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文回归雪中送炭?他依然是篮网的“兼职球员”
原标题:欧文回归雪中送炭?他依然是篮网的“兼职球员”
本赛季的NBA有两大终极难题——“欧文何时回归”以及“西蒙斯会去哪里”,如今前者的答案很快就将揭晓。
北京时间12月18日,布鲁克林篮网发布官方声明,宣布球队核心后卫凯里·欧文将随队参加客场比赛,“在与我们的教练、球员和工作人员商讨后,球队决定让欧文重新加入球队,参加他被允许参加的比赛和训练。”
从篮网的官方声明不难看出,欧文的这次回归并不算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按照美国媒体的报道,欧文依旧没有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篮网只能以妥协的姿态让他随队出征客场。更重要的是,欧文回归首秀的具体场次也没有定论。
以这样的方式回到球场,欧文能给东部第一的篮网带来多大帮助?他会成为篮网冲击总冠军的推进器,还是又一次成为影响更衣室气氛的导火索?
只能打20多场常规赛的“兼职球员”
当篮网官方宣布欧文回归之后,欧文的名字迅速占领了各个体育网站的头条位置,甚至冲上了美国社交网络的热搜。
外部舆论如此迅速而激烈的反应,多少也说明了整个联盟以及球迷对于“欧文归来”的期待,即便并不是以所有人都满意的方式。
根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欧文其实依旧没有完成新冠疫苗接种,所以他还是没有满足篮网所在的纽约市政府对于球员出战主场比赛时强制接种疫苗的要求,只能代表篮网出征客场比赛。
按照篮网目前的赛程安排,本赛季球队还剩下27场客场比赛,但其中有两场对阵尼克斯的“纽约德比”以及一场对阵多伦多猛龙的客场比赛,由于纽约和加拿大如今的要求,欧文也无法参加。
再加上欧文很长时间没有随队训练,他必须通过一系列新冠病毒检测,然后取得连续5次阴性检测结果,才能够正式归队。这也就意味着,欧文本赛季能够出战的常规赛可能也就只有20场左右。
有意思的是的,以这样一种“兼职球员”身份出战的结果并非篮网队老板蔡崇信和管理层的期待。就在不久之前,篮网还通过媒体释放出了信号,“欧文需要满足全职球员的要求,这是一个坚定的立场。”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篮网管理层的“坚定立场”动摇了,并且最终妥协?
看看篮网目前的球队阵容,答案其实不言自明——这支暂居东部第一的争冠球队,已经被疫情和伤病“撕扯”得支离破碎。此前,包括哈登和阿尔德里奇在内的7名球员触发了联盟健康与安全协议,而在这份缺战名单中,还有一部分是因伤缺阵。根据12月18日篮网官方的伤病报告,杜兰特右脚踝酸痛,乔·哈里斯左脚踝手术,克拉克斯顿左手腕酸痛,杜克右臀酸痛。
除了球队轮换阵容上的尴尬,另一个迫使篮网允许欧文回归的原因就是杜兰特和哈登难以平衡的“负荷管理”。
据美国媒体The Athletic报道,杜兰特和哈登过长的出场时间是欧文回归的重要原因之一。本赛季至今,杜兰特场均出战37分钟,排在联盟第四;而哈登场均出战36.2分钟,排在联盟第八位。
此时回归是雪中送炭,还是弄巧成拙
当然,不管球队伤病多么严重以及核心球员多么疲惫不堪,欧文本人强烈的回归意愿,才是促使他能够在客场重披篮网战袍的最重要原因。
“据我所知,欧文一直在训练,每天都在训练,没有停下来过。”这是NBA资深记者Shams在几天之前参加一档节目时透露的信息,“欧文很想要打球,情况始终如此,他想要与篮网并肩作战。”
在此之后,欧文就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上晒出了自己签名球鞋的短视频。而篮网的主帅史蒂夫·纳什也在帮他制造积极的舆论环境。
“我和他一直有联系,我知道他在保持训练状态,也很想打球。”这是篮网主帅史蒂夫·纳什在几天之前接受媒体时采访透露的一番话,彼时,纳什没有透露欧文何时可以回归,但强调了欧文的积极态度,“我们没有讨论归队的事情,只是关于生活上的问题。”
最终,欧文在球队“最困难”的时候,决定回归。
“这个决定得到了我们球员完全的支持,并且我们慎重考虑过了我们目前的情况。”在篮网的官方声明中,球队也强调了欧文的回归是球队上下共同的期待,“我们相信欧文回归不仅可以让我们成为一支更好的球队,也可以让我们球队阵容的实际需求更加平衡。”
即便选择妥协的篮网在官方层面表现得如此乐观,但球队必须直面的问题是,欧文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和球队一起训练以及比赛了,而且欧文并不是一个“化学反应催化剂”类型的核心球员。
特立独行的个性,甚至有可能让欧文成为更衣室里的隐患,当年他在凯尔特人更衣室里的负面影响,就是篮网管理层必须注意的前车之鉴。
积极的一面是,包括杜兰特和哈登在内的众多篮网球员,对于欧文回归一直表现出支持和理解的态度。不过,除了球队内部的因素,NBA联盟的整体防疫以及纽约的防疫政策,也可能成为欧文踏上这条回归之旅的障碍。
据美国媒体报道,纽约市有可能在近期升级防疫规则,如果不接种疫苗的话,欧文不仅不能在主场比赛,甚至有可能连训练馆和许多公开场合都无法出现。
欧文回归,对于他自己和篮网来说,都是积极的一步。但跨出这一步之后,这次略显仓促的回归对于篮网是雪中送炭还是弄巧成拙,一切只能靠结果来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