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北京地铁全面完成无障碍更新,记者随“轮椅族”实地体验

北京日报

关注

更新轮椅升降平台、爬楼车,售票室设置低位窗口,“一键呼叫”按钮预约无障碍服务......近日,北京地铁全面改造无障碍设施并投入使用。

这些设施残疾人朋友用起来方便吗?本端邀请几位“轮椅族”朋友共同进行了体验。

受邀体验人:杜鹏和他的“轮椅族”朋友

“当时,地铁存在内外部无障碍设施无缝连接有死角,部分无障碍入口没有无障碍标识,宽闸机没有无障碍标识,屏蔽门无障碍标识不完善等状况,给我们的体验留下了一些遗憾。”坐着轮椅乘地铁,杜鹏看到了很多普通人看不到、想不到的问题。

2014年,北京小伙杜鹏和3个小伙伴共同创办了东城区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和七八个小伙伴摇着轮椅探访北京地铁采集数据,19个月,17条线,318站……最终制作出《首都无障碍出行手册-地铁篇》。

体验设施1

轮椅渡板基本实现全覆盖

从进站口到上车不到3分钟

上午9点58分,徐燕春和记者从北土城站C口出发,经王府井换乘,前往五棵松站。刚出第一部直梯,记者在站厅层就看见一名工作人员手持对讲机,通知站台的站务员做好准备。从第二部直梯抵达站台时,站务员已手持渡板在离直梯最近的一扇地铁安全门前等候。

二十几年前,徐燕春因脊髓损伤成为轮椅一族,地铁是她日常出行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公交车在路上情况更复杂,有时不靠站台,有时人多挤不过去,地铁出行更有保障一些。” 徐燕春说,她身边四五十名坐轮椅出行的朋友几乎都是地铁出行。

“您去哪儿?”地铁站务员友善地问道。“去王府井。” 徐燕春说。该名地铁站务员一边熟练地架设渡板,将徐燕春推上地铁,一边通过对讲机通知王府井站的地铁同事。从地铁口进入,到乘坐上8号线地铁,记者实测全程用时不到3分钟。

小小的一块渡板有多重要?众所周知,列车停靠后车厢与站台间会产生缝隙或高差,这会给轮椅上车造成一定困难。“特别是电动轮椅,自身特别重,旁人很难搬动,一旦遇到站台和车厢之间不平或者缝隙大时,乘坐的人容易飞出去,会有很大危险。”徐燕春说,一旦架设完渡板,轮椅族就能安全快捷地进入列车车厢。

据悉,目前北京地铁已实现轮椅渡板在所辖线路车站全覆盖。徐燕春表示,目前自己每日出行,工作人员看见她进站就会主动安排渡板,上下车时站台的工作人员还会一对一负责接应。“有时没碰见工作人员,拨打96165热线也能迅速解决。”

杜鹏对这一上下车渡板折射出的变化更有切身体会。杜鹏举例说,自己在几年前曾遇到过地铁工作人员拿着渡板却铺错了的情况,结果不但没有了辅助作用,甚至还会造成危险。“如今工作人员对渡板的使用规范及服务态度,比起2014年都有了很大提升,不但渡板铺得特别到位,辅助轮椅出行的上车动作也很到位。”

体验设施2

升降平台几乎感觉不到晃动

从下车到地面全程用时11分钟

10点23分,列车停靠在8号线王府井站的站台。车门外早早等候的站务员跟上前去,将轮椅渡板铺上。跟着站务员的指引,徐燕春很快找到了无障碍电梯的位置,进入到1号线的站厅。

相较于近年新开通的线路,1号线、2号线这些地铁“老线”的无障碍设施相对落后,轮椅乘客需要通过爬楼车和轮椅升降平台进出站。在1号线站厅到站台的楼梯口,站务员叫来4位安检员,一起将徐燕春和她的轮椅搬了下来。“升降平台正在检修,没办法使用,只能先这样了。”一位站务员说。

10点58分,列车到达五棵松站。车站的站务员准时出现在了车门前,带领徐燕春前往轮椅升降平台。记者注意到,在列车到达之前,站务员就已经把轮椅升降平台降到了楼梯入口处,并且展开了平台托板。站务员只需将轮椅固定住,连接好控制器,就可以操作着升降平台上楼。

走完这段楼梯,还有一段从站厅到地面的楼梯。相比从站台到站厅,站厅到地面的楼梯更长,过道也更窄。“升降平台虽然慢一点儿,但还挺平稳,坐在上面几乎感觉不到晃动。”徐燕春说。“这是我们新换的升降平台,比以前的承载力更高,电动轮椅也能用了。”站务员向徐燕春介绍。11点09分,升降平台缓缓地将徐燕春送到了地面。从下车到地面,全程总用时11分钟。

“以往出门坐地铁,我们一般都绕着1号线、2号线走,尽可能坐新线,就怕给别人添麻烦。”徐燕春说,如今残障人士出行大多选择电动轮椅,新的升降平台能够解决电动轮椅上下楼梯的难题,给地铁出行提供了更多方便。

体验设施3

无障碍设施标识越来越细化

多渠道查询一目了然

使用带有轮椅标志的无障碍标识一般较少、尺寸较小,且标识系统并不完备……在2014年编制《首都无障碍出行手册-地铁篇》时,这一情况曾给杜鹏和小伙伴留下了不小遗憾。“残疾人本来行动就不方便,有些地铁站的出入口分布在立交桥的四个角落,一旦走错路就更麻烦了。”杜鹏说,他们曾特别记下无障碍出入口旁边的标志性建筑物信息,方便残障人士少走冤枉路,花费了很大精力。

如今,这一情况正大幅改观。记者在1号线五棵松地铁站附近发现,每一个地铁口都标注了“本站无障碍设施位置图”,且高度与“轮椅族”的视线持平。该位置图不但标注了当前乘客的所在位置、无障碍升降平台的设置位置,还留有无障碍设施服务电话。记者实测发现,从拨打电话到有五棵松地铁站工作人员询问协助,全程用时不到5分钟。

宽闸机没有无障碍标识这一痛点,也有了明显改善。“以前北京地铁是在闸机上贴标识,如果遇到人流高峰,人乘坐轮椅从远处过来时,往往找不到这个宽闸机。如果轮椅推到普通闸机前再临时拐弯,容易跟人流有交叉,独自出行的残障人士就会有危险。”杜鹏表示,现在绝大部分地铁站的宽闸机上方都有明显标识,很容易找到相应位置。

“北京地铁车站从2014年的318站变成了目前的459站,出行手册已无法覆盖全部信息。但如今无论是拨打96165热线咨询,还是使用北京地铁官网、APP查询,无障碍设施信息都一目了然。”杜鹏说,特别是北京地铁的APP,对残障人士而言非常实用,无障碍设施信息越来越细化。

记者查询北京地铁APP看到,以1号线和8号线的换乘站王府井为例,搜索该站,可以在设施服务一栏看到站内直梯、升降平台、坡道、无障碍厕所的具体位置,还详细标注了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无障碍呼叫设备。比如1号线可以在B口、C口呼叫,8号线则可以在站台无障碍厕所、站内电梯以及综控室呼叫。

不过,杜鹏建议,APP的功能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我们出行时经常会遇到某站直梯临时维修或出现故障的情况,只能临时请求人工协助。之前部分地铁站的无障碍卫生间也因临时改造而无法使用。如果工作人员能够将地铁站直梯、无障碍卫生间等设施的实时运行情况上传,比如哪个时间段需要维保,哪个时间暂时不能使用,并在APP或者北京地铁微信公众号上及时发布,就人性化多了,也更能体现北京的温度。”

“很多人不知道北京地铁有这些服务,甚至会用1号线、2号线过去的出行情况来概括北京地铁如今的无障碍出行全貌。”杜鹏表示,他特别希望能够有更多没坐过地铁或者不敢坐地铁的老人、宝妈、临时受伤的人以及各类别的残障朋友去尝试。“只有更多不同障别的人士愿意去坐,北京地铁才能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无障碍需求,未来也才能有更好的提升。

美中不足

站外衔接还得做好“最后十米”

“无障碍出口建得挺好,但上来才发现没路可走,太危险了!”上周六,张女士推着婴儿车从10号线国贸站出站,刚从无障碍电梯出来,张女士却发现,近在咫尺的人行步道,竟被两道隔离护栏挡住了。

“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有一排矮栏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步道之间还有一排高栏杆,出来只能走机动车道。”走在车道上,后边车喇叭催促声响起,张女士也只能加快脚步。

记者在现场看到,国贸站的无障碍出入口位于国贸桥西北角。从出入口出来,头顶是国贸桥立交匝道,出口前方是东三环辅路的右转车道,后方是东三环主路直行车道。乘客到达地面之后,需要走一段30多米的右转机动车道,才能到达长安街上的人行步道。

“现在地铁站内的无障碍设施比较方便。可一走到站外,有时候就不太友好了。”徐燕春告诉记者,身边许多人在出行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无障碍出入口与市政道路的便道之间存在着高度差,虽然建了坡道,但有的地方坡度太大,十分不方便。也有的地方共享单车和电动车摆放不规范,堵住了通道,往往需要求助路人帮忙挪车,才能顺畅的通行。“我们也向相关单位反映了部分问题,但站外的道路,有的是区属的,有的是市属的,权责划分复杂,各站的地面条件也不尽相同,改造的难度也大。”徐燕春建议,应该有明确的部门牵头,做好站外的衔接改造工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