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山西人文中国魂

山西晚报

关注

原标题:山西人文中国魂

《华章晋韵——中国历史上的山西元素》李广洁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

在数千年历史中,层出不穷的山西杰出人物创造了非凡的业绩,他们和各地的贤能之士一道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山西大地上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举足轻重,有些事件直接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华章晋韵:中国历史上的山西元素》分为“远古回声”“文明直根”“汉魏风流”“北朝雄风”“隋唐辉煌”“宋元风韵”“明清溢彩”“民国岁月”八章,并配有相关图片180幅,四色彩印,图文并茂,通过110余个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展示了山西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日前,李广洁新著《华章晋韵——中国历史上的山西元素》,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我有幸成为他这部新著的第一个读者,感慨之多,真是一言难尽。

首先,我曾有一个与他类似的命题,即“国家博物馆中的山西元素”,并想请国博的朋友帮助提供,结果“小忙人找大忙人”,注定被流产了。而广洁先生的这部新著搜罗的范围远远超出了国博甚至所有国内外的博物馆,将山西在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元素展现在我的面前。我怎么能不喜出望外,如获至宝呢?

所以,我对本书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不仅角度新颖,而且堪称“搜罗广博,穷其所有”。

第二,“跨界”。它不像我们编《文物山西史》把范围局限在山西本士,而是遍及中国全境。不仅有文物,还有人物。凡山西人所到之地,所有有山西人的地方,都不放过。而且“跨界”是融合、发展之母。山西人“跨界”到外地或外地人“跨界”来山西,对于人才的成长,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游牧民族,他们不跨界就难以生存,难以发展。所以,必须“跨界生存”。随之而来的就是“跨界融合”“跨界发展”。在中国历史上,由于西北部民族对中原甚至更深入的侵入,使农耕与游牧经济文化碰撞、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发展。不是小发展,而是大发展。由量变引起质变,甚至人种的变化。对于这些少数民族来说,“跨界”简直是“再造”。鲜卑人的入晋,就是一个典型。关键是,鲜卑人在取得政权后,向文明转型,采取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建设自己的朝政。沿用汉字,尊重儒学,崇拜孔子。不惜放弃自己的种姓、语言、习惯等。道武帝开始,大量起用汉人,将汉人的典章制度,为己所用。“以经术为先,立太学。”太武帝则下令“至王公以下于卿士,其子悉皆诣太学。”让鲜卑官员子弟全部进入学校学习。让鲜卑子弟直接学习汉文化。简言之, 一切从“再造”自己开始,有力地推动了各族文化的融合。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转型。山西人“跨界”既促进了当地的文化融合与发展,也促进了自身的“再造”与发展。这种事例,亦枚不胜举。李广洁《华章晋韵》展现的正是这样一种情景。

第三,轻松自如,虽30余万字,使人感到读了一部“中国通史”。多年前山西社科院杨晓国给我说:“晋南差不多就是一部小通史。”这句话一直使我念念于兹。但广洁是学历史的。多年的学习研究积淀,使他深谙山西与中国历史,因而能驾轻就熟,轻松自如,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仅用寥寥30余万字,使山西这部“小通史”,变得像中国的一部“大通史”。而且人物故事的感人与行文的生动活泼,含蓄镌永,耐人寻味,使人读后,掩卷而思,深有余音缭绕,三日不绝于耳之感。

第四,“多维度”“多视角”。从“远古回声”“文明直根”“汉魏风流”“北朝雄风”“隋唐辉煌”“宋元风韵”“明清溢彩”到“民国岁月”,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山西“元素”,均非同寻常,非同凡响。

山西文物遍布全境,琳琅满目。证明追溯文明山西自古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核心区域,在整个华夏文明的萌芽、形成与发展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探寻原始人类的足迹不可离开山西,追溯华夏文明的起源,更不可能绕开山西。在人类尚未出现以前,山西就有最高等的灵长类动物“曙猿”。到距今1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由于山西有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与水源丰富的居住环境,山西便成为原始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地带,其中典型的如以芮城西侯度、匼河遗址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继而又有以襄汾丁村、大同许家窑遗址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以朔州峙峪、吉县柿子滩遗址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直至襄汾陶寺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等,可谓序列分明、类型齐备,环环相扣。山西区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动脉”,在物质、制度、精神等方面都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成熟形态,直接影响中华文明发展方向。

山西在中国文化天空中,更是群星灿烂,光芒四射。本书所写山西人物有100多位,仅帝王级的就有两位数之多,不仅有传说中三皇五帝与这一时期俯拾皆是的神话传说、文化遗存,使得整个山西史前时期的历史更加丰满、有血有肉。随着这些文化遗存、遗址的相继发现与发掘,人类从蒙昧进入文明的完整演变序列也随之浮现,确凿地显示出山西乃至整个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真实而漫长的轨迹。而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无一不与山西有深切情缘。山西人武则天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傅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圣人。中国历代文臣武将、诗仙文圣中的山西人,更是一串显赫、耀眼的名字。法显是先于唐三藏赴海外取经第一人。唐宋许多著名诗仙文圣均是山西人。傅山更是中国书法艺术之冠。卜子夏、荀子、柳宗元、白居易、王勃等等,每个人都是一部书,一部诗。关云长不仅是武圣,而且是忠义的象征。今天亦是中国的名片与形象大使。卫青、霍去病等人简直就是战神,他们传奇式的战功,无不令人惊心动魄,惊天地,泣鬼神。山西人不论在历朝历代,政治、经济、工商、金融、军事、文化、艺术各条战线,治国理政、内政外交方面,打通丝绸之路、都有出色的作为,显赫的贡献。号称“晋商”的山西商人,诚信为本,驰名中外。卫青、霍去病、常惠、郭泰、石勒等在汉代即为打通丝绸之路做出巨大贡献。在山西平城建都的北魏,创造了先于长安的中国丝路的一个辉煌时代。山西人在反清与民国的建立以及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也先声夺人,前赴后继,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些人中,既有山西“跨界”到外地的人,也不乏外地“跨界”来山西的人。炎黄二帝又何尝不是由外地“跨界”而来的呢。

第五,“搜精抉髓,摄其魂魄”。与其说本书写人写事,不如说主要是写“神”,写他们的精神。精神也是文物之魂。如果说上述一切,文物与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的山西元素,这“元素”中的“元素”则是山西人的“精神”。就是从神话传说中伏羲、女娲、炎黄二帝开启的美善源头,为人类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儒家所说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精神”,“达己达人”的“精神”;孟子所说的塞于天地之间宇宙之中的“浩然之气”。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这才是他的“魂魄”。山西人的“中国魂”。

古人把治学喻作“解包裹”。“须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去了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刳形去皮,搜精抉髓,“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抉出精髓与魂魄。这便是李广洁先生《华章晋韵》一书之“魂”。“山西人文中国魂”,就是他所说的“山西的优势人文资源”。

李翔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