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媒婆屡屡上门提亲,“没文化”的父亲一口回绝:全都必须上大学!

广东广播电视台

关注

原标题:媒婆屡屡上门提亲,“没文化”的父亲一口回绝:全都必须上大学!

汪家,5个孩子,4个大学生

父亲汪平:砸锅卖铁也供你们

媒婆屡屡上门提亲,被初中学历的父亲一一回绝

“希望孩子能够有掌控自己人生的权利。”

@汪平 47岁 贵州毕节 网约车司机

01

艰苦,但心中有梦

山里娃、家境清贫、7个兄弟姐妹……这是汪平儿时的生活。只有一条出村的土路,两边是望不到尽头的山。在贵州毕节的大山里,汪平的人生词典,没有“大学”二字。可他并没有就此认命,他喜欢学习,经常拿着哥哥姐姐的书看看;不过后来,家里的重担落到汪平的身上。把“去城市读大学”的奢望藏在心里,1992年,不到20岁的汪平,借了800块钱,独自一人走出大山,南下来到云南昆明。

没有学历、没有经验、没有“伯乐”……汪平在这座城市中四处碰壁,打零工、当送货员,碌碌无为后依然找不到方向,“摆地摊”成了他的第一选择,可收入始终不太稳定。用汪平的话说,“驮着货赶集,卖得多了,今晚的饭菜才能丰盛点”。

摆地摊摆了很久,汪平从未换过其他工作。不是他不想换,而是内心的自卑“帮”他打了退堂鼓:初中学历、人到中年的力不从心、不再年轻……一想到这里,汪平的脑海中总会浮现一句话:

可能这辈子就这样过去吧!

五个孩子、最大和最小相差不到10岁。如此特殊的家庭,让汪平和妻子身上的担子重了不少,日常支出、孩子的学费、其他杂七杂八的花费,汪平夫妻俩总是“精打细算”,“这一块钱花在哪里最值?”他们都得考虑很久。虽然对未来不知所措,但汪平还在憧憬着一件事:要把家里五个孩子送去上大学。

自己初中毕业、老婆小学毕业,“没能在学历更进一步”是他们俩最大的遗憾。在汪平心里,“读大学”这个愿望,就算自己无法完成,也把它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再辛苦,也值得!”不久后,大女儿毕业上中专读了卫校,汪平打心底替女儿高兴,坚持让孩子再考一个大专,接着又准备了专升本。后来,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从医学院毕业,成了一名医生。

在同乡人眼中,汪平已经够可以的了。毕竟供出一个大学生,后面还有四个孩子要养,压力可想而知,很多人都劝汪平“差不多得了”,可他就是拗不过,在他看来,男孩女孩都一个样,必须让他们完成学业。

之后,老大大学刚毕业、老二正在上大学、老三刚入学……孩子们的学费、生活费成了这个家的负担。别的家长都是一次性给孩子生活费;可汪平没办法,只能10块、20块地慢慢“挤”出来。困难接踵而至,汪平为了生计也是想尽法子。夫妻俩意识到,一起摆地摊可能没办法支撑起这个家,倒不如另寻出路。

02

 蜕变,心怀真诚

“以前拼尽全力才勉强赚到300多,现在能保持500元的日收入。”

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汪平在老乡的介绍下,成为一名滴滴快车司机。他放弃摆地摊的生活,贷款买了一辆二手车,开始跑车。44岁的他,迎来人生重要转折点;这让汪平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而且在加入滴滴快车队伍后,汪平的生活轨迹也发生改变。过去,他说话三句离不开“卖东西”、“讲价”……可在“滴滴快车司机”这个角色里,汪平学会与人沟通交流,能谈及的话题多了不少。

两年多的滴滴生涯,汪平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而这件事,足以让他记住很久。当时,汪平接到单子,是一位女孩子叫的车。自从上车,她就一直在哭,汪平忍不住,问了之后才发现女孩感情失意,她情绪崩溃,还有意图轻生的念头。汪平一边开车,一边小心翼翼地开导孩子。“你和我的孩子一样大”这句话,触动了女孩。60公里左右的行程,汪平用自己的经历安慰着孩子,下车时,这位女孩擦干脸颊上的泪水,笑着和汪平说“师傅,我没事了,谢谢你。”

三四十年的异乡漂泊,汪平懂得很多“为人处世”之道。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良好的人缘,汪平入职不久就成了当地一支滴滴小分队的队长。他带着四五十个兄弟,几个月内拿下了四个大奖,投诉最少、好评最多,这都是他们真诚服务的勋章!

03

未来,路在脚下

2020年的夏天,汪家迎来了“第四个大学生”——四女儿汪玲。465分,超贵州理科二本线81分,这是她的高考成绩单,孩子也如愿考上贵州师范大学化学专业。汪平说自己不想限制孩子的出路,“想让他们拥有多一些选择”。在成绩的背后,汪玲最想感谢一个人,就是自己的父亲。她觉得,爸爸虽然没读过什么书,可人生哲理都明白。回忆起家庭的教育,父亲总是“不太严厉”的那个,他从不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可这并不代表他对孩子的学习不上心。

在老家,“重男轻女”的思想尚未根除。汪玲常常想起,那个曾经班里成绩数一数二的好朋友,因为家人的“劝退”,被迫离开心爱的校园,而“小小年纪结婚生子”的事情,汪玲见得太多了。她坦言,最讨厌村里的老奶奶来家里说媒,父亲也曾经一一回绝她们的提亲。她感觉自己很幸运,能读大学是父亲用多少血汗换来的,而且她也拥有掌控自己人生的权利

“青春,也是迷茫的代名词。”其实,曾经的自己也是一个叛逆的孩子。汪玲说起那次和父亲的吵架,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中考前的意外摔断了腿,让汪玲顿感受挫,本想与父亲商量“读个职业学校好了”,却被父亲“无情”地拒绝。促膝长谈了一夜,父女俩终于达成共识,孩子继续努力备考。梦想眷顾了这位有心人:她如愿考上当地高中的尖子班。时隔多年,汪玲依然记得爸爸那晚说的话,“爸爸砸锅卖铁都会供你读书,你再试一试,我相信你。”

高考结束,汪玲独自坐高铁来到昆明,爸妈赚钱养家的地方。“团圆”对汪家而言可遇不可求。不过,他们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周六都会开一次家庭会议,以前是电话,现在是视频。汪平关心自己的孩子,也鼓励孩子去做每一件有意义的事。作为家里的大姐大,大女儿会给考上大学的弟弟妹妹买一个手机,作为奖励和纪念,今年亦是如此。汪玲选了一部紫色的手机,寓意“紫气东来”。在汪玲眼中,爸爸有了新的工作,新的期待,这个家也在慢慢变好!

04

 学习,掌控人生

这次来云南,汪玲见到爸爸“养家糊口”的车。两年多时间,搭过无数乘客。此时此刻,看着父亲日渐苍老,坐在车里的汪玲呆呆地想着,究竟有多大的毅力,才能让父亲在这么小的空间里,为家里的柴米油盐奔波着。不过身为一家之主的汪平,却不这样觉得,他很享受呆在车里的时光。在这里,他和许多有缘人相逢,也听闻了从未听过的事;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如此宽广。

这辆“赖以谋生”的车,不再是赚钱工具,而是汪平学习新事物的窗口;滴滴专车司机,不再是工作,而是见识世界的通行证。“人生,本来就是一次不断学习的过程。”谁说滴滴司机的生活就是“一点多线”,其实不然,它更像庞大的网络,把所有事物交织在一块。

坐在驾驶室,汪平不用再搭理自己的学历、年龄、过往。他很平凡,他就是汪师傅,仅此而已。为了自己能“与时俱进”,汪平也是费尽心机。一份份报纸、一本本杂志,常备在家里床头,随时待命。“腹有诗书气自华”汪平学会了隐忍包容、心平气和。他觉得大家都不容易,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汪平总能迎刃而解。出车时看到有趣的事情,汪平会在家庭群上和大家分享,汪玲也被外面的世界吸引了。

她一直梦想到北方去看看,到大城市去看看。父亲也很支持,“去吧,去做你们想做的事情,老爸一直都会在。”其实在汪平心里,“不断学习,才能有掌控人生的权利”。

(专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