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成长是我的最高荣誉”——记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教师窦桂梅
原标题:“儿童的成长是我的最高荣誉”——记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教师窦桂梅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活动名称:2020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
编号:02 姓名:窦桂梅
让“儿童站立课堂正中央”,带领团队两次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创新教育扶贫方式,为900个贫困县的3800个远程教学站打造“永远在线的课堂”;把816节直播课送上教育战线“抗疫”的最前线,……34年中,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教师窦桂梅永远站在课堂上。
——题记
提起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教师窦桂梅,人们并不陌生。从主题教学到成志教育,她的粉丝遍及教育界,甚至在偏远乡村,都会遇到家长正用她的推荐书单给孩子网购儿童读物……她是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学博士,但窦桂梅更愿意说:我的第一身份是教师。
语文立人,永远站在课堂上的“学术工匠”
从长白山脚下的小山村走来,15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吉林师范学校,30岁成为吉林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窦桂梅把每一节课都当作研究课,永远站在讲台上,一站就是34年。
把小学语文教学,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是她生命中不竭的动力。上世纪90年代,正是国家第八次课程改革大讨论的阶段,更多地是在从“教什么”到“怎么教”的方法论上的论争。面对当时语文教学中的问题,窦桂梅提出“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的三个超越。2001年10月,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的主讲人,她走进人民大会堂,作了《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的专题报告,并到全国巡回宣讲。
2004年,窦桂梅提出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设想,用带有精神意蕴的核心语词作为主题,引领学生语言发展、思维提升,丰富学生的精神体验,形成主题引领的集成块化教学,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科教学中落细落实。她在课堂上行走,用实践加以超越与印证。
窦老师有个习惯,任何一节常态教学,她都要写三遍以上的教案,第一遍是寒暑假提前备课时候的初备教案;第二遍是在集体教研、备课的过程中,基于原稿再丰富的教案;第三遍是在教学之前夹在书里给儿童呈现版的教案。
在《牛郎织女》教学中,她引导学生深度质疑,“见一面,织女就爱上牛郎是不是太轻率了?为什么是牛做媒而不是马和狗?”等23个问题,并用“美满”这一主题将学生的质疑进行归类梳理,在主题推动的过程中整合完成,引发学生对民间故事创作特点与价值观的讨论,弘扬和谐美满的民族文化。她走进苏州市盲聋哑学校,为盲童们上《秋天的怀念》一课,借助史铁生的文字引导学生领悟不论遇到怎样的人生际遇,都要“好好活”的生命体验……
34年来,40余节经典课例影响全国,发表近200篇学术文章,平均下载量1257次、平均被引频次57次。窦桂梅带领团队为全国语文教育工作者、小学生研发《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指南》《清华附小的语文课》《影响一生的主题阅读》……形成了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课程资源、评价等维度协同推进的语文教学思想和实践体系等。在中国知网中,以“窦桂梅”“窦桂梅主题教学”为关键词搜索词条分别为6655、3943。博士、硕士毕业论文研究主题教学达2241篇。正是由于这样的持续研究,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成为辐射深远的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的流派之一,并于2014年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课程化人,推进增加儿童实际获得的结构性变革
2010年底,成为清华附的第16任校长后,窦桂梅仍然坚守课堂一线,每天与孩子们在一起,过沸腾的教育生活。
2011年初的一天,窦桂梅带领中层管理者到一年级听课。她发现,不同教师走马灯似地轮番登台,都在传递本学科的知识并提出不同的要求。六、七岁的小朋友,对这一天所积累的知识碎片和老师提出的各种要求,茫然无措。联想起最近听的其他几节课,《咏鹅》同时出现在一年级的语文和音乐教材中,语文课上过了,而音乐老师还是零起点。
过于强化自己学科属性,却忽略了最应当做的“培养完整的人”的工作,如何从这个困扰基础教育多少年的现实难题中突围出来,成为萦绕在窦桂梅心中的大课题。她想到了自己解决语文教学“碎片化”问题的经验——主题教学。
这种经验能够迁移到整个小学学科里吗?她为自己内心的想法所激动,并充满立刻行动的力量,组织研究团队,一个硬骨头接着一个硬骨头啃下去,一个影响全国的课程体系模型日渐成熟,这就是清华附小“1+X课程”体系。
“1”是优质落实的国家基础课程;“X”是由“1”生长的儿童个性课程;“+”指两者互动结构。“1+X课程”增强了学科内知识的有机联系,使学科与生活、科技联通,引导儿童站立在课堂正中央,更好地建立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世界之间的有机联系,不断拓展思路,开阔视野,实现高质量成长。
当老师们在课程改革中,遇到困难时,她站出来说:“我在课堂上先试试看,请大家来听课,向我的课堂开炮。”于是《皇帝的新装》《大脚丫跳芭蕾》《阿长与山海经》《时光中的父亲》等一个个精彩的课例,成了老师们跨越课改难题的阶梯。“她是教师中的好校长,更是校长中的好教师。”清华附小的老师们这样评价她。
在她的引领带动下,“1+X课程”在全国引起基础教育的强烈反响。发表在《课程·教材·教法》上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建构与实施》下载量高达13120次,被引频次达137次。每周5节示范课通过互联网学校,向900个贫困县的3800个远程教学站直播,每学期带培全国偏远地区、北京市远郊区县学员,进行“体验式”跟岗学习,一年达100人以上,支教送课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近十年来,该校在昌平、海淀、朝阳跨区域一体化办学,让学生在家门口一样享受成志教育的成果。
成志树人,以儿童视角研究百年学校价值坐标
每天早晨,窦桂梅都会站在校门口,微笑着竖起大拇指或行鞠躬礼迎接学生,一站就是十年。曾有人好奇地问:校长工作这么多,有必要吗?她说,这个习惯帮助我认识每一位学生,随时随地地把观察发现转化为育人行为;也让孩子们和家长们知道,在这所学校里,有一个能够时时为他们竖起大拇指,值得他们信任,并为他们排忧解难的人。
小彭,就是一个被窦桂梅大拇指点亮的孩子。曾经的他,是班级的“种子”,学习用品凌乱不堪、上课总是东倒西歪,班级里发生的事情好像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有一次,窦老师来到这个班听数学课。数学老师正讲面积问题,引导学生估算:“鸟巢”的面积大约相当于多少个附小操场?其他同学还在演算,坐在角落里的小彭冷不丁冒出一句:“41个。”说完,又自顾自地玩起来。不确定答案是否正确,但是窦老师高高举起双手,向小彭竖起了两个大拇指。这一幕恰巧让这个冷不丁抬头的孩子看到了。下课后,得知小彭的答案是正确的,窦桂梅带着数学老师疾步来到小彭面前,激动地说:“小彭,你怎么这么了不起,又快又准。”小彭的表情一闪,回了她一句:“没什么,本来就是那样的。”
这是个契机!窦桂梅亲手给他写了一份校长奖,同时还送给他一盒特殊的礼物,郑重地送给他:画笔和纸。自此,每天窦桂梅在校门口迎接学生的时候,只要见到他,总会响亮地喊着他的名字——小彭!三八节学校号召孩子给自己的母亲写奖状,她意外地收到了小彭写给自己的奖状。
被窦桂梅点亮的孩子还有很多,藏族男孩儿丹珠、冰球小子温博成、小法布尔李嘉华……这一个又一个孩子的成长故事,引发她思考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引导当下的儿童,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细落小落实的问题。
于是,在2015年清华附小百年校庆之际,窦桂梅带领团队系统梳理百年学校的办学经验,构建了学校成志教育的育人体系,提出要引导当下的儿童树立理想抱负、意志品质,并付诸实践行动,使其“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确立了实现成志教育的三条实施路径:成志学段三进阶(一二年级为启程学段,基础牢;三四年级为知行学段腰杆硬;五六年级修远学段,起点高),顺应儿童天性和学段特点,呵护兴趣到激发乐趣,到形成志趣的阶梯递进,节点跃升;“1+X课程”挖掘国家教材中的学科与活动育人要素,在课堂主渠道优质落实、落地生根;主题课程群,探索一种面向未来的激发儿童内在潜质、自觉超越的课程形态。
2018年,清华附小获得第二届国家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这是基础教育界唯一的一所两度获得国家成果奖一等奖的学校。研究的脚步没有停歇,这一年“小学立德树人成志育人模式实践研究”获得国家社会基金“十三五”规划课题的立项。2020年4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清华附小开展“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机制研究”课题研究。面对这些来自各方的高度肯定,窦桂梅却说:教书育人是我作为一个教师的本分,儿童的成长才是我的最高荣誉。
公益助人,战“疫”中为全国小学生直播
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有的教学秩序。2月初,受教育部所托,中国教育电视台《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和该校协商——能否由附小承担起疫情期间,向全国小学生直播全学科课程的任务。
电视现场直播、覆盖所有学科、全国小学生观看、疫情不停直播不停,学校工作也必须不折不扣……这场“大考”,接,还是不接?窦桂梅说:“清华附小是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成长起来的学校。我是党和人民培养的特级教师。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使命。”
从2月17日起,窦桂梅的生活调整成直播课时态。每天12节直播课,意味着她要听12节,参与研究12节。她带领团队多番研讨,精准地将直播课定位为学习导引课,并在电视台专门录制了《同上一堂课》观课导引,让每个学生知道,如何以直播课为载体促进由自己学习走向自主学习,最终实现自动学习。
她发挥学校一体化办学的协同机制,立足线上线下,形成了25个一体化协同备课团队,共同研究;由特级教师带团队指导课堂,资深教师带领年轻教师,团队集体把关、陪伴鼓励;组成外部“第三方专家”咨询顾问组,进行课前诊断和课后点评,整体形成校长领衔、专家引领、特级同行、伙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扎实教研链条。
使命面前,窦桂梅每天跟团队一起摸爬滚打,“过五关斩六将”:第一关,教学内容的“专业在屏”;第二关,体现互动的“儿童在屏”; 第三关,吸引注意力的“PPT在屏”;第四关,一气呵成、无差错“在屏导学”;第五关,方便儿童暂停的关键节点“划重点”。
近4个月的“同一堂课”,清华附小一体化的233位老师直播的816节课,窦桂梅节节参与、节节闭合。而正是这个和老师们一道“切磋”“琢磨”的过程中,一支敢担当、敢碰硬、敢创新,每个人都“做不漏气的发动机”的教师队伍建立起来。那段艰难的时光里,“别担心,有窦老师和我们在一起”,是支撑这支铁打的团队一直走下去的坚实的力量。
战“疫”直播以来,全国每天收看的用户在2500万左右,直播及点播总量达6.54亿次,节目收视率上涨了539%。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同上一堂课”直播课的问卷调查中,总体满意率达91.2%,83.5%的观众观看了小学课堂,每次收看的平均时间29分钟,收看完播率接近100%。清华附小《同上一堂课》以良好的学习导引和学习效果得到了全国各地师生、家长等多方好评,成为孩子们难忘的共同记忆。中国教育报刊发评论员文章称赞道:“当他们走上直播台,当数以千万计的学生每个工作日准时守候在屏幕前,这是一场何等壮观的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约,它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信心和力量,让我们真实触摸到了家国的温度和使命的分量。”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面对直播课老师,窦桂梅是特级教师,指导、引领、示范;面对疫情防控,她是特级校长,将全体师生的安全健康事无巨细放心间;面对学生,她又成了副班主任、带教导师,进入六个年级的6个班级,听从班主任的指挥,参加“在线班会”、辅导学习小组、批改作业……
正是这样的全方位深潜,让清华附小不仅顺利完成直播任务、校园平稳安全做好复课准备。同时,通过互联网学校为学校学生,乃至全国儿童线上学习提供《“1+X”自主学习资源清单》,一站式解决学生居家学习的问题,并开始思索未来“后疫”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新思路。
这次战“疫”大考,窦桂梅带领清华附小临危受命,创新教育扶贫模式等,扩大辐射效应,喊出了“努力做更多孩子的成志榜样和引路人”的响亮口号。
她和她的团队没有辜负时代的期望,教育部在给他们的表扬信中说:“清华附小积极组织优秀骨干教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勇于担当,积极奉献,圆满完成了国家平台课程直播、录播任务,为全国中小学实施‘停课不停学’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首自己的教育生涯,窦桂梅这样说:“30年来党和人民的培养,让我知道——教师是我的第一身份,也是我的第一使命。时代选择了我们,我们唯有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冲锋,做人民需要的四有好老师,和全国所有的教师一道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方能不辜负这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