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给八路军送鸡毛信!73年党龄的老党员曾是儿童团长
原标题:她曾给八路军送鸡毛信!73年党龄的老党员曾是儿童团长
2019年,吴焕智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90岁高龄的中央财经大学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吴焕智,是一名接受过《新闻联播》采访的老革命。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这位已经有73年党龄的老同志,向记者详细讲述了自己在炮火硝烟的时代,那段难忘的革命经历。
2016年吴焕智接受《新闻联播》采访视频
共产党八路军是自己人
吴焕智出生在河北省枣强县杨家洼村,村里大部分是贫苦人,也有几家富户。1911年满清政府倒台,中华民国建立。河北省的军阀如同走马灯般变换不定,今天是甲大帅掌权,明天是乙大帅管事,后天又是丙大帅主政。不管是谁掌权,吴焕智回忆,他们对百姓的疾苦不闻不问,只管收税派捐。生活的困苦与艰难,让百姓们麻木不仁、一盘散沙。
后来,共产党、八路军来了。他们深入群众,宣传抗日救国不做亡国奴的道理。他们建立抗日政府,减租减息、废除苛捐杂税、号召妇女解放,成立民兵、自卫队、妇救会、青抗先、儿童团。他们还建立学校,吴焕智当时就在共产党办的抗日高小读书。共产党提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口号,坚持“不派款、不拉夫、不扰民”的三不政策。渐渐地,百姓们认识到了共产党八路军是自己人,是来帮助人民脱离苦难过好日子的人。人们的脸上不再整天都是愁苦和麻木的神情,开始有了希望,有了热情。
当儿童团长送鸡毛信
吴焕智的父亲是教书先生,他有文化、懂道理,在1939年就加入了共产党,后来还当了区武工队的指导员。吴焕智的家,因此也成了地下交通站,接待过许多党员。吴焕智记得,开国上将吕正操就曾在她们家住了一夜,第二天上路的时候,父亲还把新做的马褂送给了他。
吴焕智出生于1932年1月,当时年纪很小,只能参加儿童团,后来还当过儿童团长。儿童团的任务是站岗、放哨、送信、搞宣传。团员们盘查路过的外乡人,发现可疑分子就向村里的民兵报告;他们还到处去贴标语,唱革命歌曲,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妇女解放歌》、《左权将军之歌》等等。
有一次,在太行山上的八路军129师因为没有盐吃,袭击拔掉了日伪军囤积了大量食盐的据点。有了盐就需要运输,区里组织各村民兵运输。吴焕智的父亲就让她去一个叫野鹊林的村子,送鸡毛信请他们派民兵运盐。恰好,吴焕智的大姨就住在野鹊林,姥姥家也在这条路上。于是,父亲叮嘱她,如果遇到敌人盘查就说去姥姥家,如果已经过了姥姥家就说去大姨家。时值夏季,吴焕智跑了一身大汗,成功把信送到,令她高兴极了。
还有一次,129师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在冀南六分区开会。因为被汉奸告密,遭到日伪军袭击,刘志坚受伤被俘。八路军在敌人押解他从大营到枣强县城的途中设伏,成功解救了刘志坚。吴焕智的父亲召集附近的民兵和进步群众,轮流背着他跑到了八路军驻地。
八路军空闲时帮老乡干农活
1942年,日寇对我根据地发动了五一大扫荡。八路军战士分散到各地打游击,还在空闲时帮助老乡干农活。一次他们正在帮老乡割绿豆秧,吴焕智正在附近割草,汉奸带着日本兵突然路过。吴焕智的父亲和几个八路军战士赶紧把他们随身携带的短枪藏到吴焕智的草篮子里,装成农民继续割秧。当时只有10岁的吴焕智很紧张,不敢站起来走,只能蹲着拉着草篮子到割下的绿豆秧处把枪藏了起来。敌人没有发现异常,最终有惊无险。
吴焕智回忆,儿童团还有个任务,叫“武装动员”,就是把不肯上学的孩子或落后父母不让上学的孩子强拉到学校读书,几个拉一个,最终全村的孩子都上了学。
吴焕智说,她对抗日战争的印象就是由这些不那么轰轰烈烈的事件构成的。事实上,我们党在抗日战争中做的最伟大的工作就是发动群众。他们真正地动员了群众、组织了群众,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最终取得了胜利。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热情帮助和积极参加,抗战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为参加革命放弃当老师
1947年1月,吴焕智年满15岁。抗日战争早已已经结束,国民党却带着还乡团打过来了。我党的斗争形势又趋严峻了。国民党所到之处,到处破坏我党建立的农村基层组织,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废除“减租减息”,疯狂反攻倒算。
这时,吴焕智面临两个选择:她当时已经考上了师范学校,同时共产党的晋冀鲁豫边区冀南行署也在招人。是读师范当老师,还是参加革命工作?几经考量,吴焕智选择了去参加革命。她只带了一床小被子,步行60公里到河北省政府冀南行署报名参加工作。
顺利通过招收审查后,吴焕智被派到冀南干部学校会计大队学习。四个月后学习结束,她回到冀南行署财政处工作。当时冀南行署主任是孟福堂。后来是王任重、宋任穷,冀南军区司令员是大名鼎鼎的陈再道将军。除了本职工作,她和同事们还经常去帮农民干农活,有时还会被抽调去参加土改、扩军的工作。吴焕智回忆,她深入到农民中间,宣传土改、讲解《土地法大纲》,真实地感觉到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和保卫胜利果实的坚决。
在艰苦环境下入党
1948年2月,吴焕智到晋冀鲁豫边区建业会计学校进行深造。最开始,学校在太行山涉县。战争年代,条件艰苦,宿舍很简陋,用草当床垫,夜里门外狼嗥不断,吴焕智和同学们只好用木头把门窗钉起来。生活用水是靠收集雨水,小米饭里沙子很多,没有水清洗。
随着石家庄解放,学校从太行山迁到石家庄。当时没有交通工具,只能步行,师生们白天走路磨得满脚大泡,晚上挑破,第二天继续走。随行有一辆大车,走不动的同学轮流坐一会。就这样走了整整八天,才到了石家庄。
当时占据北平的国民党傅作义部队多次派飞机轰炸石家庄,有的同学炸断了胳膊腿。傅作义还搞了一次偷袭石家庄的行动,虽然没能得逞,学校还是提前转移到了郊外,还一度回到山里。虽然条件艰苦,危险重重,但吴焕智说,她对革命的信心没有变,坚信革命必将胜利,坚信共产党必将成功。这年12月,吴焕智入了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当年对着党旗宣誓的情景,她至今还历历在目。每念及此,心潮澎湃。
1949年初,吴焕智毕业回到了冀南行署,不久行署撤销并入河北省政府。当年年底,因为工作成绩优异,她又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读书,开始了新的读书生涯。
1949年河北省财政厅南下干部欢送纪念,左上为吴焕智(着装为傅作义部队军服,时傅部已经起义)
吴焕智的经历,是大多数老革命的写照。她们这一生,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成为惊天动地的大时代的一份子。吴焕智说,她15岁的那个抉择,改变了她的一生,也塑造了她的一生。如果生命可以重来一次,她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这是一条光明的路,也是唯一正确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