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一文看透德国大选和默克尔继承人:他一笑就颠覆了政局

微德国Germany

关注

来源:虎贲尉

最近,恰逢多个中等“大国”的大选,例如刚结束的俄罗斯杜马选举,加拿大议会选举,以及将于29日进行的日本自民党党首选举(间接决定新首相)。

而变数最多、相对最难以预测、对本国和国际局势真实影响最大的,还是当地时间9月26日周日举行的德国大选,也就是第20届联邦议院选举。

主政德国16年之久的现任总理默克尔选择退休,不再连任,因此本次大选将对德国乃至欧洲的政治格局带来深刻影响。

[德国选举制度]

联邦议院是德国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而联邦议院一个令人瞩目的功能是选举和撤换总理。

德国的总统是礼节性虚职,联邦总理才是掌握实权的政府首脑。

一般情况下,总理都是由联邦议院多数党提名的候选人(仅有2次例外)。获选后随议院任职4年,没有连任次数限制。

所以,联邦议院选举是德国最重要的选举,同时涉及了政党分布和总理人选。

但德国选民不是直接选总理,手中的票同时有两个选项,一个选项是投本选区的代表议员,一个选项是投自己支持的政党。

联邦议院基础议席数是598席,其中一半的议席由全国的299个小选区直接选出。

也就是全国按人口地理划分为299个小选区,每个选区1个议席,在本选区获得简单多数(无需过半)者赢得该议员议席。

人口最多的是北威州(鲁尔区),共有64个选区;其次是巴伐利亚州(慕尼黑),有46个选区。最少的是不来梅,仅有2个选区;萨尔州也仅有4个选区。

通过小选区当选的议员是“直选议员”,直接与选区和选民建立联系,代表选区。

同时,因为竞争难度高,各党派安排参选“直选议员”的,往往都是实力雄厚的党内大佬。

像默克尔就连续26年在第15号选区(梅前州)参选并获得成功。

基盟候选人拉舍特这次投票把选票暴露给了媒体记者,可能被判废票

另外299个,由全体选民各自投给自己支持的政党。

获得全国5%以上选民票的政党,能够参与依照得票比例分配议席。

政党则提前提出自己的候选人名单。政党依照比例分得n个议席,则由名单上的前n位候选人依次当选议员。

前述的“直选议员”候选人大佬,也可以列入这张名单,以求万无一失。直选成功就跳过不计,失败了就躺在名单里靠政党当选。

另外,还有一个附加的“增补议席”。这个被德国人搞得比较复杂。

简单地说,就是要求整个议会的党团比例分配,都得严格按照政党票的比例来。

由于前面299位直选议员的政党比例,正常都不会等同于政党票比例。

所以往往又得增补约100多张议席,使得最终的整个议会党派比例,调整到符合政党票的比例。

德国2017年大选最终议院席位

德国这种二票选举制度比较复杂,但对比美国的“赢者通吃”制度或许更加公平。

“赢者通吃”很快就会变成两党对抗,小党完全没了生存空间。当然,为防止小党过滥,德国也设立了5%的过滤门槛。

由于选民可以将本选区议员票和政党票投给不同党派,充分表达自己的喜好主张,化解“选人”还是“选党”的纠结。

因此,德国大选的投票率(包含邮寄投票)一直较高。

2017年选举的投票率为76.2%。历史投票率纪录是1972年的91.1%。而最低的一次投票率——2009年的70.8%,也比美国高很多。

另外,德国的竞选活动与美国相比起来低调许多。仅允许政党在大选前一个月张贴竞选广告牌和海报、发布广播和电视广告。

因此,德国每次大选,各政党的总费用加起来也就在7000~8000万欧元量级。

[德国政党情况]

今年共有47个党派参加选举,这是两德统一以来的最高纪录。

其中有40个党派以州级名单参加,可以参与到政党投票。有7个政党则只在某些选区派出了候选人。

但最终有可能获得超过5%的选票的政党只有6个: 基民盟+基社盟、社民党、绿党、自民党、左翼党、选择党。

[基盟,黑色标志]

德国第一大党联盟,是基督教民主联盟与基督教社会联盟(CDU/CSU)的组合体,属于中右翼政党,更代表资本富人利益。

基民盟(CDU)1945年战争一结束便成立。1947年与巴伐利亚州的基社盟(CSU)结成联盟党。

两者主张一致,主张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负,对高收入群体更友好;主张控制政府支出规模,严格控制政府债务(主张将政府占GDP债务比例降低到60%以下),社会观念保守。

由于基社盟(CSU)仅扎根巴伐利亚,而基民盟(CDU)以全国最大最富裕的鲁尔工业区为基地扩展到全国,所以基民盟议员的数量是基社盟的四倍。

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只称呼基民盟(CDU),基社盟(CSU,标志色深蓝)就被忽略了。默克尔就是来自基盟的总理。

[社民党,红色标志]

社会民主党(SPD)是德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政党,根源可追溯至19世纪工人运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其都曾有不少理论指导,它曾经被俾斯麦、希特勒镇压,也被视为过“背叛革命”。

原东德的执政党——统一社会党,其实也就是社民党的左翼分裂部分。

今天的社民党属于中左翼政党,现代德国著名的总理勃兰特、施密特、施罗德,都出自这个党。

社民党主张相对温和的“大政府”理念,主张增加企业和富人税负,减少低收入群体税负,提高基建投资,保留但放宽政府债务约束的限制。

[绿党,绿色标志]

绿党源自70年代的环境、和平运动。除了标志性的激烈环保主张,还主张相对激进的“大政府”理念。

40年来,绿党从一个边缘另类小党,发展到德国第三大党,成为政坛不可忽视的力量。也使他们反核、反碳的主张,在德国“深入人心”。

德国在全球最先决定并即将实现彻底废除核能发电、煤炭发电,全部使用绿色能源。这也使得德国拥有全球几乎最贵的电价——每度电0.3欧元也就是2.3元人民币。

绿党还要求大幅加税并增加基建投资,大力支持碳中和。除提高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还加征财产税。主张放开政府债务限制,启动价值5000亿欧元的10年基建计划。

[其他]

自由民主党(FDP):该党1948年成立,以捍卫和扩大“个人自由”为自己的根本目标,主张减少国家对“公民自由和私生活”的干涉。

该党以自由主义为鲜明旗帜,经济社会主张基本属于中间派,标志色为黄色。为区别于日本自民党,常简称为自由党。

左翼党(Die Linke):该党主体是原东德的执政党——统一社会党的后继势力,并结合了西德的工人运动。

由该党的标志色和社民党都是红色(历史同源),在媒体上有时将左翼党的标志色设为紫色。

另类选择党(AfD):该党是德国新兴的极右翼政党,反移民、反欧盟,标志色为蓝色。各党均拒绝与其合组联合政府。

按政策主张从左到右排序,分别是左翼党、绿党、社民党、自由党、基盟,以及明确自己就是另类的选择党。

[实际的德国政党政治]

德国总理需要获得联邦议院中一半以上的议员支持。由于德国政党众多,单一政党赢得半数以上席位并不常见,因此需要组成执政联盟。

一般都是得票最多(30%~40%)的党,主导其他较小的党派协商谈判,组建超过50%的多数议席联盟,完成后再选出总理。

决定共同执政的政党会通过谈判,达成一份联合组阁协议,其中涉及新政府的施政纲领和内阁职位归属等问题。

在联盟谈判的过程中,各政党会进行政治妥协和利益交换。

一般来说,总理一职由主导党(也是多数党)推选的总理候选人担任,内阁其他重要官员的位置则可以互相交换。

比如,2017年大选后组阁困境重重,基盟党为了与第二大党社民党联合组阁,不得不让出六个部长职位,包括非常重要的财政部和外交部,才达成了目前执政的“红黑大联盟”。

德国5个政党组阁的可能性很多,根据不同的标志色,犹如一个“调色盘”,由此产生的术语也很多,例如:

交通灯联盟——社民党(红)、自民党(黄)、绿党,

牙买加联盟——基盟党(黑)、自民党(黄)、绿党,三党颜色正好组成牙买加国旗的颜色。

肯尼亚联盟——社民党(红)、基盟党(黑)、绿党,三党颜色正好组成肯尼亚国旗的颜色。

默克尔的16年4个任期,3次选择和社民党结盟(黑红大联盟),1次选择和自民党结盟(黑黄联盟)。

[德国三党及候选人]

在外人看来,德国大选的真正看点,还是三大政党推出的总理候选人,也是大选的带头人。

个人影响力比党派因素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社民党——舒尔茨]

2020年8月,整整提前一年多,社民党在德国各政党中,率先确定了总理候选人,即现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奥拉夫·舒尔茨(Olaf Scholz)。

但当时社民党的民调依然很差,很多人都认为,2021年的联邦大选,社民党只要能不比2017年史上的最差选票结果更差,就已经相当成功了。

想执政?想太多了吧?

但整整一年过后,德国政党格局竟在2021年的8月被意外颠倒过来了。

舒尔茨不仅在这一年期间表现良好,而且展现了出众的危机管理能力,在选民中的认可度大增。

而且他的个人支持率也带动了社民党,将社民党的民调支持率拉升到了25%。

朔尔茨1958年生于德国汉堡,17岁就成为社民党党员。2011年,朔尔茨回到汉堡,在家乡出任市长。

2018年难产的默克尔第四任政府组阁后,按“红黑联盟”的协议,舒尔茨前往柏林出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至今。

[基盟——拉舍特]

基盟的候选人是现任基民盟主席,北威州州长阿明·拉舍特(Armin Laschet)。

拉舍特1961年出身于一个普通的煤矿工人家庭。自从其父亲结束矿工生涯并成功转型为一位小学校长之后,拉舍特就受到父母的鼓励,积极参与教会与政治事务,并在18岁那年正式加入基民盟。

拉舍特从最基层的市议员开始,再到州议员、联邦议员、欧洲议员,最后成为北威州州长、基民盟主席。

北威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是德国最大最富裕的州(2000多万人口),鲁尔工业区所在地。

所以拉舍特的口号就是,能当好北威州州长,就能当好德国总理。但他在党内活动能力强,而危机管理能力和公众沟通能力有所欠缺。

2021年4月拉舍特艰难战胜伙伴党——基社盟主席、巴伐利亚州州长索德尔,成为基盟党总理候选人。

索德尔的民调支持率是拉舍特的两倍,这次几乎是基民盟(CDU)大哥压基社盟(CSU)小弟的展现。

但当时基盟的整体民调支持率37%,“一枝独秀”,一点都不为过。拉舍特被CDU包装为“默克尔继承人”。

7月17日,北威州小镇埃夫特施塔特,拉舍特在灾区嬉皮笑脸。

然而好景不长,今年7月德国洪灾,总统施泰因迈尔视察北威州灾区并发表慰问讲话,拉舍特却在后边的人群中嬉皮笑脸。

随后又有人曝料,他早在就任北威州州长时就曾上演过几乎如出一辙的戏份。

拉舍特在洪灾视察现场的大笑,使得“总理相”尽失,基盟的支持率也一路走低。

雪上加霜的是,眼见选情告急,基盟内甚至爆出了是否要临阵换帅的讨论,70%的支持者希望换回进一步索德尔。

这进一步削弱了拉舍特的威信。联盟支持率已经断崖式下跌到23%。

[绿党——贝尔伯克]

以前,总理人选是只有基盟、社民党这两个大党有资格参与的游戏。

但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增多,在过去两年,绿党一直都保持着很高的支持率,民调普遍都在20%以上。

这使得绿党一度成为德国第二大政党。绿党也就推出了自己的总理候选人——80后的女士安娜莱娜·贝尔伯克(Annalena Baerbock)。

她1980年生于下萨克森州的一个村庄。年轻时代还是一位职业竞技选手,曾三次在德国蹦床锦标赛获得过铜牌。

2000~2004年就读于汉堡大学政治系与法律系。2005年获得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法硕士学位,回国后加入绿党。

2013年便成为联邦议员。此后又成为绿党的联合领导人。

贝尔伯克的丈夫叫Daniel Holefleisch(1973年生),是一位政治顾问。两人育有10岁、6岁的两个女儿。

在今年4月的德国民调中,绿党甚至一度获得了28%的支持率,压倒了基盟。舆论大哗——绿党要主导执政了?

但一系列的小丑闻使贝尔伯克和绿党的支持率迅速下降,8月已掉到17%。

贝尔伯克的失误有很多。虽然都不是致命的大丑闻,但小问题的累积也会成为问题。

纳税漏报、履历失实、论文造假、贪慕虚荣,接二连三的小小“丑闻”,令形象大损。

另外,她和她的绿党也未能抓住德国西部洪灾这一天赐良机,围绕气候议题这个基本盘进行炒作和有效的政治动员。

支持率下降的绿党反而保持了沉默——非常令人费解。

但是,绿党有近20%的支持率,已经明显改变了德国政党格局。在2017年大选中,绿党只获得了不到9%的票数。

有意思的是,这次大选,绿党与社民党的总理候选人: 贝尔伯克(Baerbock)和舒尔茨(Scholz),将在同一个选区展开“直选议员”的正面对决。

这就是勃兰登堡州的第61号选区——波茨坦以及周边。

而北威州州长拉舍特由于选情过于拉胯,竟然不敢在本州参与“直选议员”角逐,怕输了丢脸。只好躲进了基盟的候选名单里面。

半年多的时间里,德国大选形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起大落,主要原因就是拉舍特那一次不合时宜的嬉皮笑脸。

要知道,在这张笑脸出现前一个半月,也就是2021年6月初,社民党的民调还徘徊在17%左右。

[投票仅仅是选举的前半部分]

本次大选投票已在当地时间周日18:00(北京时间周一凌晨00:00)结束,出口民调将随后出炉。

不过,德国官方将在数周之后才会宣布最终选举结果。

以德国时间周日晚上10点/北京时间周一凌晨4点的出口民意调查显示,社民党和基盟之间的支持率实在是过于接近,都是25%左右。

在估测的国会选举结果图上,经过调整后的730席中,基盟和社民党都将会获得200个席位左右。

绿党将占有117个席位。而值得注意的是,右翼政党选择党可能会在国会只剩82个席位。

基盟的27%左右的表现被评为“历史最差”,而社民党同样27%左右的表现则是多年来的最佳成绩。

但具体区别要看到小数点后一位的差距,这都得有待于姗姗来迟的官方数字。

大选本身没太多悬念和意外。但对德国而言,大选后的组阁过程才是关键。

而有些媒体的报道这样写,“分析人士称很可能组建联合政府”。

联合执政,这不是现代德国历史的常态、常识吗?历史上第一大党基盟的支持率40%都算是很高的成绩了,必须找联合伙伴。

而在时下,联合还需要“很可能”?两个席位只有27%的政党如何获得50%的执政线?

很多人顿时想到,两两组合不就成了吗?27%+27%=52%啊!但目前看,这基本没有可行性。

因为在默克尔时期已经和基盟组合三次12年的社民党早就放话,再也不想继续“红黑大联盟”了。

在2017年德国大选中,社民党遭受了新一轮打击,得票率仅20.5%,创二战后历史新低。

此后,社民党继续一蹶不振,从大选后一直到2021年7月前,民调支持率长期徘徊在15%左右,传统大党地位岌岌可危。

这是因为,支持中间路线的选民把功劳全部记在默克尔身上,而社民党的传统左翼票仓却在流失。现在基盟、社民党乃至大部分德国人对“黑红联盟”都厌烦了。

这次即使基盟最终略微领先,舒尔茨也会努力组建执政联盟。

因为“势”在左翼这一边。这次是社民党也是德国中左翼时隔16年的一大胜利。

1998~2002年,在施罗德的第一任期,社民党就和绿党组建过联合政府,同属中左派的政策主张,也让合作比较顺利。

此后,双方一直有合作。这次选举前也互相表态,愿意合作。

不过,目前社民党和绿党支持率相加只有43%,仍不够议会多数。两个搭档还需要找第三方。

有人问——不是200+119=319个席位,超过了299了吗?

这些数字是增补之后的,总席位约有730张而不是598张,过半需要365张。还差近50张。

[自由vs环保?“交通灯联盟”难行]

谁是最可能的第三方?

从席位上看,如果与第4大党自由党(FDP)加盟,组成红黄绿三色“交通灯联盟”,执政三方议席可以占到55%左右,约400多张,形成议会多数。

但社民党和绿党的内政政策难以兼容迁就,将是最大的难题。

上届选举结束后,基盟就先找过绿党和自由党,谈判“牙买加联盟”。但最终自由党因为不肯迁就绿党,致使组阁谈判破产。

最后基盟好说歹说,说服了社民党,继续“黑红大联盟”。2017年那次组阁,整整拖延了半年,创造了德国历史记录。

现在,“1号盟主”从基盟换成社民党,强者变弱;绿党的支持率由上届的8.9%翻倍成17%,弱者变强;

自民党的参政意愿更加强烈,但回旋的空间,无疑是更窄了。

社民党和绿党力主的富人加税、提高最低工资等目标,与自由党的经济自由主张极大。

绿党的强烈环保管制主张,更是和自由党水火不容。

三党的基本选民,也不支持“交通灯”。据调查,自由党选民中只有25%表示对绿党有好感,而绿党选民中甚至只有13%对自由党表示好感。

从政策和基本盘的差异性看,三方组阁谈判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

[左翼大联盟?东德回归?]

如果自由党不愿妥协,一个另类的选择就浮出水面——第六党左翼党(Die Linke)。

但是否要联合左翼党,社民党和绿党都开出了条件。比如左翼党必须放弃现有的外交立场,例如解散北约、反对欧盟。左翼党表示不愿意放弃。

而且,这个设想还将首先取决于左翼党能否靠政党票进入议会,他们还一直在5%的门槛徘徊。

假如低于5%,左翼党就只剩东柏林3个选区比较稳的直选议员席位。议会其余席位被五个党瓜分。

如果刚过5%,左翼党就可拿到37张席位。但对红绿联盟意义不大——他们需要50张。

前几天,有营销号根据左翼党这种不太高的可能,就大声宣称“东德人正怀念统社党(原执政党)”。

这实在是胡说八道。在大部分前东德州,最近的2019年州议会大选,左翼党的选票支持率都仅有10%出头。

即使在原东德地区,左翼党支持率都太低了。

除非这次左翼党选情爆发,同时自由党不愿妥协,“交通灯联盟”谈崩,左翼大联盟才有可能有左翼党参政的可能。

目前的数据不支持这一结果。

[结果预测]

如果社民党和绿党无法拉到自由党,那么拉舍特的基盟就会跳出来了。

但基盟(黑)的选择,其实仍然只有绿党和自由党(黄),组建“牙买加联盟”。

所以,这下选票第4大党的自由党(FDP)竟然变成了“造王者”。

自由党主席林德纳(1979年生)表示,他和拉舍特能很好地合作,因此他赞成“牙买加联盟”。

但这事也不是他一人说了算,还得自由党内协商同意。

说白了,这些选举政党的理念和立场,并没有绝对不可以讨价还价的。就是一种博弈,总要做出利益的妥协和交换——党内的、党外的。

总之,德国政党组阁才是大选最不确定的阶段,组阁结果取决于政党之间如何进行谈判和妥协。

在组阁谈判中,影响组阁选择的因素有几点:

一是议席,组阁形成的政党联盟必须占有过半数的议席;

二是政治立场,政党偏好与政策立场接近的政党合作;

三是政治利益,德国议会中首要反对党的影响力很大,因此有的政党可能选择不加入执政联盟,意在谋求反对党的位置。

在这场博弈中,选票第三党绿党主帅贝尔伯克才是最稳坐钓鱼台的那位。

一般预测,贝尔伯克将代表执政第二党,出任副总理兼外长,而自由党将出任财长。

由于绿党更加关注气候治理、知识产权等方面,对华态度很不友好。自由党也是如此。

这也就意味着,若是“交通灯联盟”、“牙买加联盟”,对华政策必然会受到这两个党派的制约。

那么,相比于现在的稳健的“红黑联盟”,新政府中主张对华强硬的、中国从未打过交道的力量会上升。

自民党2019年的党代会上,林德纳的开场白用生硬的中文说:“社会与经济在不断变化,我们要与时俱进。”他还花大量篇幅描述中国的快速发展,以此批评德国经济。在随后的选举中,林德纳再次当选党主席。

当然,这对中国也已不太重要了。无论德国新一届政府如何组阁,中国都有相应的经贸与外交政策。

就算绿党贝尔伯克就任了德国副总理兼外长,在面临关系到德国众多企业在华利益的时候,她也得三思而后行。

[暂不确定的后默克尔时代]

近些年德国政治最大的演变,其实不在于默克尔,而在于绿党上升为第三党,使得政党格局更碎片化。

但所幸的还只是中间势力(绿党、自由党)的分歧与加强,极端势力减弱(另类选择党得票比例减少,但在东德上升),社会没有像美国那样两极撕裂。

三党组阁,在战后德国尚属首次。即使组建了政府,党派之间的矛盾也会比较激烈。这样的政府定然会比较脆弱。

因此,内外施政会面临很多限制,需要做出更多的妥协。

而且,哪怕到现在,德国新总理究竟是舒尔茨还是拉舍特,是基盟还是社民党执政,尚属未知数。答案更多地掌握在很不起眼的自由党特别是主席林德纳手中。

多党组阁也意味着谈判时间拉长,2017年整整吵了半年,这次又要吵多久呢?且先等着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