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隔代教育”引发的矛盾该怎么解决?

山西晚报

关注

原标题:“隔代教育”引发的矛盾该怎么解决?

7月7日,太原市民张女士致电本报热线倾诉自己的烦恼:因为要上班,她的孩子就由婆婆照看,但是老人的一些行为她无法认同,比如给孩子吃零食、喝饮料等。其实,像张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孩子谁来带、怎样带?这个问题是时下很多年轻父母的心头病。山西晚报记者走访了多个有这样困惑的家庭,也采访了一些从困惑中成功走出的家庭,听听他们的故事。

“科学教育”遇到“经验之谈”

7月8日一早,山西晚报记者见到了市民张女士。她是一名建筑工程设计师,丈夫是一名大学英语老师。2018年两人结婚,一年多以后生下了可爱的儿子可可。

张女士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儿子出生后,父母来太原照顾了自己一个月,随后就回老家了,接下来孩子就由自己和婆婆共同照看。“我婆婆性格非常豪爽,人也很好处,但是由于多年艰苦生活的习惯,导致婆婆不想让自己的孙子受一点苦。只要是孩子想要的不管适不适合,应不应该都会去买。四个月刚能喂辅食,婆婆总会将食物嚼碎了再喂给孩子,我委婉地说过好几次,这样会将大人身体的细菌感染给孩子,但婆婆却说自己的儿子小时候就是这么喂大的,我因此特意去买了食物破壁机,但是婆婆却以麻烦为理由,继续嚼碎了喂孩子。孩子大点儿了,婆婆就开始溺爱,只要孩子哭闹,就会无条件地满足各种需求。一岁多的孩子吃糖,吃零食,喝饮料。为此我丈夫也说过,这样对孩子的身体不好。我婆婆却说,做这些小零食不是给孩子吃的是给谁吃的,你小时候倒是想吃还没有呢,就算有,我也没有富余的钱。现在我经济条件好了,为啥就不能给我孙子吃?”张女士无奈地说,现在儿子只要一哭,就啥愿望都能满足,哭,成了孩子威胁大人最好用的手段,现在就盼着早日将孩子送进幼儿园,然后尽量自己带孩子。

采访中,张女士遇到的问题并不是个例,当“科学教育”遇到老人的“经验之谈”,就像秀才遇上兵,分分钟就会败下阵来。

太原市民陈先生说:“总能听到老人说,你小时候我就这样带大的,你不是长得挺好?当你跟老人说,小孩子不能捂,容易出汗生病,老人却跟你说,孩子体弱怕凉,穿少了才会感冒;当你跟老人说,小孩子不能惯,要让他学会自立,老人却说,孩子这么小,话都说不清,长大了自然就自理了;当你觉得孩子不能只满足物质要求,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老人又会说,我们年纪大了,把孩子看好,不让他磕着碰着,吃饱睡好就不错了,至于怎么教育,那是你们的事。可是你刚站出来教育孩子两句,他们又会一把将孩子搂在怀里,跟你瞪起眼睛发火。”

这种跟老人之间的矛盾总会让一些新手爸妈产生深深的无力感,甚至会怀疑孩子交给老人来带到底对不对?

老人看孩子是最放心的选择

采访时,很多年轻的父母都表示,将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是最放心的。

首先,很多老人是退休赋闲在家,将孩子交给他们,他们的使命感会油然而生,那种无用的失落感也会瞬间消失,心情也会瞬间好起来。太原市民孙女士说,之前自己的父母双双退休后,总会因为小事互相嫌弃吵架。自从给自己看孩子之后,两个人忙着照顾孩子,根本没时间吵架,“姥姥看孩子,姥爷做饭,姥爷带孙子下楼遛弯,姥姥收拾家务,不但配合默契,还相互体谅”。

其次,是除了父母之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是孩子最亲的人,俗话说,隔辈亲,亲上加亲,这话一点儿没有错,所以老人溺爱孩子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老人带孩子一心一意,这让年轻的父母也可以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太原市民李先生就非常羡慕自己的同事,自己的父母在外地,无法为自己带孩子,只好请保姆,不但每个月要支付高额的保姆费用,还要担心孩子跟保姆相处是否融洽,为此还在家里的各个角落都安装了摄像头,不但要照顾保姆的情绪,还要应对人家随时提出的辞职请求。用李先生的话说,每天上班心却在家,可以说身体和精神双重疲惫。

第三,父母在看孩子的同时也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满足,中国本就是最看重亲情的国家,人们常说,退休之后的重要任务就是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照看孙子,帮助儿女照顾家就是父母眼中的天伦之乐。采访中,很多老人都说,看孩子虽然辛苦,责任也大,但是每当自己做好饭,等着孩子们下班回来,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孙子在一旁绕膝玩耍,就感到很幸福。

只有沟通得当才能当成共识

那么,如何与老人沟通不让老人生气?如何让老人也心平气和地接受自己的育儿方式就成了当务之急。太原市幼儿师范教育学校的陈书平老师说,对待老人要学会“哄”。

陈书平说,老人只是年龄大了,他们的思想与时代有些脱节,可能跟不上社会的脚步,但是,老人绝对不是老古董,也不是老顽固,只要方法得当,跟他们达成共识并不是件难事。

带过孩子的人都会有共同的体验,照顾小孩子很消耗精力,因为孩子们的精力充沛,又对世界充满好奇,所以照顾他们就要做到眼到,手到,腿到。别说老年人,就算是年轻人,陪孩子一天都会累到筋疲力尽,腰酸背疼。那么忙碌了一天,好不容易盼着孩子的爸妈回家能减轻一些自己的劳动,但是却发现孩子的爸妈不但不知感恩,还处处指责,当然会没好气地怼回去。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先安慰老人,称赞老人,夸他们将孩子带得健康活泼,这样老人心情就会感到愉悦,儿女的夸赞,是对老人自我价值的肯定。都说年龄大的人像老小孩,他们的心理脆弱,需要肯定,夸赞一定是最好的沟通开始。等老人情绪好了,身体的疲倦也缓解一些,再用商量的语气跟老人谈谈孩子的教育问题,这样对于老人来说,接受度就会更高一些。

如果在教育孩子的当下就与父母发生了冲突,这时候,年轻人要做的不是跟老人立刻讲道理,而是忍。“我们父母那一代人的经历和受教育程度,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所以多数老人将孩子的物质条件放在了第一位,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因为孩子的教育,当下就给老人一个下马威,会让老人的自尊心受挫,也会让他们感觉损失了颜面。他们当然就会搬出自己是父母的身份来压制你,甚至跟你瞪眼睛。”陈书平说,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克制住自己的怒火,暂时让这件事平息。事后将孩子带到老人不在的地方,进行二次教育,态度要严厉,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小手段,让孩子知道,即便有爷爷奶奶撑腰,做错了事也是要承担后果的。

如果遇到十分固执的父母,那年轻的爸爸妈妈就要更加费心地想一些不伤和气又可以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但是剥夺老人看孩子的权利是万万不可以的。这一做法无疑是给老人“判了刑”,会让老人的挫败感大大加深,也会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积怨。久而久之不但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还会让父母产生失望和怨恨。正确的方法是,不与老人正面对抗,但是要让孩子知道犯错误的代价。尽量多地增加自己跟孩子的独处时间,利用这个时间教育孩子,并且告诉他,爷爷奶奶是爱你的,但是有些做法是不对的,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观才是当务之急。

陈书平说,带孩子是每一个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老人帮忙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因此,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同时,鼓励老人拓展视野,寻找健康、有乐趣的生活方式,当老人视野开阔了,格局变大了,理解年轻人的科学育儿就更容易一些。

山西晚报记者 姚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