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挖过恐龙蛋,都不好意思说是河源人
原标题:没挖过恐龙蛋,都不好意思说是河源人
河源又破世界纪录了!
据河源恐龙博物馆消息:
历经数月时间的抢救性考古发掘,
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联新村的
一处红砂岩山坡,
现已抢救性发掘出
数窝窝状恐龙蛋化石,
其中完整的恐龙蛋共计33枚。
恐龙蛋化石
这些出土的恐龙蛋化石,
再一次刷新了
河源恐龙博物馆的馆藏数量。
截至目前,
河源恐龙博物馆馆藏的
恐龙蛋化石数量已超过18000枚,
居全球馆藏恐龙蛋数量之冠。
怎么发现这些恐龙蛋化石的?
据河源恐龙博物馆馆长杜衍礼介绍,今年5月下旬,源城区城南派出所和江东新区临江派出所先后接到当地群众报警,位于江东新区临江镇联新村的一处正在施工开挖的山坡上,疑似挖出一批零碎的恐龙蛋化石。
接到报警后,当地派出所迅速赶往现场,陆续数天收缴了部分散落在工地上完整的恐龙蛋化石共计24枚及部分不完整的蛋壳碎片。河源恐龙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派出文博人员及专家,先后于今年6月至8月共4次赶赴发掘现场,对实施爆破的山坡进行抢救性保护发掘,又先后发掘出数窝窝状恐龙蛋化石,其中嵌在红砂岩土块、肉眼可见完整的恐龙蛋化石9枚,同时出土有不完整的恐龙蛋蛋壳及蛋碎一批。
今年6月份,当地派出所收缴上来的部分“散蛋”引来外界关注,今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强博士专门带领3名研究生从北京“飞赴”河源,对当地的恐龙蛋发掘工作进行了现场指导,又先后发现了数枚散落工地的完整恐龙蛋化石。
恐龙蛋化石出土后如何处理?
杜衍礼称,河源恐龙博物馆现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资料系统,对每一枚恐龙蛋化石的尺寸、重量、地点和层位等信息都清晰记录在案,像一串串加密符号,等待未来一一破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强博士称,这些发掘点和新出土的恐龙蛋化石,对今后研究河源白垩纪晚期的恐龙蛋种类、恐龙多样性、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变化等情况有着非常重要的科研价值。
目前这批被抢救性保护和发掘的恐龙蛋化石已被馆藏,嵌在红砂岩土块的恐龙蛋有待今后修复后在河源恐龙博物馆对外开放。
河源恐龙博物馆在江东新区临江镇联新村抢救性发掘恐龙蛋。
曾经有网友说过
“没挖过恐龙蛋,
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河源人”
不是夸张,
在广东河源,
盖个房子,
修条道路,
就有可能挖到恐龙蛋化石!
随处可挖的恐龙蛋
广东河源,客家文化发源地之一。泡温泉,游东江,吃块酿豆腐,喝杯仙湖茶,清静度日,便是人间乐事。
云雾中的河源。
河源到底有多少恐龙蛋?
总数谁也说不清楚,但截至2004年底,河源恐龙博物馆就收藏了当地出土的10008枚恐龙蛋,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河源市也被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中心授予“中华恐龙之乡”的称号。
而截至2018年底,河源恐龙博物馆恐龙蛋数量达到18000多枚,比全世界所有博物馆拥有的恐龙蛋加起来还要多。
密集恐惧症攻击来一波~
河源恐龙蛋博物馆的馆藏恐龙蛋。
不少河源市民透露,早在河源建市之前,自家房子也曾挖掘出大量的恐龙蛋化石,由于之前对恐龙蛋化石都不太了解,当是普通石头,全都给回填到地下做了地基建了房子……
河源地下还埋藏着多少恐龙蛋,目前没人知道。
有“胆大的”专家曾推测过,以河源石峡恐龙蛋化石埋藏地(红砂岩地区)为例,面积约2.2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平方公里就发现了24窝100多枚裸露的恐龙蛋化石和8组200多个恐龙脚印化石,河源100平方公里的红砂盆地中埋藏的恐龙蛋化石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如把河源这片土地的恐龙蛋化石全都给挖掘出来,它的量将是河源恐龙博物馆馆藏量的百倍或是千倍还要多,可谓是“脚下遍地是蛋化石”。
对于河源人发现恐龙蛋的心情,大概只有不时就挖出古墓的西安人能够理解。
无论是修路、建房,还是跟妈妈去春游,只要一看到沾着红砂岩、鸵鸟蛋大小的石块,就得停下手头的挖掘机、铁锹、照相机,蹲下来仔细瞅两眼,还要随时准备拨号给博物馆。
2008年,为了腾出足够的空间来收藏不断出土的恐龙化石,河源市博物馆决定修建新馆。
结果就在恐龙博物馆的建设现场,施工队连续挖出好几窝恐龙蛋,正巧去监工的时任馆长黄东就地鉴别,随即送往馆内予以保护。
由于红砂岩层的地质环境可以窖藏恐龙蛋,还能防止风化,博物馆决定不再继续进行地下挖掘,将留存有恐龙蛋化石的新馆地块保持现状。
从家中长辈的言传身教,社区、街镇的科普规范,到校园时期的生物与地质教学,长大后带外地亲友参观博物馆,未曾谋面的恐龙,几乎伴随着河源千禧一代的成长。
2019年7月,9岁小学生张仰喆在东江大桥附近发现1枚“疑似恐龙蛋”,立马通知博物馆,最终挖出11枚距今66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新闻发出后,网友透过文字评论投来了震惊与赞叹,微博话题一度冲上热搜第一。
“未来的考古学家!”
“中国地质大学欢迎你!”
“小学生说的话都当真了,博物馆工作态度值得肯定!”
但在社交媒体一片“狂欢”之际,河源当地人的表现十分淡定,因为这就是日常操作。他们忍不住在网上自报家门做科普:“不好意思,河源人从小看恐龙蛋长大。”
而河源恐龙博物馆对于收到恐龙蛋化石一事,更是驾轻就熟,他们会“小心翼翼地用蓝色塑料筐”拖回馆内。
连张仰喆的母亲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就算自家儿子没看到,也有别的热心市民会发现,因为她相信所有市民都有辨认恐龙蛋化石的能力和主动联系、上交专业人员的意识。
千奇百怪的恐龙蛋化石
河源出土的恐龙蛋化石,种类丰富,多达十几种。
河源棱柱形蛋。
棱柱形的蛋据信来自7000万年前中生代白垩纪,整窝共3枚,是伤齿龙蛋。
伤齿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约75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是最有智慧和最强壮的恐龙之一。最初是因为它尖锐的牙齿而得名。
长条形恐龙蛋。
长条形恐龙蛋,距今约7000万年前(晚白垩纪),在河源市区出土。具体是什么恐龙蛋至今还无法得知。
袖珍蛋化石。
河源出土的袖珍蛋。是世界上个头最小的蛋类化石,其直径最大不超过2厘米,最小仅1.5厘米。有专家认为是畸形恐龙蛋,也有专家认为是爬行类动物蛋化石。
河源馆藏晶体恐龙蛋。
这种看起来像个椰子的晶体恐龙蛋俗称“水晶蛋”,约生成于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属于国家一级文物,非常珍贵稀有。
白垩纪恐龙乐园
白垩纪末期,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时代终结,史称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在这一时期,全球生态系统发生崩溃,大批量恐龙蛋永久地沉睡在地底。
而且,在长期以来的古生物化石挖掘经验中,人们发现,恐龙蛋化石和恐龙化石很少同时出现,即“有蛋无龙,有龙无蛋。”
但河源是个例外。
这里不仅出土了堆积如山的万余枚恐龙蛋,到今天仍然保持着吉尼斯世界纪录,还找到了多具恐龙骨骼化石个体及一百多枚恐龙足迹化石,成为世界罕见的“三位一体”的龙蛋共生地。
河源的“恐龙足迹化石”。
多类型恐龙化石的发掘也意味着,在6500万年前,河源便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恐龙乐园”。体型不一的恐龙就生活在现河源市区,猎杀、嬉戏、孵化,一如电影《侏罗纪世界》里的场景,只是彼时没有人类。
神秘的远古生物伴随着浪漫传说的印记,成为了河源的镇馆之宝,也给这块土地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恐龙产房”之谜假想
世界这么大,为什么是河源?这是困扰着河源当地人民多年的问题,但真正的答案或许很难有定论。
美国教授路易斯·杰克布斯考察后分析,河源的地形地貌与其他各大洲恐龙化石出土地不一样,对研究亚洲的恐龙之谜意义非比寻常。
如今的河源以“万绿湖”为名片,风景区内仍然能看见大片蕨类桫椤科植物,和平县热水镇南湖村还保留着成片的古桫椤,据专家估计,其生长龄在430万年以上。
这类植物是中生代恐龙的食物来源之一,说明远古的河源地区非常适合古动物和古植物生长。
古生植物桫椤树。
从侏罗纪过渡到白垩纪期间,中国地区发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华北地区的燕山便出现在此时,而在粤北地区,则形成了许多断裂凹陷,河源盆地便是其中之一。这一地势南躲台风,北避瘴气,或许正符合恐龙繁衍生息所需的条件。
但是,河源所发现的恐龙蛋极少含有胚胎,也许是恐龙的出生率较高,故不会存在含有死胚胎的恐龙蛋。直到白垩纪晚期,华南地区受到了微量元素污染且气候变得异常干燥,导致恐龙的生殖过程被污染,无法顺利繁殖后代。
在6400万年前那场未知的巨大灾难中,突然爆发的泥石流让恐龙遗迹与空气瞬间隔绝而得以保存,后来这低洼之地因造山运动而隆起,人们才又从地表发现了它们生存过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