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山西5家文博单位献出精品接力抗“疫”

山西晚报

关注

原标题:山西5家文博单位献出精品接力抗“疫”

近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全国各地博物馆陆续恢复开放。国家文物局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19个省(区、市)的180多家博物馆,在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已经恢复对外开放,其中一级博物馆19家。

与此同时,由国家文物局官方微博“中国文博”联合全国相关文博机构官方账号开展、海内外100多家文博机构积极参与的“文物系荆楚祝福颂祖国”接力活动也落下了帷幕。本次活动共持续了35天,通过400多张精美丰富的主题海报,为抗疫行动汇聚精神力量。截至目前,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9亿。

在这场接力活动中,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艺术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公众号“考古汇”、大同市博物馆、晋国博物馆也参与其中,将祝福传递到了抗疫一线。

山西博物院 晋楚之好 共克时艰

在本次活动中,山西博物院共挑选了3件文物为祖国送上祝福,均为国之重器——青铜器。2月13日,山西博物院首先以代表晋楚千年情谊的“楚公逆钟”开始了第一次接力。楚公逆钟,1993年出土于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4号墓,一组8件,钟上有铭文,记述了楚公逆为祭祀祖先出征,得到大量铜后作此编钟。楚国国君的青铜重器,何以出现在晋国国君的墓葬中呢?学者推测原因背景复杂,但至少是晋楚两国文化交流的见证。楚公逆钟的出土将楚晋交往的历史由文献记载的春秋早期提早到了西周晚期。千年情谊历久弥新,晋楚之好,共克时艰!

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山西博物院推出的第二件文物是春秋时期的兽首衔凤纹建鼓座,出土于太原市金胜村674号墓。建鼓座是建鼓的底部支座,使用时将鼓柱插入銎口内。古代军队作战,立建鼓用以指挥进退。寓意“战鼓响起,奋勇向前”。在这场战“疫”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的医疗队源源不断地奔赴湖北,开展救治工作,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山西博物院推出了一件酒礼器,出土于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中的莲盖夔龙纹方壶,一组四件。出土时壶放置于鉴中,可见当时壶和鉴是作为一组礼器使用的。海报上的“铜壶美酒,只待凯旋!”也是每一个国人的心声。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 华夏常阳 否极泰来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也挑选了3件文物来为武汉加油,每一件都是馆藏精品,极具特色。

第一件是唐代的常阳天尊像,它是中国第一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常阳天尊(即老子)像面相丰颐,细目微眯,长髯垂胸,右手执扇和拂尘,左手凭几而放。据史料记载,老子出关寓意着“祥瑞降临,否极泰来”,这张海报希望“华夏常阳,否极泰来”。

第二件是清代的纯阳祖师命书符碑,由道教宗师吕洞宾手书,碑头线刻牡丹纹,碑身四周线刻卷草纹,施朱彩。碑正中书道教符号,无法释读,但是根据碑文内容可知它是镇宅退鬼符。这张海报寓意“益眷保家,国泰民安”。

第三件是元代的青铜关羽提刀跨马像,这是一尊全国罕见的真人大小比例的关公像,关公抬首昂胸,手提青龙偃月刀,安若泰山却不乏震慑之威,后世称关羽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战神坐镇,病魔散去。横刀立马,天佑中华!愿中国乾坤朗朗,处处鸟语花香!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汇 虎虎生威 荆楚安宁

在芮城清凉寺墓地的出土文物中,有两件虎头状的玉器,小巧精致,遍体洁白,雕刻手法细腻,惟妙惟肖。在湖北天门市石家河肖家屋脊遗址,也出土过十几件虎头形玉饰,玉虎头与清凉寺发现的饰品相似,说明当时两地肯定存在着文化交流和互动。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微信公众号“考古汇”,将这两处出土的虎头玉饰进行了结合,两只可爱的小“老虎”,寓意“虎虎生威,荆楚安宁!”山西芮城与湖北天门,相距千里,却发现了四千年前制作工艺及艺术风格如出一辙的玉器。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山西对口支援湖北仙桃、天门、潜江三地,这正是中华民族一脉同气守望相助的见证。

大同市博物馆 平安顺遂 众志成城

大同,古称“平城”。2月14日,大同市博物馆首先以“平安顺遂,众志成城”为主题参与接力。一瓦一个家,一家一座城,一城一天下。家平安,城永泰,天下太平,“平城”瓦当为武汉加油!

北魏时期的司马金龙石棺床力士像是大同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大同市博物馆接力祝福的第二件文物。不过这次它并没有全部亮相,只选取了其中的金刚力士!“中西合璧、民族融合赋予我们身强体壮、力大无穷的优良基因,团结一心的民族气节在我们身上得到了继承发扬!如今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降临荆楚大地。武汉,我们会一直挺你!湖北,我们会守望相助!待到疫情驱散时,我们在同博等你!”这段祝福语传递出抗疫必将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病毒无情,人间有情!大同市博物馆挑选了汉代“陶连枝灯”和辽代龙形柄铜壶两件文物,为不能与家人团圆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等战斗在抗疫一线的人们送去祝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愿万家团圆,灯火可亲!待到阳光普照大地,江城回春之时,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游遍芳丛!

坚垒千兵破,万马踏春来。大同市博物馆还推出了重磅文物——北魏司马金龙墓俑阵和宋绍祖墓俑阵,挟带铁血王朝的恢弘气势,助力凯歌唱响,捷报频传。

晋国博物馆 玉兔捣药 山河无恙

“龙佑华夏,涤濯长清”,龙在人们心目中具有强大的神力,也是中华民族无可估量的能量的象征。出土于山西曲沃晋侯墓地的龙流人足盘,龙首流,三条立体角龙攀缘于外壁,器足为四个裸体的半蹲人形,盘内中心铸造了一个圆雕青蛙,外侧饰浮雕的鱼纹,器足内底铸造有两个铃铛,器型独特,颇具匠心。商周时期祭祀和宴飨时要举行“沃盥之礼”,侍者手持匜将水徐徐倒下,浇在贵族的手上以洁净双手,弃水最后再流到盘中。时疫当前,病毒肆虐,用流水洗手是预防病毒的重要手段。“沃盥之礼”意味着中国古代就有了用流水洗手的科学卫生常识。通过这件文物,晋国博物馆提示大家预防病毒要勤洗手。

“玉兔捣药,山河无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兔子是居于月宫的神兔,玉兔捣药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玉兔下凡拯救百姓于瘟疫的传说,更是广为流传。晋国博物馆推出一件馆藏兔尊,造型独特,中空的腹部可以盛放祭祀用酒,完美实现了实用性和装饰性的和谐统一,是晋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作。晋国兔尊,“药”祝平安吉祥!

“貘逆之交,守望相助”,在中国的传说中,貘是一种神奇的动物,貘以梦为食,吞噬噩梦,具有辟邪功能。提到“貘”,晋楚两国可谓是“貘”逆之交,《东周列国志》记载,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楚国时,与楚王狩猎,遇貘,楚人竟不识。重耳相随者赵衰曰:“此兽其名为貘,取其皮为褥,能辟瘟去湿。”由此,晋国博物馆选择了一件东周时期的貘钮夔纹铜镜,寓意“辟瘟除邪,驱走黑暗,带来光明,迎来朗朗乾坤。”

“盉衷同济,勠力同心”,盉是中国古代盛水器,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来调和酒的浓淡,也可以和盘一起做盥洗器。盉,意为调和、和顺、融洽。晋国博物馆还推出了一件馆藏陶盉,表示在疫情面前,中华儿女当勠力同心,顺应天和,尊重自然,共济艰难。

“玉汝共克,于成时艰”,这张有这句主题词的海报又是一次山西与湖北文物的“合璧”。晋国博物馆馆藏玉条形饰,春秋时期,出土于曲沃西堡晋国贵族墓地。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玉条形饰,战国中晚期,出土于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美玉之美,从来不是浑然天成。《诗》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人经过打磨,方能在逆境中成长。于国家民族,愈是身处艰难困苦之境,愈要勠力同心,从磨难中奋起,共克时艰。

山西晚报记者 南丽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