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贵州]屋脊变坦途“井喷”发展!交通巨变为毕节插上腾飞翅膀

交通运输部网站

关注

原标题:[贵州]屋脊变坦途“井喷”发展!交通巨变为毕节插上腾飞翅膀

初秋的贵州屋脊韭菜坪,紫色的韭菜花迎风绽放,来自上海、广州等地的游客慕名而来,一睹云上花海芳容。山下的农家乐、民宿、地方特色小吃跟着热闹起来。“韭菜坪太美了,而且交通很方便,高铁、飞机、高速任你选择。”来自上海的刘阿姨开心地说。

距离韭菜坪约150公里外的大方县油杉河景区催苏坝大草原,天高云淡,草青青牛羊肥壮。露营基地里,来自川渝的游客正在开心滑草、坐卡丁车。而这里的房车、泡泡屋等完善的服务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露营选择。

毕节旅游业发展的不断提速,是毕节交通巨变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跑出加速度的缩影。曾经的磅礴乌蒙,“飞鸟不通”,雄奇的山峦,深切的河谷变成了贫困落后代名词。如今的毕节,高铁、高速、飞机等形成了立体交通格局,山区变高速“平原”。交通的巨变,让毕节的气候资源、生态环境、丰富物产、文化旅游等特色资源走出深闺,沿着“大道”走出大山;交通的巨变,吸引越来越多的发展要素沿着“大道”聚集毕节,助力毕节决战贫困,筑梦小康。

立体交通让重重关山变坦途

七星关,千年雄关,贵州“三大名关”之一。如今,在这曾经的险关隘口,四座大桥横跨两岸。

河谷底,1965年在河谷底兴建的单孔石拱桥诉说着曾经的沧海桑田;峡谷上方,2001年326国道改道兴建的三孔钢混结构桥因将影响夹岩水库航运而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它的旁边,一座无弧形桥洞大桥横跨两岸;峡谷顶部,2013年修建的毕威高速特大桥横跨天险。

四桥并立,就是一部毕节交通的发展史。从过去的人背马驮石桥上往来到如今的高速路上各种车辆风驰电掣,书写着毕节重重关山变坦途的故事。

历史上,秦朝五尺道、汉南夷道,让毕节成为沟通川滇的交通要冲。

明朝初年,彝族女杰奢香夫人,带领水西各族人民,修通了从修文经黔西、大方、毕节而入川的“龙场九驿”,成了彪炳千秋的史话。

追寻着古驿道上的马蹄回响,毕节人追逐着打通重重关山、让车轮带动发展的梦想。1988年,毕节试验区建立后,交通建设成为历届党委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

1993年,为了促成贵毕高等级公路的修建,毕节人节衣缩食,从相当紧缺的财政资金中挤出1.8亿元,修建了从城区到大方县归化长17.5公里的“志气路”。2002年,贵毕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毕节到贵阳有了第一条“快车道”。

“十二五”期间,毕节规划了“三横三纵”高速公路网络,为毕节搭建了纵横驰骋的平台,按下了毕节交通提速发展的“快进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各部委相继出台了支持毕节试验区发展的政策,毕节交通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2013年1月1日,遵毕高速公路正式通车,毕节实现高速公路的“零”突破。2015年10月22日,厦蓉高速织金至纳雍段正式通车,毕节提前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目标,乌蒙大地织起了高速路网。

2013年,飞雄机场建成通航,毕节建起了飞往东部城市的“空中走廊”。如今,毕节开通了23个城市航线,年旅客运输量达121万人次。

2019年12月,成贵高铁建成通车,毕节形成了大进大出的“铁公机”立体交通格局。

同时,普通国道、省道干线公路、以及县道公路提级改造齐头并进,通乡、通村、通组路建设快马加鞭,畅通“大动脉”,疏通“毛细血管”,毕节形成了通民航、通高铁、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组组通硬化路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公路里程达33088公里,其中高速路通车里程981公里,“组组通”公路14640公里。

毕节彻底冲破了重重关山。

特色资源沿着大道快速出山

8月17日,一车车满载威宁大白萝卜的大卡车驶上高速,驶向山外。这些大白萝卜将漂洋过海成为迪拜市民餐桌上的“奢侈品”。事实上,威宁每年有超过10万吨蔬菜走出国门,出口海外。

毕节独特的土壤气候环境,让这块土地上种出的特色农产品自有其独特品质。威宁的夏秋冷凉蔬菜、马铃薯、苹果;赫章的核桃、半夏;大方的皱椒、天麻、豆制品;织金的红托竹荪、皂角、南瓜;七星关区的水果萝卜、刺梨;纳雍的茶叶、玛瑙红樱桃等特色农产品就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乌蒙大山深处。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毕节的“乌蒙山宝”无法走出大山,产业发展不起来,群众守着资源挨饿。“蔬菜沿着山路一天才抖到贵阳,都抖‘熟’了,卖给哪个?”威宁自治县草海镇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卯昌举回忆。

随着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毕节的农特产品沿着高速走出了大山。时下正是大方皱椒采收季节,通过高速,大方皱椒源源不断走进大湾区,丰富了大湾区市民的餐桌。因为不愁运不出去,今年大方辣椒种植面积达20万亩,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财神”。

得益于交通破局,毕节市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迈上了快车道。截至目前,全市完成蔬菜种植面积247.58万亩,辣椒102.54万亩,食用菌8.83亿棒,中药材126.85万亩,茶叶总面积达87.97万亩,水果总面积达158.83万亩,皂角总面积达81.83万亩,刺梨总面积达74.13万亩。特色产业为山区群众铺筑起了致富路子。

在毕节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南方最大古人类遗址黔西观音洞、“夜郎青铜文化殷墟”赫章可乐、威宁中水鸡公山稻谷遗存、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彝族舞蹈撮泰吉、享誉国内外的苗族芦笙舞奇葩滚山珠......一颗颗璀璨的文化明珠闪耀黔西北。自然景观组合更是神奇,春天地球彩带百里杜鹃独领风骚,秋天云上花海韭菜坪扮靓贵州屋脊,织金洞的神奇全球无二,九洞天被誉为岩溶百科全书......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速,森林康养逐渐成为毕节的靓丽名片。

大进大出交通格局的形成,让毕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走出深闺。毕节人走进“北上广”等发达城市,底气十足叫卖自己的旅游资源。特别是成贵高铁建成通车,将川南的和毕节的旅游资源线串成珠,光彩夺目,吸引八方来客。

与此同时,毕节丰富的矿产资源也纷纷沿着“大道”走出大山,丰富的水能、太阳能、风能变成电从空中“走”出大山,拉动了毕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要素资源聚集助力加速发展

金沙经济开发区贵州盈利玩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压铸、注塑、装配包装、抛光......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

“我们的原材料从外面运进来,生产的产品90%以上销往欧美等地,要运出去。不过现在交通这么方便,不影响。”公司总经理冯胜武说,项目总投资1亿元,目前带动近400人就业。2022年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带动1800余人就业,实现年产值3亿元。

近年来,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沿海地区的企业像贵州盈利玩具有限公司一样,选择到毕节投资兴业,纷纷将信息、人才、资金、技术等发展要素聚集毕节,加速了毕节发展。

便捷的交通引来的不仅仅是外面的企业、外面的人才,这些年,毕节飞出去的“金凤凰”也纷纷飞回来,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的发展理念。

张天荣就是其中一位。见到张天荣时,他正忙着指挥乡亲们装辣子。“每天有30余吨辣椒运往广州的江南农贸市场。”张天荣说。

今年45岁的张天荣20年前就到广州务工,凭着多年在农产品经销行业摸爬滚打,在广州江南农贸市场做起了蔬菜批发生意。事业有成的张天荣一直梦想回乡发展,建立产供销一体的产业体系,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但苦于交通制约。

随着贵州实现县县通高速,从张天荣的家乡大方县兴隆乡运输农产品到达广州只需15个小时左右,解决了蔬菜运输的问题。于是张天荣回乡,建起了500余亩蔬菜基地,带动周边发展蔬菜2万多亩,帮助当地把蔬菜卖到大湾区,解决销售问题。

沿着便捷的交通,“淘金者”带着资金、技术、人才来到毕节,兴业淘金。休闲旅游观光者则纷纷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带动了毕节旅游业“井喷”发展。

每年杜鹃花节,百里杜鹃景区都是人满为患,有时不得不因景区客满为患而限制游客进入;每年的避暑季,大方木寨、黔西中建、金沙后山等避暑乡村旅游地都是一房难求,人们纷纷来到凉爽乌蒙山吸氧避暑;秋天,人们纷纷来到贵州屋脊韭菜坪,欣赏云上花海。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12100万人次,同比增长21%,实现旅游总收入1107亿元,同比增长33%。

立体交通的提速发展,加速了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据统计,2019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01.36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38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64元。乌蒙山区的群众全力奔跑在同步小康、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责任编辑 韦景全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