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赏菊品糕放风筝……在这个展览,感受上海的重阳节民俗

澎湃新闻

关注

原标题:赏菊、品糕、放风筝……在这个展览,感受上海的重阳节民俗

“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橙子金黄的时节,九九重阳节也即将到来。提到这个传统节日,你会想到什么?是赏菊、饮酒、登高、祭祖,还是吃重阳糕?

10月23日,在重阳节到来之际,“一年好景橙黄——重阳民俗收藏体验展”在上海市文联展厅拉开帷幕。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一周,以258件藏品呈现出重阳风俗及其承袭和发展脉络,期间,每天还将安排不同的民俗和民艺现场体验活动。

有“海派”也有“重阳”

进入展厅,一位着古装的琴人在抚琴,身旁是一组菊花主题的插花和一盘插着三面小旗的重阳糕。

赏菊、吃重阳糕都是颇具代表性的重阳节活动。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倪里勋介绍,展览尤为重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此,请来许多市级、区级的相关非遗技艺传人,展示与重阳相关的传统技艺。在为期一周的展览中,市民将有机会体验插花、重阳糕制作等项目,回到最为传统的“九九重阳”日。

“中国重阳习俗南北有所不同,但上海是个海纳百川的城市,融合了南北方的重阳习俗。”倪里勋笑言,在这场展览上能看到丰富而特别的重阳节俗,例如展厅中央屋顶挂着一条蜿蜒的长龙风筝,是嘉定非遗项目“徐行风筝”,就体现了南方重阳放风筝的习俗。

在非遗传承人的创作中,“海派”重阳的影子也随处可见。海派剪纸《九九重阳步步高》描绘了上海传统石库门建筑步高里的一场重阳家宴,重阳糕、菊花酒、大闸蟹……构成了上海人日常的重阳“节味”。

“步高里有‘步步高’的意味,是一个蕴含重阳含义的讨巧名字。”“非遗”海派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李守白特意选取了暗合重阳含义的上海石库门里弄建筑进行创作,把海派的韵味和重阳融合,创作了这幅作品。

“民间艺术有大的空间。”李守白认为,从民间艺术出发举办这场展览很有意义,“中国的民间艺术是中国的瑰宝,我觉得中国的民间艺术可以简称中国的素描, 是中国文化的根底,从里面出发可以展开油画、国画、木刻等一系列艺术形式,形成自己的内涵。以民间艺术为根基进行创作,一方面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一方面也能表现自己的民族情感。”

主办方也颇为注意还原重阳日的民俗细节,例如展厅中的重阳糕上都插了三面小旗帜。“我们传统中,插小旗的重阳糕有重阳节的祈福之意,不插小旗的则是怀念去世的先人。”倪里勋表示,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举办这样一场展览,也是希望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祈福国运昌盛、幸福美满。

258件藏品呈现重阳风俗

“一年好景橙黄——重阳民俗收藏体验展”展品以民间收藏品为主,辅以可以印证并延展重阳习俗的相关物件,展品共计258件,包括吉祥银器配饰、重阳主题剪纸、纸鸢、登高门券、烟画、民国佳节广告画、红木中堂等。其中年代最久远的当属唐代执壶酒具、酒罐。这些实物藏品、民间手工艺品以及文字内容、图像等,勾连、交叠,又相互印证、补充,呈现出重阳风俗及其承袭和发展脉络。

为增强观感和体验感,展厅内布置有中国特色的插花花艺、寓意登高赏秋的盆景。花材多采用菊花、茱萸等重阳时节新鲜花材。另有上海本地特色的非遗重阳糕实物展示。

结合实物展,每天都安排有不同的民俗和民艺现场体验活动。包括辟邪吉祥吊坠、绣品胸花、平安结、皮雕花手工制作等,还有银丝发簪、寿星寿桃面塑工艺、衍纸工艺、非遗重阳糕现场展示,使参观者有机会深入了解民俗文化和多种民间工艺技艺。

在灿烂的中华文化长河中,以重阳为主题的民间故事、传说,历久弥新;以重阳为主题的古诗词脍炙人口,为人称颂。这些故事、古诗传递了浓烈的家国情怀、精神情愫,也浓缩了深藏在重阳内里的生命态度、人文内核。在展厅内,不仅能看到,也能听到部分经典的重阳诗歌、民间传说故事,它们和展品一样,组成展览的一部分,多元、立体地展现重阳礼俗的文化韵味。

重阳节是中华民俗传统节日之一,节期为农历九月九日,两个阳数相重,故得“重阳”之名。重阳节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古人在秋收时举行的祭祀活动。

2006年5月,重阳节列入首批“非遗”名录。重阳节起源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的深邃意蕴,并在历史中逐渐发展融合,呈现出丰富而温暖的节日内涵。菊插茱萸、祈福辟邪、登高祭祖、思乡念友、孝亲祈寿,种种民俗都容纳在九九重阳中。

节俗文化是凸显人文底蕴和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窗口。辟邪祈福、登高赏秋、赏菊吟诗、饮酒品糕,祈寿祭祖这些重阳节俗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自然的欣赏和敬畏,对美好生活的认同和憧憬,对生命和健康的祝愿和追求,对家园的眷恋,对祖辈的感恩……倪里勋表示,举办这样一场展览,亦是希望观众能够从重阳习俗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维度、厚度和深度。

本次展览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上海市收藏协会承办。

责任编辑:胡越 SN23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