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观察丨省会城市扩容或成趋势,长春、成都之后是谁

澎湃新闻

关注
省会城市扩容似乎成为一股趋势,最新的例子是长春和成都。
01
6月19日,四川下发《关于同意撤销新津县设立成都市新津区的批复》,同意撤销新津县,设立成都市新津区,以原新津县的行政区域为成都市新津区的行政区域。
新津县位于成都南拓区域,2019年实现GDP 374.72 亿元,总面积33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1.88万人。据了解,新津在四川属于经济强县,已连续多年位居四川省十强县行列。
在新津撤县设区之前,成都近几年已有过多次区划调整。2015年,双流县撤县设区成为双流区;2016年,郫县撤县设区成为郫都区。也是2016年,成都还代管了隔壁资阳的简阳。
同样是6月19日,“吉林发布”称,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原由四平市代管的县级公主岭市改由长春市代管。
公主岭市位于长春西南角,总面积4058平方公里,GDP大约400多亿元,人口大约108万人。
长春代管公主岭市之后,总面积将达到24652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上海、12个深圳。2.4万平方公里,和沪穗深比起来,虽是巨无霸,但在东北,只能算中等水平,哈尔滨面积5.3万平方公里,沈阳也有1.29万平方公里。
扩容之后的长春,GDP有望超过6300亿元,接近沈阳的6470.3亿元,领先哈尔滨(5249亿元)的优势进也一步增大。考虑到长春GDP增速近年来较高,未来有可能超过沈阳与大连,位列东北第一城。
最近几年,已有成都(代管简阳)、济南(吞并莱芜)、长春(代管公主岭)调整了行政区划,如果再加上2011年的“三分巢湖”(合肥、芜湖、马鞍山),至少已有4个省会实现了扩容。
02
从国家政策看,这些城市的扩容是有依据的。从去年开始,包括《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等多个中央文件都提到,要优化行政区划,增加中心城市的承载力。
这意味着,如果有需要,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中心城市扩容。那么,接下来,哪些城市扩容的可能性比较大呢?分析已经扩容的4个城市可以发现这样两个共性:
首先,成功扩容的基本都是省会城市,例外的只有芜湖与马鞍山,但二者之所以能够参与“三分巢湖”,明显是沾了合肥的光。所以,能不能顺利扩容,是不是省会很关键,因为省会往往是一个省的经济中心与纳税大户,承载着全省的希望,扩容阻力很小。
如果是计划单列市,由于要和所在省分灶吃饭,扩容的阻力就大得多,最近10年还没有行政区扩容的先例,目前只有深圳和宁波搞过一些折中方案。深圳是以“飞地经济”的名义在汕尾搞了一个合作区,管理权归属深圳,行政区划归属汕尾,GDP和税收共享,所谓的“扩权不扩容”。而宁波则计划与舟山实现户籍通迁。
所以,对省会城市来说,扩容是个小事,但对计划单列市来说,就是个大事。
第二,已经扩容的几个先例都是“强吃弱”模式。三分巢湖的合肥、芜湖、马鞍山,是安徽省的TOP3城市。简阳所在的资阳,原来的GDP才1000亿左右,不到成都的1/15。莱芜则是山东省倒数第一的地级市,公主岭所在的四平市GDP只有796亿元,不到长春的1/7,也是典型的“强吃弱”模式。
所以,想扩容成功,最好遵循“强吃弱”模式,阻力小、共识高、效果好,如果是强吃强,不仅阻力大,而且消化不良。
03
根据这两个共性,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哪些城市扩容的胜算比较高。从需求看,深圳扩容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都最高,但由于是计划单列市,直接调整行政区划的难度不小。
此前学习时报的一篇文章提出一个6279平方公里的“大深圳统筹合作示范区”设想,这个“扩权不扩容”的方案引起热议。所以,深圳未来是走济南、长春这种刚性扩容模式,还是延续深汕合作区这种柔性扩容模式,仍有待观察。
作为省会的广州,如果扩容,阻力会小很多,但旁边的佛山、东莞都很强,很难打他们的主意。毗邻花都的清远佛冈历史上属于广州,倒是可以成为一个备选项,但清远面积特别大,其管辖的“三连一阳”地处粤北贫困山区,发展任务重,如果割清远的肉,估计也不太容易。
武汉、长沙、郑州、南昌、贵阳、太原等省会城市的面积都不到一万平方公里(长沙11819平方公里),远远小于杭州、成都。而且这些城市所在的省份,大部分指望着省会吃饭,扩容的必要性、可行性都比较高。
表格来自“刘晓博说楼市”
南京的面积也不大,只有6597平方公里,未来如果想和杭州一较高下,扩容的必要性还是有的,但江苏经济的均衡性好,南京周边的几个城市都很强,GDP全部超过4000亿元,南京估计吃不下它们。
京沪津渝作为直辖市,如果扩容,会涉及到省级行政区划调整,难度比较高。但随着上海和南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未来有没有可能借鉴深汕合作区的模式,在南通搞一个特别合作区?也是有可能的,毕竟上海第三机场有可能修在南通。
青岛、大连、宁波三个计划单列市,面积都接近或者超过一万平方公里,扩容的迫切性、可行性都不高。
厦门的面积只有1700平方公里,扩容的迫切性比较大,但问题是厦门旁边的泉州、漳州并不比厦门弱,泉州GDP接近一万亿,相当于1.67个厦门,而漳州的GDP也接近5000亿元,和厦门差距不大。所以,厦门的扩容,也不太容易。
总的来说,我认为中心城市都应该扩容,不仅是深圳、厦门等小块头需要扩,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块头城市也都应该扩。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中心城市减轻包袱,降低高房价导致的产业与人口挤出压力,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布局先进生产力。
而且大城市扩容和中小城市的发展并不冲突,正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特别是中西部省份,如果省会弱,旁边中小城市也落不到什么好处,因为人才和产业可能被其他省会虹吸了。
对中小城市来说,一定要抱团发展,努力加入大城市构建的都市圈,承接大城市基础设施、产业、人才的外溢。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当属苏州和昆山。
至于扩容方式,以中国国情,直接调整行政区划这种刚性扩容模式,能够最大化地激发中心城市的积极性。如果阻力大,选择“特别合作区”这种柔性扩容模式,也应该积极争取。无论如何,扩总比不扩要好。
原标题:《刚刚,长春、成都扩容!下一个是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