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涨涨涨!多品种创历史新高, 大宗商品涨价引发全球通胀预期升温

一财网

关注

原标题:涨涨涨!多品种创历史新高, 大宗商品涨价引发全球通胀预期升温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物价的传导效应已体现。分析表示,尽管来自外部的输入型通胀压力有所加大,但通胀水平总体可控。

近期,大宗商品又开启了新一轮快速上行之势。

有色金属、黑色系价格不断创出新高。其中,LME铜价突破1万美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普氏62%铁矿石历史首次突破200美元大关,与螺纹钢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物价的传导效应已体现。分析表示,尽管来自外部的输入型通胀压力有所加大,但通胀水平总体可控。PPI在未来几个月可能上升至7%附近,未来货币政策可能更多保持“相机抉择”。

疯狂!多个商品期货创历史新高

5月6日,LME铜首次站上10000美元大关,截至今日,LME铜价已从去年低位4371美元涨至10660美元,累计涨幅达124%。与此同时,沪铝涨超20000元,创十三年新高;沪铜突破77000元大关,创十六年新高,但距离历史高位85000元还有一段距离。

全球最大商品交易商嘉能可CEO Ivan Glasenberg近日表示,“铜价的飙涨还远未结束,预计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上还将再上涨50%。”

在国内商品期市中,黑色系表现强劲,今日掀涨停潮,铁矿石、螺纹钢、热卷涨停并创历史新高,线材涨停;能化品多上涨,玻璃涨停。

农产品今日则涨跌分化。不过,年初至今,玉米价格累涨56%,大豆价格上涨21%,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已连续第10个月上涨,创2014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Wind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国内47个成交额居前的期货品种中,有45个品种价格上涨。有20个期货品种涨幅超过20%,其中10个品种涨幅超过30%,分别是苯乙烯、玻璃、热卷、螺纹钢、铁矿石、动力煤、原油、PVC和沪铝。

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三大原因

兴业证券认为,在供需错配和流动性宽松的推动下,近期大宗价格再次出现快速上涨。从需求端、供给端以及产业链安全性角度来看,本轮价格上涨主要有三大因素。

需求端:近期发达国家疫苗接种推动全球需求预期回暖,更多体现为结构性分化。供给端:新兴市场复苏落后+“碳中和”推动价格上行。原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新冠疫情恢复的错位加剧了大宗原材料的供需错配,推动了价格的上涨。“碳中和”相关的限产政策也提升了涨价预期。产业链安全性:地缘政治摩擦和对产业链安全性的关注使得短期供需错配矛盾进一步激化。

高盛、美银等华尔街投行则一致看多大宗商品,认为全球经济复苏,以及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支出激增,将推动工业金属价格长期反弹。高盛认为,多因素将推动大宗商品进入理想情境。贝莱德主题投资全球主管Evy Hambro表示,促使大宗商品价格达到顶峰的原因之一是金融需求,而不是实物需求。全球绿色化趋势对大宗商品的需求非常大,这种趋势可能会持续几十年。

PPI或升至7%附近,但输入型通胀总体可控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物价的传导效应已体现。据统计,3月奶类、谷物、食糖、油和油脂等国际食品价格分别较去年4月低点上涨24%、28%、52%、105%。

据证券时报,分析指出,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来自外部的输入型通胀压力有所加大,但考虑到我国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下游产品竞争比较充分,影响价格大幅上涨的因素会受到一定抑制,全年通胀水平总体处在可控状态。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近日也表示,对中国而言,尽管来自外部的输入型通胀压力有所加大,但通胀水平总体处在可控状态。

对于普通投资者,国盛策略建议继续从结构层面入手,应对通胀压力。

与大宗商品涨价、PPI上行相关、可以对冲通胀上行风险的钢铁、有色、煤炭等上游板块;通过景气的确定性、业绩的高增长抵御通胀上行压力,如新能源、半导体、化工等板块;市场震荡中,关注低估值、高性价比的银行、保险等板块。

大宗商品进一步涨价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兴业证券表示,随着大宗价格的上涨, PPI在未来几个月可能上升至7%附近。不过,对短期输入性通胀的担忧不大。未来货币政策可能更多保持“相机抉择”,关注PPI对CPI的传导效应。

财信证券预期,4月PPI将跃升至6%以上。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翘尾因素较上月大幅提高1.3个百分点;二是工业购进价格继续上涨。对于后续宏观政策,一方面要继续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增强国内供给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要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吸收部分输入型通胀压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