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调研北京绿色交易所:北京碳市场成交额30.03亿元
4月13日,北京市政协人资环建委组织委员、专家围绕“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主题赴北京绿色交易所调研。自2013年开市以来,北京试点碳市场各类产品累计成交量达9336.77万吨,累计成交额30.03亿元。
北京绿色交易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北京市减污降碳协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情况。2013年北京市试点碳市场正式开市,800至900家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在5000吨(含)以上的单位被纳入碳市场管理,覆盖了发电、供热、石化、水泥、交通、服务等众多行业。
截至2021年底,北京试点碳市场各类产品累计成交量达9336.77万吨,累计成交额30.03亿元。这一机制有效激发了企业主动开展清洁能源转换、管理水平提升等手段实现减污降碳。如作为北京最大的排放行业,电力行业排放强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又如北京排水集团、北京公交集团等企业,通过光伏发电、节能改造以及公交车“油换电”“油换气”等方式,持续推动减污降碳工作。
此外,作为指定办理平台,北京绿交所持续办理北京市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服务及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管理工作,累计涉及车辆148万辆、金额184亿元,主要污染物减排近100万吨,协助缓解了首都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2021年11月《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在承担全国自愿减排等碳交易中心功能和基础上,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建设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
北京绿交所将于今年7月底迁入副中心运河商务区。绿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推进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的建设,包括开发建设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搭建交易规则体系、筹备成立中国自愿减排联盟等,还从绿色债券、绿色金融标准、气候投融资服务平台三方面推进绿色金融相关工作。
参与调研的委员、专家们建议,要积极推进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大力支持北京绿交所建设双碳管理公共平台和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使之成为立足北京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平台,成为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应将北京绿交所作为绿色低碳专业服务机构,为全市企事业单位提供双碳咨询服务、碳资产管理交易以及低碳培训等,服务全市减污降碳协同和绿色低碳转型工作。此外,还应探索开展个人碳账户相关工作,提高全社会对减污降碳的关注度。
孙颖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