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纸币上的大明风华

西安晚报

关注

原标题:纸币上的大明风华

众所周知,纸币始于我国北宋,而历史上由政府大规模推行纸币则始于明代。据记载,因为便于携带,许多明代人在消费时更喜欢使用纸币而非铜钱。现如今,这些明代纸币仍有一定存世量,值得藏者广为关注。

“大明宝钞”通行百余年

史料记载,明朝初年极度缺铜,从而导致纸币大行其道,市场一度达到“用钞不用钱”的地步。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七年设立了宝钞提举司,为明朝金融主管部门;次年,明政府开始印制发行纸币,命名为“大明宝钞”,于民间通行。

“大明宝钞”是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该币正式流通前后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的纸币。“大明宝钞”也是迄今所见幅面最大的纸币,其印框高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相当于一本杂质的封面。“大明宝钞”在版式设计上简洁匀称,文字简练,刻工细腻,质地为桑穰纸,绘青色龙文花栏,正中横题有“大明通行宝钞”,其内上两旁,还有8枚小篆:“大明宝钞,天下通行。”

“大明宝钞”是地道的“大钱”,其面额分五等,即“一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宝钞”中,面额为“一贯”的纸币中间画着十串(也就是一贯)铜钱,下面写着“中书省奏准印造”;面额为“五百文”的纸币上画着五串铜钱,其余数额的纸币依次递减。“大明宝钞”在当时可以和铜钱、金银等额兑换,“一贯”纸币可以兑换一千文铜钱,也可以兑换一两银子;四张“一贯”纸币可以兑换一两黄金。这些面额巨大的纸币使用时间久了很容易破损,为此明朝政府颁布了“倒钞法”,规定消费者可以拿着破损的纸币到政府设置的相关部门去兑换新纸币,只需缴纳一定工本费即可。

严格的防伪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大明宝钞”版面下方还有几行篆文小字:“户部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十五两,仍给犯人财产,洪武年月”。

事实上,造假币现象古已有之,随着明政府发行的纸币在全国流通,造假者也层出不穷。据史料记载,“句容县杨馒头出主意,与县民合谋,叫银匠密修锡板,文理分明,与印造纸马之户同谋刷印”,这种伪造的“大明宝钞”几乎可以乱真。

为了达到防伪目的,“大明宝钞”在纸钞、图文、印信、印泥、编号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钞纸选用特殊纸材,并大量添加废弃的公文纸打成纸浆作为配料。雕版方面,“大明宝钞”雕刻技艺精湛,有各种花饰和大段文字,令伪造者难以按照原样刻印。此外,钞纸正面边缘印有编号,加盖印信,一是表示官府信用,二是便于防伪,这些印章中均有暗记,印泥则采用特殊配方的硫化铅印泥,也不便仿制。

面对一些地方假币泛滥的情况,明政府还使出了“杀手锏”,如《大明律·刑律》中就曾规定:凡是制造假币者,不论数额多少,一律斩首!明代法律还规定,举报制造假币行为皆予以奖赏,除了赏银外,还会把犯人的财产奖励给举报者。在鼓励民众检举的法令推动下,民间假币泛滥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皆用“洪武”年号

目前存世的“大明宝钞”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论何时发行,上面皆使用“洪武”年号。对此有一个说法称,明永乐二年,户部尚书夏原吉向明成祖朱棣建议:把纸币上的篆文“洪武”改为“永乐”,但朱棣没有同意,仍在纸币上延用“洪武”年号。此后,有明一代的纸币自始至终都使用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年号。

由于“大明宝钞”未标明确切年代,进而给收藏、鉴别带来了很大困难。一些学者通过观察实物,发现面值“一贯”的“大明宝钞”至少有3种不同的版别,钞面的大小也不相同。关于“大明宝钞”版别的最早著述见于清人盛子履的《泉史》:“此钞余得之淮安李氏。李云是程氏旧藏。凡有数品,仅存其一。余门人郝茂才(其燮)好奇嗜古,闻李有宝钞,亟往求之,冒风雪踵其门始得。携以相示,其桑穰料质,青色,尺寸文字与明史合。文曰户部,则洪武十三年以后物也”。

根据印制发行时间、铸造权变更、面值不同等区别,“大明宝钞”可分为洪武八年中书省印制版、洪武十三年户部印制版、洪武二十二年小面值印制版几种。这些版别变化,为深入研究其发展演变提供了实物资料和线索。

因通货膨胀黯然退场

明代虽然已有纸币,但相关制度并不完善,政府只重发行,不重回收,致使市场上流通的“宝钞”越来越多,从而泛滥成灾,造成通货膨胀,贬值极快。明宣德初年,官员贪腐愈演愈烈,政府公信力降低,导致纸币在民间的流通也出现障碍,不少消费者认为政府发行的纸币不可信,只有真金白银才可靠,所以在交易时只使用金银,纸币被逐渐冷落了。到了明天顺中期,纸币价值一落千丈,当时很多地方“一贯”纸币连一文铜钱都换不了。时至明隆庆初年,由于纸币的信用度大大降低,消费者不再信任纸币,“大明宝钞”随之遭到废止。此后,明朝政府虽多次试图恢复纸币发行,但都以失败告终。

尽管“大明宝钞”有着诸多在当时看来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它能沿用百余年已属奇迹。“大明宝钞”见证了中国古代辉煌的商业文明,在世界货币史上书写了精彩的一页。  

(王吴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