不介意吃鱼嚼草顺便食腐。但因为在行动时相对笨拙,并且脆弱的皮膜双翅很容易受到伤害,它要是遇到成年霸王龙,往往会落败。
野蛮盗龙(Atrociraptor):一起跑酷吧
野蛮盗龙正在追猎男主人公。
曾经的组队王者迅猛龙要小心了,一群新的猎食者已然来到,新出场的游猎家族由四只食肉性恐龙野蛮盗龙组成,其学名意为“野蛮的强盗”,生存于白垩纪。野蛮盗龙在体型上略大于迅猛龙,其高约2米,重约150公斤。这些流线型的纯种致命杀手能够通过气味追踪猎杀,凭借基因改良,行动速度也得到提升,并且经过训练,只要人类饲主一声令下,就会听从指令攻击目标对象,这群可怕基因产物诞生于《侏罗纪世界》中的研究所。根据其身上各异的彩色条纹它们分别被命名为幽灵、条纹、老虎与赤红。这些冷酷的猎食者们时刻准备着听从命令,完成猎杀,即使猎杀目标是它们的创造者——人类。好在这种生物是一根筋,跑酷的速度越快,智力就越掉线,侧翻追尾等事故不断。
补补课:野蛮盗龙是一种北美洲的小型食肉恐龙,生活在距今7000万-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它的体型远没有片中那么大,体长仅有0.7米,虽然体型小,但前肢生有善于撕扯的利爪,奔跑速度快且灵活。据生物学家推算,如果野蛮盗龙真的像片中那样闯入现实世界,它可以秒杀现代的绝大多数动物。
火盗龙(Pyroraptor):被外国影迷戏称为“大块头恐鸡”
火盗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其学名意为“盗火者”,属于兽脚亚目,体型较小,形似鸟类,每只脚的第二个脚趾上长有巨大而弯曲的脚爪,估高达2.5米,重约35公斤,火红色的羽毛覆盖着火盗龙的全身,算是片中颜值最高的恐龙。从茂密的丛林到白雪皑皑的山地,它都不放弃追踪猎物,这个致命掠食者在片中甚至能够从封冻湖面的冰层之下进行狩猎,等待着猎物从头顶开裂的冰面掉落。
补补课:火盗龙第一批化石出土于法国的薰衣草胜地普罗旺斯地区,据说是一次森林大火后,它的化石才被偶然发现,所以将其命名为“盗火者”。据说《侏罗纪世界3》上映后,有一些“嘴馋”的外国影迷将火盗龙称为“大块头恐鸡”。
异齿龙(Dimetrodon):褶边背帆高度达自身长度的三倍
异齿龙是一种形似鳄鱼的恐龙,大部分异齿龙身高在1.8至4.5米之间,估重约27至250公斤,其学名意为“两套牙齿”,背部长有巨大的褶边背帆,背帆高度达自身长度的三倍,远看犹如旗帜。在片中山谷地底的安伯矿区,异齿龙悄然跟踪在主角团队的身后,其刺耳的大声咆哮几乎能够震碎你的耳膜。
补补课:肉食性的异齿龙是二叠纪的陆地霸主,但四肢短小加上后背竖起夸张的骨质帆板,导致跑起来像是喝醉了的大蜥蜴一样摇摆乱晃。据生物学家分析,二叠纪的地球仍然处在大冰期中,类似异齿龙这样的动物很可能用大面积的背帆来接收太阳的光热,通过改变帆板对阳光的夹角,或者控制血液流量来调节体温。
【影片幕后花絮】
这些恐龙是如何造出来?
双脊龙有“实体”,火盗龙有“头部”
1.爱丁堡大学教授斯蒂芬·布鲁萨特担任了本片古生物学顾问,每只在电影中出现的恐龙均曾真实存在,并且经过布鲁萨特的认可。
2.导演科林·特莱沃若从一开始就希望能够在电影中使用数码动画特效制作恐龙,更重要的是,他希望与同样热爱恐龙的伙伴合作。在与数码动画总监约翰·诺兰的第一次碰面中,他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你喜欢恐龙吗?”随后,恐龙狂热爱好者诺兰立刻获得了这份理想工作。
3.特莱沃若决定要让《侏罗纪世界3》中的恐龙必须尽可能还原实物,他与设计团队向布鲁萨特不断请教,从恐龙的行为、动作姿势、生活环境到哪些恐龙可能长有羽毛等细节都要搞清楚。
4.唯一具有固定外形的恐龙种类就是霸王龙与双脊龙,因为其曾出现于系列前作。至于其他种类的恐龙,设计团队可以放手创造出不同于前作的形象。
5.双脊龙是唯一完全以实体模型完成拍摄的恐龙,其镜头没有叠加任何视觉特效或使用特效替换。
6.本片为第一部使用实体模型恐龙的《侏罗纪》系列作品,双脊龙在11到12个工作人员的操控下实现了走动。
7.最初,特效动画团队仅仅制作了火盗龙的头部,以供设计师们可以大致了解长有羽毛的生物的外形与移动效果。但是,特莱沃若被团队的成品所深深吸引,因此最后让团队制作了一个全自动的火盗龙头部,它的精细程度甚至可以做到放大瞳孔。
8.第一具体外覆盖有羽毛的恐龙骨架化石于1996年在中国出土。两种不同类型的暴龙被发现长有羽毛,布鲁萨特认为科学界迟早将挖掘出保留完整的长有羽毛的霸王龙化石。特莱沃若导演在早期会议中便告诉其设计团队,第三部侏罗纪系列电影的特色将是会出现长有羽毛的恐龙。
9.真实的恐龙不是智商低下、行动缓慢、色彩暗淡的蜥蜴,正相反,他们充满活力与智慧,有的种类色彩斑斓,形似鸟类。这就是本片中希望呈现的恐龙形象,眼花缭乱,那就对了。
10.真实的恐龙有着缤纷的色彩。有些身上还长有白色、棕色、黑色以及红色的羽毛。有些具有色彩斑斓的羽毛,在阳光下闪耀。有些身上带有伪装效果或是暗色花纹,还有一些长有浣熊那样带有一圈圈花纹的尾巴。
11.硅胶的使用令恐龙在制作方面取得突破,不但实现了栩栩如生的半透明肌理,还能够完美固定皮肤表面的羽毛或毛发。
12.为了再现《侏罗纪公园》中双脊龙口吐黏液的攻击画面,技术人员混合了蛋糕、食用色素、水以及名为甲基纤维素的增稠剂,这种增稠剂常常被用于制造快餐奶昔。
13.团队制作的全自动蝗虫(在片中,这些巨大的蝗虫被加进某些恐龙的基因)长约76厘米,大小约等于一架大疆无人机。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