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智者的游戏”轮椅冰壶,不能擦冰的冰壶要怎么打?

北京日报

关注

北京冬残奥会设置6个大项,78个小项的比赛,共有两个冰上项目,分别是轮椅冰壶和残奥冰球。轮椅冰壶是冬残奥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并具有很高的技巧性。2006年都灵冬残奥会上,轮椅冰壶被纳入冬季残奥会正式比赛项目。本届冬残奥会上,轮椅冰壶设混合团体赛,共产生1枚金牌。轮椅冰壶又被称为是“智者的游戏”,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又该怎么看?

轮椅冰壶专为生活必须依靠轮椅的运动员而设,是一项以准确度、沟通能力和战术策略为核心的冰上团体运动。轮椅冰壶比赛的赛制规则和健全人冰壶比赛基本相同,但没有刷冰环节,运动员必须坐在轮椅上进行比赛,需要具备极高的技巧能力。

'>

每场比赛有两支队伍比拼,每支参赛队伍派出4名队员上场,每个队伍需包含两种性别的运动员,比赛时每局每位选手投掷2只冰壶,投掷者在投出冰壶时需要队友辅助固定自己的轮椅,以确保稳定性。

'>

运动员可以使用手臂或投壶杆进行投掷,投壶杆最长不能超过2.45米,末端都有一个能挂住冰壶手柄的支架,以充当运动员的延长臂。

'>

轮椅冰壶被称为“智者的游戏”,每一次投壶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当两支参赛队伍共十六个冰壶均投掷完成后,冰壶之中进入大本营并最靠近大本营圆心的一方将得分,如果有不止一只冰壶比对方更靠近营心,这些冰壶将各得一分,全部赛局结束后,得分最多的一方获胜。北京冬残奥会轮椅冰壶比赛分为循环赛、半决赛和决赛,循环赛阶段使用单循环赛制,前四名进入半决赛。半决赛按照循环赛名次分组,循环赛第一名对阵第四名,第二名对阵第三名,胜者进入决赛争夺金牌,负者争夺铜牌。

温暖贴心服务 为冬残奥会保驾护航

北京冬残奥会轮椅冰壶的比赛,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举行,3月5日,开幕式后首个比赛日,这里将迎来冬残奥会轮椅冰壶的比赛。目前这里的赛前准备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

总台央视记者 李晶晶:冰立方场馆内外的标识已经从冬奥会的会徽“冬梦”,转换成了冬残奥会的会徽“飞跃”,吉祥物也从憨态可掬的冰墩墩变成了喜庆温暖的雪容融,让人耳目一新。

除了形象景观的转换之外,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无障碍设施的完成情况了。和其他场馆不同的是,早在冬奥会开始前,冬残奥会的无障碍设施就改造完成了,可以说是未雨绸缪。为了满足轮椅冰壶比赛的相关要求,冬残奥会无障碍设施覆盖冰立方全馆及部分外围区域,包括无障碍出入口、电梯、坡道、卫生间、更衣间、看台栏杆等等,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完善的无障碍设施获得各方称赞。

'>

无障碍坡道,它既包括运动员专门通行的大坡道,也有场地四周新增的坡道。运动员坡道,可以说是轮椅冰壶最重要的一个设施。由于轮椅冰壶赛场在地下一层,所以冰立方特地在场馆入口处增加了一个1:20坡度的临时坡道,它堪称“样板工程”。

'>

坡道总长度达到了一百三四十米,可以供运动员瞬间的大流量上下穿行,在去年的轮椅冰壶世锦赛中,运动员坡道就得到了很好的检验。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张海迪此前来视察时,对坡道的便捷程度就十分认可。世界冰壶联合会主席凯斯妮斯也说过,这条坡道轻巧、优美,富有“中国风”,让所有运动员都能有很好的体验。在冰壶赛场的媒体区也设置了坡道,这是因为历届冬残奥会都会有残疾人记者来报道,这样的设计可以说是非常温暖和贴心了。

'>

针对冬残奥会比赛的特殊性,冰立方场馆运行团队要求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冬奥会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更加热情周到,为残疾运动员提供更细致、更体贴的服务。比赛期间,考虑到选手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减少队伍间的相互交叉,冰立方为每个参赛队都准备了单独的休息室,这样各队选手可以更好地休整,把疫情传播风险降到最低。场馆还为残疾运动员准备了专门的假肢和轮椅维修,专业的理疗师,希望通过温暖贴心的赛事服务,为参赛选手解决后顾之忧,让大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有力的保障,温馨的服务,我们有理由相信,北京冬残奥会轮椅冰壶比赛一定会圆满成功,让我们一起期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