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为什么过去的孩子挨骂、挨打,却很少有心理问题?

央视

关注

原标题:为什么过去的孩子挨骂、挨打,却很少有心理问题?

男孩派(ID:boy666dj)|来源

李核桃 | 作者

寒冬 | 编辑

看到自家的孩子“野”成这样,两个孩子的家长也不管,还淡定地说:

“让孩子随意地玩吧!玩开心了就行。有大人在,应该没什么(安全)问题的。”

无独有偶。

就在前一阵,江西吉安下了一场雨,院子里积了不少水,小朋友们开心地跳进水里,打起了水仗,浑身都湿透了。

妈妈就在旁边看着,还笑眯眯地举着手机拍摄。

“小孩子都想玩水,我就叫他们去玩几分钟。小孩子嘛,让他们体验一下童年的快乐。”

01

童年缺少玩耍的孩子

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专门研究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李玫瑾教授说过:

“会玩的小孩往往更优秀,学习成绩更好。”

可现实生活中,多少孩子的一天不是在学校上课,就是在家里小书桌前的方寸之地刷题,几乎没有放松的时间。

前几天,四川攀枝花一个小男孩打110,只为求得几句安慰。

他哭泣着倾诉:妈妈只要一看到他不在学习,就打他。

哪怕作业他全部完成了,妈妈还要逼着他看书,无时无刻不在逼着他学习。

他苦闷,委屈,压抑,终于情绪崩溃,只好找110求助,称“我想永远离开我妈妈”。

被学习裹挟得密不透风的孩子,丝毫没有自己的喘息之地,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某综艺节目里的凯凯,才上一年级,就出现了专注力差、不合群、自卑等各种问题。

直到看了凯凯的日常生活,观众才知道,他的课外时间全部被学习挤满了,没时间跟小伙伴们玩,也没机会跟同龄人打交道。

短短一个假期里,妈妈给他布置了376套卷子,报了三个兴趣班,并且以亲戚家孩子暑假全部用来学习为例,鼓励凯凯向别人家孩子看齐。

像凯凯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不算少数。

他们从早上七点半进校开始学习,一直学到下午五点半,晚上写作业又要写到十一二点。

周六、周日又被各种各样的课外班挤占,继续埋头学习。

这样每天都被学习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日子,至少要过12年!

这种常年无休的高压学习状态,有几个孩子能够乐在其中?

经常看到网上有人吐槽:现在的孩子脆弱、玻璃心,打不得骂不得,稍有不如意就要死要活。

但是想一想,我们小时候也没有现在孩子这么多的作业、考试啊,更不会每天被父母批评、唠叨。

即使被打被骂,我们也有时间跑出去玩,一玩起来就把烦恼抛到脑后了。

就像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提问:

过去的孩子也挨骂甚至还挨打,为什么不会动辄抑郁、跳楼?

上千条回答,可以概括为一点:

过去的孩子虽然挨骂挨打,但他们有很多情绪出口,他们的生活除了学习,还有洗衣、做饭、照顾弟弟妹妹、在外面疯跑……

是啊,孩子们的童年,需要玩耍、运动,需要蓬勃的生命力。

生命力越旺盛的孩子,内心才越充满阳光。

02

童年爱玩的孩子

未来内心更强大

怎样是一个孩子真正幸福的童年呢?

我想应该如教育学博士钱志亮所说:

“有充足的睡眠,可以好好长身体;

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自在地疯跑,畅快地运动,投入地观察自然万物,和小伙伴玩游戏,或者只是静静地放空、发呆……

这样的生活会让孩子每天兴致勃勃,感受着生活的乐趣,激发出内在生命力。”

但现在的孩子生活非常单调:

即使是“双减”过后,大部分孩子也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

娱乐方式也比较单调——手机、电脑、电视,而这些又通常被家长视作眼中钉。

而且现在每个家庭的孩子数量也比过去少,家长更容易集中力量去教育。

双向夹击之下,孩子受到的伤害就更大:成绩没考好,家长一批评就钻牛角尖;老玩手机,家长一批评就跟父母吵架,闹离家出走。

不是孩子非要闹,而是他们的世界太小了,只有那么一点事,就显得特别大。

会玩的孩子就不一样了。

他有很多消遣的方式,遇到再大的事,也不会轻易被击垮。

我同事的儿子喜欢打篮球,用他的话说:就没有一场球解决不了的事,如果一场不行,那就打两场。

摸底考试没考好,打打球,发泄完了,人就好了。

父母吵他了,二话不说出去打球去了,回来后,大家也都消气了。

去年上高一,开始住校,同事担心他第一次跟同学合住不习惯,结果他跟舍友打了两场篮球,彼此就处成了铁哥们。

他每天过得丰富而充实,练就了一颗强大的内心。

美国医学博士斯图尔特·布朗用了42年时间,跟踪采访了6000人,结果发现:

小时候没有无拘无束玩耍过的孩子,长大后更难适应新的环境。

而那些自由畅玩的孩子,长大后无论社交能力、抗压能力,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

会玩的孩子,无论性格还是行为举止,都更为松弛、开放

他们不至于把自己搞得紧张兮兮的,或者陷入刷题、考试、青春期苦闷里,不会动不动就钻牛角尖,更能适应生活的复杂性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爱玩、爱闹,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就由着他去吧!

一个会跳、会笑、会闹的孩子,比一个内心脆弱不堪的孩子,更让父母省心。

03

孩子玩得痛快

人生才能活得精彩

每年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我们总会发现,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学霸,都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相反都很会玩。

比如最近因“八米高复习资料”走红的山东学霸张瑶。

她前不久刚被复旦大学医学院录取。

高考结束的这个暑假,她学游泳,练习吉他,不论是文艺类还是运动类,她每个都想试试。

之前的假期她也没闷在家学习,或者练书法,或者学散打,或者去演讲,有时还玩变形金刚玩具,看科幻电影。

即使在学业比较紧张的高三,她也没有放弃这些兴趣爱好,甚至抽时间做了半个月的高中助教。

爸爸一开始还担心她玩太多会影响学业,但老师却劝他:让她放松放松也没什么不可,不要过多干扰孩子的时间安排。

他看女儿的学习成绩没受到影响,这才放下心来。

班主任说,张瑶学习时专注度非常高,一旦开始学就能完全沉浸其中,所以不管学什么都能很快上手。

“玩得痛快,活得精彩。”张瑶身体力行地证明了这一点。

会玩的孩子在学业上更出色,这已经有太多的例证了。

2020年高考总分725分的湖北状元唐楚玥,能弹钢琴、写书法、演话剧,运动会200米跑还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2019年高考总分730分的广西状元杨晨煜,写得一手好字,还喜欢打羽毛球、踢足球,在画画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

所以,千万别小看玩对孩子的补益作用。

美国佐治亚州一个研究表明,被允许自由玩耍的孩子,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的得分,是普通孩子的3倍;在提出解决方案的多样性方面,经常玩耍的孩子得分更高。

生物学家马克•贝科夫则认为,玩耍能训练孩子的应急能力,提升孩子的灵活性、创造性,让孩子在遇到新环境时更具有竞争优势。

玩对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习是一项高耗能的事,玩耍是一项高级的养脑方式

当孩子学累了,家长就可以带孩子到楼下跑跑步、打打球,或者陪孩子下会儿棋、聊聊天,让孩子暂时远离紧绷的学习环境,稍事休息。

正如李大钊所说:“要学就学得踏实,要玩就玩得痛快。”

劳逸结合,互相补益,方能长久。

04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伴

前不久看《最强大脑》,迷上了“超级学霸”王昱珩。

他小时候经常跟父母四处旅游,很少捧着书本死读书,但依旧每次考试都能稳居前三的位置。

后来,他考上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又在《最强大脑》中一举成名。

女儿出生后,他又把爱跑爱玩的习惯传给了女儿。

他会亲手给女儿做微景观海底世界,让女儿在玩乐中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他会带着女儿在院子里种花,亲眼看到书本上讲的“花期”;

还会跟女儿一起训练小鸟叼硬币;

让女儿对光合作用有更直观的了解……

他觉得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太有限了,甚至跟老师商量,让女儿每年只在学校呆一半时间,另一半时间跟他一起出去玩。

周末,他更是全天“失联”,全身心陪着女儿荡秋千,去海洋馆观察水母,和白暨豚嬉戏……

他认为,如果孩子连玩都不会,还谈什么学习呢?

他一有空就带女儿去大自然撒野,探索世界的精彩。

因为他明白:孩子的世界里不应该只有课本、卷子,还应该有绿意盎然,更应该有活色生香的生活。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50种教育方式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方法教育50个孩子。”

玩,也是一种教育。它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让孩子以玩的心态去认识世界的缤纷,比死记硬背知识点要有趣得多。

让孩子以放松的心态去跑、去乐,比枯坐在书桌前兀自烦恼要开心得多。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书本,还有书本之外更广博的世界。

玩,也是一种成长方式。

而陪着孩子一起玩的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伴、最可靠的学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