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引聚“八面来风”,释放“后发优势”

新华日报

关注

原标题:引聚“八面来风”,释放“后发优势”

南京高新区(浦口园):

浦口科创广场

科创总部大厦

六月的浦口,草木葱茏,生机盎然。创新的力量,正在这片热土激荡奔涌,融合聚变。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37.1%,1-4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4.4%,服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91%;1-5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9.6%;新研机构孵化引进企业28家,完成率80%;发明专利申请208件,完成全年目标的83.2%……从浦口高新区到南京高新区(浦口园),名字变更,不变的是高速冲刺的态势。

步履不停,是因为2017年底才成立的浦口园,在南京15个高新区中“年纪最轻”“家底最薄”,只有人一我十才能缩小差距;加压奋进,是因为浦口园肩负全区创新策源地和重要增长极的历史使命,在浦口“二次创业”征程中被寄予厚望;全力进击,是因为浦口园身处长三角一体化、江北新区、自贸区南京片区的国家战略腹地,“机遇叠加”的时代风口稍纵即逝。

以争创省级高新区为目标,南京高新区(浦口园)两年奔跑,从全市末位起步,年年保持进位。“短板就是潜力,缺口就是空间。”浦口区委书记、南京高新区(浦口园)党工委书记祁豫玮对园区的“后发优势”充满期待,聚焦“地标性产业高地、都市圈最美花园”两大支柱,浦口园将紧扣创新主题、紧盯进位目标,保持倍增速度,以昂扬的斗志打造升级版高新区。

以创新这名,积蓄发展新动能

6日,科技人才企业训练营开营,来自34家优秀企业的学员集中“充电”;12日,颐高人工智能港项目启动,同步签约8个产业项目;18日,南京首家5G短视频+直播基地——求雨·MCN直播空间揭牌运营……进入6月,作为浦口区2020南京创新周的“中心舞台”,南京高新区(浦口园)不断挥出大手笔。

创新,是浦口园新起点上再奋进、新形势下再突破的必然选择,也是积蓄发展动能、厚植产业优势的必经之路。翻开今年的创新“成绩单”,浦口园紧扣创新名城建设的总要求,紧盯全球创新前沿,集聚高端资源要素,构建具有浦口特色的创新生态。

3月,南京智慧环保气象产业研究院成功落地,这个由浦口园与南京大学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将依托南大的学科优势,加速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聚焦“两落地一融合”,浦口园还与南工大、南信大和南审等高校建立深度合作机制,将所在地高校的创新资源为我所用。走出南京,浦口园借力“百校对接计划”,与重庆大学合作的南京溯远基因技术研究院,与燕山大学合作的智能制造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正在深入对接,创新“朋友圈”越做越大。

创新之力,跨越山河大海,冲破疫情封锁。生根出访,让浦口园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心手相连。今年,两地已组织了7场海外项目“云路演”,康复机器人系统开发和应用、无障碍智能手语交互系统等9个国际合作项目“云签约”。为承接海外资源,助力2020南京创新周,浦口园拿出1.2万平方米载体资源打造K空间国际加速器,聚焦国际企业项目落地后普遍遭遇的市场、融资、合作、招聘等方面的痛点,有针对性地出台十条政策,给予为期1年的扶持,优秀项目将进入更高一级平台“库克港”。浦口园管委会主任石山介绍,利用海外协同中心和科技离岸孵化器,园区将高效率捕捉有效国际资源、高频次开展交流沟通、高质量推进项目落地、高品质提供运营服务,推动国际合作实现融合发展、互利共赢。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围绕人工智能主导产业,浦口园在芯片、云计算、网络通讯、区块链和文化创意等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厚植一片“科创森林”。南京最新公布的独角兽、瞪羚企业榜单,中创为成功入围,这家专注量子通信领域的头部企业,去年的营收业绩近10亿元,是全球量子通信产值最大的龙头。“数字经济成为南京重点打造的新产业,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企业负责人曾海诚说。

既有“大象跳舞”,也有“蚂蚁雄兵”。头部企业进驻,吸引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5月,名扬途睿、天元友和、科汇创佳、国川环境等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浦口园。借助紫光云数、华控创为以及江苏无人机基地项目,园区还将努力积聚一批高技术、高成长性企业。

树改革之帜,重构机制新优势

高新园区“去行政化”改革,是今年南京科技体制改革中的“重头戏”。4月1日,南京高新区(浦口园)揭牌,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按下“快进键”。浦口园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全力推进平台运行企业化、人员聘用市场化、薪酬体系差异化,用系统集成改革,加快释放发展动能,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以政府为主导的传统管理体制机制下,平台公司市场化程度不高,创新要素集聚能力与发展增速提质要求难以匹配,导致高新园区活力不足、动力不足、能级不足。尽管成立只有两年多,权责不清派生出的“多头”管理现象也时常困扰着浦口园。“管委会与平台公司的职能有交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事效率,也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科创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发展痛点”就是“改革重点”,唯有坚定不移谋创新,才能种好这片“高产试验田”;唯有大刀阔斧抓改革,才能闯出跻身全市同类园区第一方阵的“华山一条路”。《浦口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明确“小管委会、大平台”模式,实施“委企联动”——即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负责统筹协调、发展规划、产业引导、营商环境等工作;科创集团在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下,承担开发建设、资本运营、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等建设发展职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园区的系统开发商和综合服务商。

科技人才部部长唐君君最近一直都在为2020南京创新周的分会场活动奔忙,而一个多月前,她还是运营中心负责人。5月9日,浦口园内设机构正副职竞聘大会举行,打破行政、事业、企业等身份界限,委托第三方执行统计工作,按照基本素质、专业素质、管理素质和临场表现对竞聘者作出综合评价,这场不看“身份证”,只拼“硬实力”的现场PK,吸引了43名候选人站上讲台。

改革的核心,在于优化分配方式。浦口园建立“基本薪酬+绩效薪酬”的工资体系,把“死工资”变成“活薪水”,员工收入与业绩挂钩,适度拉开薪酬差距,垂直比最高达到5倍。既有正向激励,也有反向约束。浦口园砸破“铁饭碗”,设置每两年不低于3%的不合格人员刚性淘汰率,连续考核未达到要求的,应降级聘用。

改革效应立竿见影。“除了周一例会,基本看不到招商组长,全在外面找项目。”招商中心是园区改革的“第一炮”,在中心主任吴思乡看来,人人扛指标,个个背任务,让园区招商状态瞬间切换。三军用命,浦口园招商引资又有新突破:总投资52.8亿元的南京海峡科创港项目、投资20亿元的比科奇通讯全球总部及5G芯片产业集群项目、投资10亿元的南京星光未来城项目……目前,园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已完成23个,同比增长109.1%。

增服务之力,赋予品牌新内涵

“服务企业共筑诚信,携手共建和谐园区”,3月30日,北京中企政策咨询有限公司把一面锦旗送到浦口园管委会。疫情期间,企业跨界转产防疫物资,从无到有建起生产线,但面临口罩生产原材料熔喷布紧缺的难题。园区积极帮助对接供应商,保证生产线开足马力运转。“没想到,外地企业也能在园区享受这么好的服务保障!”企业负责人由衷地为浦口园的“金牌服务”点赞。

服务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金牌服务”,起源于园区成立时实行的“金牌代办员”制度,浦口园要求工作人员以代办最快、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为标准,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还先后出台《金牌代办员管理办法》《企服中心员工手册》《落地项目服务手册》等5项文件,为服务划出规范标准。在此基础上,园区又推出了“金牌管家”,没有时间限制、不分业务领域,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畅通的“大服务”格局。

高新企业节奏越来越快,园区服务如何实现无缝衔接?去年10月28日,金牌服务超市在科创大厦开张。这个全国首家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构建的智慧服务平台,打通线上线下,通过电商化思维与市场化运作模式,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需求打造成单一与组合商品,鼓励服务机构提供特色化服务。系统上线运营以来,企业购买服务时间平均下降60%、服务费用平均下降30%、企业知识产权申报率大幅增长。

金牌服务,赢得金牌口碑。今年落户K空间的9个国际合作项目中,4月份就已经有3个拿到了营业执照。疫情之下,浦口园是怎么做到的?“工商注册和税务办理全部在超市完成!”工作人员介绍,项目方只需准备好相关的材料,跑腿的事情都由“金牌代办员”负责,甚至连外汇账户开设和招聘信息发布都可以让他们代劳。

“首问负责制”“预约服务制”“时间反馈制”“定期回访制”,今年,金牌服务内容再次升级,要求工作人员办理相关业务时,环环相扣,不耽误任何报建时间,定期不定时的抽查回访,主动知晓企业对办理过程中的疑问并提出解决方案。

园区创新推出的“企业之家”互助平台,不仅涵盖了银行、创投、法律咨询、专利申报、市场开拓、人员培训等领域的服务内容,还整合园区企业资源,打破行业壁垒,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共享,打造互助合作链条。通过定期提供公共培训讲座、创业辅导课、商业模式诊断、投融资顾问、主题沙龙等专题活动,打造CEO沙龙、大讲堂、工作坊、创业大赛等系列品牌专业服务,形成助力企业快速发展的全生命周期企业服务体系,让创新梦想“触手可及”。

当前的浦口,正处于创新再出发的关键期、动能再优化的攀升期、发展再提档的窗口期。“园区强则浦口强,园区进则浦口进。”祁豫玮要求,南京高新区(浦口园)要立足优势产业谋创新,依托龙头企业促创新,围绕关键技术抓创新,聚力提升规模集中度、人气集聚度、创新集成度、项目与企业集群度,向着全市高新区第一方阵笃定前行。

本报记者 盛文虎

本报通讯员 刘 涛 谢玲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