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进乡村小店转换升级,看夫妻店如何翻新
北京着力推广乡村便民店改造提升。4月24日,记者在门头沟水峪嘴村看到,经过改造升级,原本经营货品单一的农村夫妻店,变成了经营多样的便利超市,同时还提供多种便民服务。
当日,北京市商务局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建行北京市分行等多方共同开展的农村地区便民商业网点改造提升项目试点工作启动。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引导、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应用及引入北京市创业担保贷款的方式,加大精准支持力度,鼓励大型电商、连锁流通企业通过技术赋能、供应链整合、线上线下结合,向农村地区下沉渠道和服务,因地制宜促进农村地区便民商业网点改造提升。
乡村便民小店改造升级试点落地
走进位于门头沟水峪嘴村的这家小店,琳琅满目的商品,考究大方的装修,分类井井有条,俨然是一家具备连锁条件的品牌超市。“上架的商品有800余种,价格实惠,品质也有保证,由于紧邻景区,人流量较大,每天的营业额都能达到3000元左右。”水峪嘴村的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改造前,这家小店还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传统夫妻店,昏暗的灯光、敞口的糕点,单一的货品种类,加上积压的货品堆满过道。经营着这家小店的是村里常驻村民邵大姐一家,小店不大却是村里重要的活动枢纽和村民们闲暇时光里的好去处。
“店内设备和店铺装修非常陈旧,急需更新换代。店内的商品也是单方面依赖营销员的上门介绍,消息闭塞,渠道单一。”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只是一家小店的烦恼,也是万千农村小店的缩影。市商务局在走访调研多个区的农村地区之后,发现农村便民店的改造提升任务迫在眉睫。
水峪嘴村位于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村域面积2.3平方公里,村中人口326户约600人,其中农户169户300余人,村前为永定河道,村后京西古道环绕,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如今的水峪嘴村已发展成年产值近2千万的富裕山村,村民住进了山水相依的二层小楼,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更加深了村民们对乡村小店改造升级的迫切。由多方齐发的项目试点由此展开。
可持续推广商业模式和烟火气
政策先行,小店背后是可持续推广的商业模式。
首先是强大的资金保障。针对小店融资需求,市商务局牵头成立专班,由银行联合担保公司,在创业担保贷基础上量身定制“乡村便民贷”产品,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从收集材料到贷款放款在一周内完成,有效缓解小店在改造升级过程中面临的流动资金不足的痛点,同时通过财政贴息政策进一步减小了业主的负担。
成熟的技术支持和渠道共享是小店积厚成势的重要支撑。贷款资金到账后,由京东旗下的京喜便利负责人指导业主进行设备、装修类目下单,对小店进行品牌化、数字化、便利化等全方位升级。依托掌柜宝对店铺供应链进行赋能、依托京东到家等平台促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
此外,经调研走访发现,乡村小店都是各村最具烟火气的存在,它是生活用品的供应处,也是孩童们玩闹的小据点,更是老人们话家常的好去处。乡村小店升级改造不应局限于商品增多,装修换代,将小店打造成乡村便民服务站,让小店串起大市场和新生活。
升级后的小店划分出果蔬预售区、便民服务区、快递区等功能区域,接入“京东服务+”,满足村民家政、维修、打印、代缴电费、燃气费等服务的同时,还免费提供医药箱、测温仪等,让这里真正成为村民温暖的“百事通”。
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小店改造不仅只有这一种模式。后续将联合一轻、华冠、大有等连锁品牌在门头沟、通州、大兴等地广泛开展试点工作。结合不同乡村的村民需求,以及不同连锁企业的优势,打造模式多样的农村新型便民小店。一方面,定期联合平台开展系列节日满减促销活动,帮助小店引流宣传,逐步引导小店提升从大型连锁企业端统一采购比例,助力小店科学进货备货;另一方面,依托小店下沉金融服务,利用当地地缘、人缘优势,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把普惠金融服务送到村口,助力农户经营致富、便利村民生活缴费。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唐峥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