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中国摄影界大咖汇聚 开平第二届沙飞摄影周邀你来看展

新快报

关注

原标题:中国摄影界大咖汇聚 开平第二届沙飞摄影周邀你来看展

11 月 29 日 ," 世界的开平 " ——摄影旅游自媒体峰会暨第二届沙飞摄影周在 " 中国摄影之乡 ""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碉楼之乡 "" 华侨之乡 "" 中国建筑之乡 "" 世界名厨之乡 "" 广东红色摄影先驱沙飞故里 " ——开平市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由中国摄影家协会纪实摄影委员会、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报社、开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 , 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 , 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的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家 , 各界嘉宾代表共同参加启动仪式。

中国红色摄影家沙飞铜像雕塑揭幕仪式同期举行。手持 " 莱丁娜 " 相机的沙飞雕像在沙飞家乡开平市美术馆揭幕落成。据了解 , 沙飞铜像雕塑由广东知名雕塑家张子猛先生经过 4 个月的潜心创作而成 , 旨在铭记沙飞为中国红色摄影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 向一个摄影时代的伟大而平凡的战士致敬。沙飞小女儿王少军 , 孙子王平等人出席揭幕仪式并为雕塑献花。王少军告诉记者 :" 能够在沙飞的家乡亲眼见证这一时刻 , 感觉无比激动。雕像不仅是对沙飞的怀念 , 也是一种符号 , 希望沙飞的精神能够传承下去。今年的疫情 , 我们看到很多的摄影记者深入武汉抗疫最前线 , 留下了一幅幅生动的摄影作品 , 他们的精神就是‘沙飞精神’。"

本次沙飞摄影周分为三大板块、三大展区、七大展览 , 共展出了千余幅摄影作品。在美术馆展区举行的《开平文化旅游全国摄影大展》,《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特别展——黄谷柳朝鲜战地摄影展》,《粤港澳大湾区之明珠记忆——香港澳门老摄影家钟文略、澳门李公剑摄影联展》; 在塘口祖宅村网红打卡地的《广东省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摄影展》; 在塘口粮仓举办的《岭南无地不春风——成功、李好、张鉴来作品展》以及《大江大河影展》…… 其中 , 由中国摄影报策划推出的醉美摄影旅游地联展 , 以直观呈现的摄影作品展示了包括开平在内的全国二十个县市区的自然地貌、风土人情、建设成就及文化传统 , 彰显了影像对城市发展的助推作用。

此次摄影周除了丰富的摄影展览外 , 还有摄影名家分享会、纪实摄影研讨会、摄影旅游自媒体峰会等亮点活动在展览期间同期举行。

旧箱子里翻出抗战老胶片

在开平市美术馆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特别展——黄谷柳朝鲜战地摄影展》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黄谷柳是首位用纪实文学作品反映 " 南京大屠杀 " 史实的中国作家。他凭借长篇小说《虾球传》被读者熟知。黄谷柳生前从未将自己视为摄影师,相机在他手里纯属一件纪录工具。

黄谷柳去世多年以后,他的外孙女在家中床底的一口纸箱中发现十几本外公黄谷柳遗留的《笔记》和《日记》,还有 700 多张 120 和 135 胶片,当时并不知道底片拍摄的是什么,但黄茵将其晒印出来以后,认出其中一张相片上有巴金,黄茵十分激动,她在 1983 年还是《家庭》杂志记者时,曾去上海采访过巴金,所以一眼就认出巴老先生来了。

她意识到这是一批极其珍贵的历史影像,必须抓紧时间去挖掘和整理,使之得到保护和传播,于是便辞去工作,从此开始自费寻找照片上仍在世的人,去辨认和讲述照片上的人物和故事,随着她的努力,曾经在朝鲜战场被黄谷柳拍进镜头中的志愿军战士陆续出现在黄茵的采访中,更多当年的浴血奋战故事和英雄人物也因此而鲜明地呈现在黄茵的眼前,与她相见的志愿军老战士更是待她亲如晚辈子姪,看见她捧出自己当年在朝鲜战场的青春照片激动得难以平静。

黄茵整理那批珍贵历史胶片时,发现因为时间久远,很多都出现了刮花和霉点,她找到专业人士孙良江对它们进行采集和修复,从此他们就成为了这一漫长合作的惟一拍档。黄茵对照片内容的核查整理出版成书以及展览花了十七年,孙良江从老胶片上采集修复并将其转为数码文件以及曾几次国家级的展览输出,他坚持了十三年,他们都把保存这批珍贵的历史影像当作是自己的信仰、事业、无与匹敌的不计得失的热爱。这也是照亮他们平凡人生的阳光。

黄茵对笔者说:" 我希望通过这些历史照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共和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辉煌历史。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能够在这样特殊的时间,而且是在黄谷柳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进行这样的展览,我觉得很有意义。"

三位广东本土摄影师镜头里的岭南故事

开平市塘口镇天下粮仓展区 , 一幅幅生活化的摄影作品让过往的游客纷纷驻足观看。在这里举行的是《岭南无地不春风——成功、李好、张鉴来作品展》。本土摄影家成功关注着游走在故乡与他乡之间的农民工兄弟姐妹 ; 李好凭借自然天成的 " 马格南 " 式的影像观察 , 傍着大海一拍就是 10 年 ; 张鉴来则以他质朴的影像一头钻进崖口人民公社 , 用农事、邻里、乡俗展示岭南大地农耕文明的乡情。

张鉴来现任中山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 因其为人随和 , 容易交往 , 摄友们都叫他 " 阿来 "。此次展出的作品《乡里》是他将镜头对准自己的家乡中山南朗崖口村 , 关注这片土地上乡里的生存状态。十多年间 , 他在那片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按下了十多万次快门。" 他们虽无大喜大悲 , 但那些景 , 那些情 , 却真实地反映了中山这几十年来的乡村状态 : 务实 , 不求大起大落 , 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自己的路。这就是我按动快门的目的。" 张鉴来笑着说。

作品《海在低处》取材于中国广东省茂名市沿海的一段海岸线。摄影师李好通过对当地渔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进行长时间的跟踪拍摄 , 试图以一片海的渔民的困境来反映大海的困境。

" 在拍摄中 , 我从不刻意摆拍 , 也不那么在意构图和用光。我尽可能让镜头隐身在这些渔民的生产和生活当中 , 就像他们的渔船和渔网一样存在。对我来说 ,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真实状态。透过镜头 , 我试图呈现的是生活的原本。" 摄影师李好告诉记者。

每年的初春到清明 , 恰逢亚热带地域的甘蔗收割 , 成千上万的主要来自贵州水族、苗族的农民工像 " 候鸟 " 一样拖家带口成群结队 , 准时来到雷州半岛乡村 , 帮助当地农场或蔗农砍收甘蔗。摄影师成功从 2001 年开始便用镜头讲述这个群体的故事 , 一拍就是十九年的时间。此次展出的专题《砍甘蔗的农名工》就是从上万张相片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 能深入接触他们是不容易的 , 只有自己先放下身份 , 以平等的心态与其交友时才能真正被他们接受。" 说起这么多年的坚持 , 成功有些感慨。

■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