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眼色行事”?印度空军测试眼球追踪技术操控军机

参考消息
原标题:“看我眼色行事”?印度空军测试眼球追踪技术操控军机
参考消息网6月15日报道 英媒称,印度飞行员正在测试通过追踪眼球的运动并作出反应来操控的飞机显示系统,这会使军方飞行员在飞行时能更好地控制战机。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6月12日报道,现代战机拥有电子显示系统,可以显示战机的燃油余量、影像系统或地理位置等关键信息。飞行员可以点击进入所需的相关信息页,但这需要飞行员的一只手离开战机的油门或操纵杆。
“当你处于飞行的不同阶段时,你不是同时需要所有这些信息。”位于班加罗尔的印度科学研究所的普拉迪普塔·比斯瓦斯说。他和他的同事设计了一个嵌入座舱计算机的眼球追踪系统,该系统使得飞行员只需看一下相关显示,然后按下操纵杆上的按键(手不离杆)来确认他们的选择即可。
比斯瓦斯说,在飞行模拟器上,该系统将完成动作的时间减少了一半。9位参与者测试了该系统并完成了近600次看-选任务。
该团队还设计了另外一个戴在飞行员头上的眼球追踪系统,可以对他们头和眼睛的运动作出反应。研究人员在一个飞行模拟器上测试了该系统,并让参与者盯着模拟器挡风玻璃中央的一个按钮,他们可以通过“看”它作出选择。

资料图片:印度空军测试利用眼球追踪技术操控军机,彩色为人眼观看部分。(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

资料图片:印度空军“鹰”式高级教练机。(印度空军官网)
比斯瓦斯说,在战斗状态下,如果飞行员的眼睛看着它,该头戴系统就可自动显示关于远处目标的信息。
报道称,眼球追踪控制系统目前没有用于商业飞机,研究人员首先要评估它们能否被准确实施。他们使用商用眼球追踪眼镜,来追踪三名印度空军飞行员眼睛的运动,每名飞行员驾驶的都是军用运输机,且完成标准选择任务。每项任务的平均反应时间为2秒,为不戴眼镜情况下通常所需时间的不到一半。
英媒介绍,研究人员还测试了在不同的加速度下眼球追踪的准确性,因为军用飞机可以达到的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数倍。飞行员分别以-1G、1G、3G和5G的加速度——在加速度为5G(5倍于人体自身体重,本网注)条件下,驾驶英国航空航天系统公司的“鹰”式高级教练机时,一般人可能会晕过去。当飞行员在加速度为3G时,看该目标时,眼球追踪装置的反应是准确的;但到了5G时,准确性下降。
【延伸阅读】印度军企完成272架苏-30MKI生产订单 期待印空军再下单
参考消息网4月2日报道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4月1日报道,印度国防研究所网站发布消息称,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已完成为该国空军生产272架苏-30MKI(苏-30MK的印度出口型,本网注)多用途战机的全部合同,目前正等待新的订单。
消息指出,HAL公司3月31日表示,希望继续生产苏-30MKI战机,并寄望印空军能再订购83架该型战机,使HAL公司顺利度过2020-2021财年。
报道称,如果将印度空军42个飞行中队的战斗机数量增加到每个中队所需的18至20架,目前印空军仍有250架战斗机的缺口。2019年10月,印度空军总司令巴达乌里亚曾表示计划再增加生产12架苏-30MKI。
2019年1月,印军首个配备(空射型)布拉莫斯巡航导弹的SU-30MKI战机中队在该国南部投入使用,以应对来自印度洋地区的威胁。

资料图片:印度空军苏-30MKI(前)与LCA“光辉”战机编队飞行。(印度国防部官网)
(2020-04-02 13:46:23)
【延伸阅读】外媒分析:印巴空战暴露印空军“难言之隐”

印度空军的米格-21战机(资料图片)
参考消息网3月3日报道 外媒称,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各自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边境空中交手,再次曝光了印度空军的“难言之隐”,受到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媒体和军迷关注。
战机老旧 更新缓慢
据俄罗斯《专家》周刊3月1日报道,克什米尔地区的空战不仅未成为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爆发核战争的开端,甚至都没有演变为两国之间的全面军事冲突。原因很好解释——印度武装力量并未做好应付重大对抗的准备,因为它拥有的现代化战机、中程巡航和弹道导弹、核武器都太少。
报道称,伊斯兰堡约有130枚核弹头,印度不超过110枚。射程500至5000公里的中短程导弹的情形与之类似,印度约220枚,巴基斯坦超过240枚。倘若它们都在冲突中派上用场,那么印度在战机、坦克、军舰以及其他军备方面的优势并不足以保障它能明显占据上风。
报道表示,克什米尔空战势必会推动印巴两国在购买新战机方面态度更加积极。伊斯兰堡已承诺在2020年之前报废近190架旧战机,主要是中国的歼-7(即米格-21的翻版)。更先进的“枭龙”战斗机将取而代之,巴基斯坦已在生产后者。印度则已经向俄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发出了希望尽快购买21架米格-29和26架苏-30MKI的请求,其中18架将在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组装。如此一来,印空军便能再组建3到4个战斗机中队。
按印度空军自身的计划,它应拥有42个战斗机中队才具备在两条战线上打仗的实力。然而,目前它只有31个,其中14个配备的都是老旧的米格-21“野牛”、米格-27和“美洲虎”攻击机。它们都应在2020年以前报废。部分缺口将由斥资近80亿美元、自法国购买的36架“阵风”战斗机来弥补。但这显然是不够的,何况法国战机的造价过于昂贵,每架近2亿美元。正因如此,印度才决定恢复空军110架战机的招标,为赢得订单,美国已经提出在印度本地生产F-16战机的提议,并将这款飞机冠以新名,即F-21。
来源多样 受制于人
另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3月1日报道,有媒体报道,击落印军战机的是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研制、中国成都飞机制造公司生产的准三代“枭龙”战机(巴基斯坦方面称为“雷电”战机)。
据欧盟一个军力网站的数据显示,印度空军的飞机总数超过2200架,巴基斯坦仅有1100架。印度主力战斗机数量也比巴基斯坦多三分之一。但印度空军的战斗机来源多样化,有的从法、德、美等西方国家购买,但相当多的来源于俄罗斯。其中,俄制老一代米格-21单座单发超音速轻型战斗机,从1963年就开始在印度空军服役。印度从60年代开始仿制米格-21,一度成为印度空军的支柱。
但正是这款飞机频频发生事故,被印度空军飞行员戏称为“飞行棺材”或“寡妇制造者”。2012年,时任印度国防部长就在议会透露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该国从俄罗斯购买的872架米格战机中,超过半数在事故中坠毁,造成200多人丧生。
报道称,虽然印度空军计划现代化,要将包括米格-21战斗机在内的老飞机逐渐退役,并增加从西方购买武器,印度为此从法国购买了一批“幻影-2000”战斗机,但国防现代化落实起来行动非常迟缓。德里的印度国防分析师巴拉特·卡纳德认为,武器多元化问题正是印度空军问题面临的症结所在。他表示,印度空军使用不同国家的多种型号飞机,使训练和维护保养难以达标,并使空军面临的问题恶化。
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全球军售报告,印度在过去近10年来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进口国,并且越来越多地向西方寻求购买武器。但卡纳德担心西方国家会保留关键零部件和支持,“作为对付印度的一种政治筹码”。虽然卡纳德认为俄罗斯人不太会这样做,但俄方也被指在米格备件供应方面迟缓。
(2019-03-03 09:29:38)
【延伸阅读】印度空军即将列装“阿斯特拉”空空导弹
参考消息网9月30日报道 印媒称,国产的“阿斯特拉”空空导弹即将列装印度空军。
据《印度时报》网站9月29日报道称,超视距空对空导弹“阿斯特拉”在历经15年的研发后,现在终于准备列装。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预计,印度空军初期将为其苏-30MKI战斗机订购至少200枚该型导弹。
报道称,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已经在努力将“阿斯特拉”导弹的打击范围从目前的110公里增加到160公里以上。该组织负责人G·萨特什·雷迪博士接受采访时说:“‘阿斯特拉’是当今世界最好的超视距空对空导弹之一。我们有能力把这种导弹打得更远。”
印度官员表示,印度与美国、法国、以色列等国一道研发这种先进的空战导弹,它能够远程摧毁携带“反制措施”的敌方超音速战斗机。

资料图片:印度“阿斯特拉”空空导弹试射
印媒认为,长3.57米、重154公斤的“阿斯特拉”导弹的飞行速度可达4.5马赫。“阿斯特拉”将是一种造价低得多的印度国产导弹,以取代目前为武装印空军战斗机而进口的一些昂贵的俄罗斯、法国和以色列超视距空对空导弹。“阿斯特拉”单价为7000万到8000万卢比(1美元约合70卢比),将由印度动力公司生产。
报道称,在装备从俄罗斯进口的苏-30MKI战机之后,印度国产轻型作战飞机“光辉”也将装备“阿斯特拉”导弹。据悉,“阿斯特拉”能够应对多目标情况,并拥有“先进的ECCM(电子反制措施),以应对敌方飞机的电子干扰。
印媒称,此前在奥迪沙邦钱迪普尔海岸附近,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利用苏-30MKI战斗机上针对无人靶机进行了5次“阿斯特拉”导弹试射,并模拟了所有可能的威胁情境,测试取得成功。
一名印度官员说:“目标在80至86公里的距离上被精确击中。按照该计划研发的技术将成为未来(印度)研发空空和地空导弹的基础。”
(2019-09-30 10:38:20)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