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

成都日报

关注

原标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

打开中国地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经济圈由北向南,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引领我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动力源。年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增长极。如果将成渝地区这个“第四增长极”与其他三大增长极连点成线,将形成一个占全国经济总量七成以上的巨大菱形空间,形成“北有京津冀、东有长三角、南有粤港澳、西有成渝”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

10月16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再次迎来重大进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次审议的《纲要》,主要有三层意义。”昨日,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本报首席观察员杨继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道。

“首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于改变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布局意义重大。”杨继瑞告诉记者,在“十四五”即将开局的大背景下,国家要着力破解中等收入陷阱。对于区域发展而言,则要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在国际国内环境发生复杂变化的情况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重塑经济版图。

其次,杨继瑞指出,在国际国内环境发生复杂变化的情况下,《纲要》落地将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解决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问题,在重构产业链的挑战和机遇中把握主动权。

最后,杨继瑞注意到,相比起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的内容,这次“两个有利于”的表述,新增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意义。在他看来,这次会议对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意义做了进一步深入地表述,其中特别强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新格局中的重要作用。相比长三角、粤港澳和京津冀,地处西部腹地的成渝地区是最大的回旋余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不可替代。

本报记者 李艳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