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EPC水电项目 杨房沟水电站并网发电
原标题: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EPC水电项目 杨房沟水电站并网发电
从西昌出发,汽车沿卡杨公路在蜿蜒的山脉与穿山的隧道间平稳行驶,约4个小时便到达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的杨房沟水电站。
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南麓的雅砻江,如一条绿色丝带从这里险峻的峡谷间穿行而过。
雅砻江干流全长1571公里,天然落差3830米,在全国规划的十三大水电基地中排名第三。
2021年6月30日,雅砻江杨房沟水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成为雅砻江中游第一个并网发电的水电工程。
▶2023年竣工 电能够544万辆家用电动汽车全部行驶1万公里
杨房沟水电站坝高155米,电站总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约68.56亿千瓦时,工程总投资约200亿元。
2015年7月13日,杨房沟水电站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10月30日大坝首仓混凝土开始浇筑,2020年12月17日大坝全线浇筑到顶,2020年12月30日开始下闸蓄水,计划于2023年竣工。
据了解,杨房沟水电站4台机组全部投产后,其每年发出的清洁电能相当于西藏2018年的全社会用电量,足够544万辆家用电动汽车全部行驶1万公里。每年贡献的绿色电能,相当于节约标煤消耗约2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7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约3.4 万吨,为受电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我国首个采用EPC模式建设的大型水电站
在我国,水电建设早期管理模式主要是采用“自营式”管理模式,即由一个主管部门下的设计院和工程局设计施工,建成后移交给电厂。
自上世纪80年代“鲁布革冲击波”(公开招标引入竞争)后,我国水电建设全面进入DBB(设计-招标-建造)建设管理模式,雅砻江二滩水电站便是其中的代表性工程。
杨房沟水电站是我国第一个百万千瓦级水电项目中采用EPC(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建设的大型水电工程。
据介绍,传统水电建设管理模式,设计是上半场,施工是下半场,无形中“延长”了建设周期。而EPC模式需要总承包团队“全场跑”。
在“全场”赛道上,设计、施工人员同吃同住同工作,将设计单位技术优势和施工单位的现场经验、设备资源充分整合,共同服务工程建设,减少了传统模式下设计、施工单位不能有效沟通,资源、时间部分浪费的弊端,突破了传统模式资源分散、关系复杂、责任模糊、工程投资难以控制的组织形式,实现“降成本、补短板、提品质、增效益”的目的。
“EPC模式下,设计单位在出设计方案、设计图纸时主动与施工方进行沟通会签,充分考虑施工中的可行性、便利性。设计方案出图之后,施工方在施工阶段遇到现场难题时,设计方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共同解决问题,双方合作更为紧密,使设计产品更具施工可行性。同时,施工方编制施工方案时也会根据需要请设计人员会签,更好地实现设计意图。” 雅砻江公司杨房沟建设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曾新华介绍道。
他以地下厂房建设为例:一般同等规模的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支护最快需30个月,而杨房沟水电站通过设计与施工多方面深度协同融合,创新运用地质监测预报等先进手段,只用了26个月就完成了地下厂房的开挖、支护。“电站开工以来,工程建设安全和质量‘零事故’,较合同工期提前近1年下闸蓄水,提前6个月机组并网发电,工程投资全面受控。” 曾新华说道。
此外,杨房沟水电站EPC模式产生了“1+1 >2”的效果,创造了多个国内首次:首次研发大型水电工程EPC模式大坝智能建造质量智慧管理系统,首次在大型水电工程总承包建设期实施全范围、全过程设计监理,首次建立了大型水电工程总承包完备、高效、可靠的设计监理管理制度和流程等。
▶“四阶段”战略 雅砻江干流规划建设22级水电站
四川攀枝花,坐落着举世瞩目的二滩水电站,这是雅砻江流域开发建设的首个水电项目。
雅砻江作为金沙江最大支流,根据国家授权,雅砻江公司全面负责雅砻江梯级水电站的建设和管理。
经过综合分析和科学论证,雅砻江公司确立了雅砻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四阶段”战略,在雅砻江干流规划建设22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约30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500亿千瓦时。
“第一阶段开发建设二滩水电站,第二阶段全面完成雅砻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第三阶段建设包括两河口水电站在内的4-5个中游主要梯级电站、新增装机 800 万千瓦左右,第四阶段全流域水电项目开发填平补齐、水电发电能力达到 3000 万千瓦左右。”据雅砻江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杨房沟水电站首台机组发电后,雅砻江公司已投产水电装机超过1500万千瓦,雅砻江水电开发完成过半。
据悉,雅砻江中游卡拉、孟底沟等水电站目前已核准在建,牙根一级、牙根二级、楞古等三座水电站前期工作正有序开展;上游“一库十级”规划也在积极推进,全流域呈现“首尾呼应、多点开花、全江联动、有序推进”生动格局。
杨房沟水电站智能建造黑科技:
据了解,杨房沟水电站工程建设以大数据管控为切入口,利用数字化、可视化、信息化手段和多维BIM技术对工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控。其中,杨房沟水电站混凝土大坝智能建造方面运用了大量创新手段。
研发大坝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针对杨房沟水电站坝址日照强、温差大的特点,研发大坝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对22项温度控制要素信息进行全面感知,实现了温控信息的可视化,对混凝土温度应力进行智能仿真分析,对混凝土开裂风险进行实时预警,实现全坝全过程智能温控。
研发大坝混凝土振捣质量实时监控分析系统:传统混凝土振捣施工往往依靠人工监视的方式,为实现精细化质量管理和控制、适应机械化快速施工需求,研发集成多源传感器信息“采集-集成-分析-反馈”于一体的杨房沟水电站大坝振捣施工过程实时监控系统。
研发大坝灌浆实时监控分析系统:针对灌浆工程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强度大、灌浆数据量多以及质量管理难度大的情况,研发大坝灌浆实时监控分析系统,有效地保证了灌浆工程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实时性和真实性,实现了对灌浆过程实时监控以及数据的动态整理分析,确保灌浆工程质量受控。
实现大坝混凝土施工全过程影像采集:通过线上、线下视频和照片对大坝建基面处理、混凝土施工全过程进行影像资料采集,并及时进行整编、归档,实现大坝混凝土施工全过程的控制和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