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北京营商环境两年“三级跳”:再造政务体系的自我革命

北京日报

关注

原标题:从对标评价指标到主动为民服务,北京营商环境两年“三级跳”一场再造政务体系的自我革命

本报记者 曹政

从去年3月首次推出“9+N”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到升级为2.0版本,再到涵盖了204项任务的3.0版本出炉,北京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实现了营商环境改革的“三级跳”。

一个月前,北京在今年世行营商报告中的得分相当于全球28名、超越日本东京,跻身世界前列。而今,北京选择继续出发、好上加好。“制定204项任务时,最先想的不是为了各方的考核、排名,而是老百姓和企业能不能更满意、更方便、更有获得感。”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北京营商环境优化正从对标评价指标变为全面对标企业和老百姓需求、全方位推进营商环境各领域的改革,内容更广、范围更宽、任务更重、改革力度更大。

从对标评价到服务需求:

明察暗访给政策“找茬”

“我觉得企业开办的时间的确快了,但其他事项呢?”半年前,北京推出“e窗通”,让企业开办步入“1时代”。新举措推出没几天,市发改委的工作人员悄悄赶到了六里桥的政府服务大厅“暗访”,没暴露真实身份,成功“套”出了一位企业负责人的心里话。

不到现场、不听实话,自然找不到制定新政的切入口。过去,企业开办耗时耗力,各方都把焦点放在这上面,1.0版政策将工商登记的时间从8个工作日压缩至1到3个工作日、将领取发票的时间由10天压缩至1天;2.0版实现网上审批,办理环节从7个减为1个,办理时间由24天压缩到1天的工作极限,几乎解决了企业开办的所有难题。

当日申请、当日办结,这已经是企业开办的极限,为什么北京还要继续改革?

“开办的难题解决了,企业办事就一路畅通了?会不会有其他问题是之前尚未察觉到的?”于是,在3.0版政策的酝酿期,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就组织了多路小分队奔赴企业和老百姓办事的第一线,明察暗访,给自己出的政策“找茬”。

这次在政务服务大厅找到的“茬”,也是过去容易忽略的:企业开办时间虽然缩短了,但是变更、注销等事项还有所不便。

“开办往往是公司的第一步,但后续的变更、注销事宜却是更加频繁的!”每年要给70多家分公司办理各种事项的北京励鼎汽车销售公司法务冯伟丽也有同感。

很快,这项举措列入了3.0版政策的初稿。最新披露的政策清单中明确:企业注销、变更业务纳入改革范围,减少企业重复跑动和材料提交。3.0版政策出台前,本市一共召开了133场专题座谈会,共有1094位企业代表、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458条意见建议。

在世界银行对北京的考核指标里,并没有对企业变更有要求。“这次是从应对考核指标变成真正服务企业的需求,解决企业提出来的问题。”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1.0版政策主要围绕世行评价的10个指标,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所涉及的领域;2.0版则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企业和群众集中反映的诉求和问题进一步巩固提升和拓展;3.0版则是全面对标企业和群众需求,全方位推进营商环境各领域改革。

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聚合:

一窗办理背后是政务流程再造

几天前,北京高顺投资公司产业园区项目经理茹丽辉收到一面锦旗。她用闪电般的速度给园区里一家上市企业办完了不动产登记,给这家急着运营的公司帮了大忙。

顺义马坡的服务大厅曾是茹丽辉最头疼、最不愿意去的地方。不动产登记耗时长、材料复杂,甚至还需要奔波在多个部门之间。之所以这次能创下闪电般的速度,是因为一年来北京不动产登记经历“颠覆性变革”:2018年办理时限由10个工作日先压缩到5个工作日,今年又压缩到1个工作日。“只带一套材料去服务大厅,只进一个门,材料只递进一个窗口,然后坐着等一会就办完了。”茹丽辉说,园区内所有企业都间接享受到便利,把精力投入到研发和经营上。

不动产登记一般涉及到规划、税务等多个部门,复杂程度可想而知。这不是简单将三个部门的材料交到一个窗口来做“物理整合”,而是三个部门打通壁垒实现“化学聚合”。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解释,“一窗办理”原先为各部门在一起集中办公;但如今则是对税务部门预审的业务,由登记工作人员直接代征税费并比对核实纸质申请材料,老百姓告别在两个部门之间反复跑腿。

还不够。3.0版政策将不动产登记服务延伸到银行网点,设立银行“不动产综合服务点”,办贷款时直接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申请。

更多部门之间的“化学反应”,催生了流程再造,消减了办事手续和时间。北京率先将市市场监管局负责的动产抵押登记全部统一到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动产融资登记公示系统,实现企业抵押在一个系统登记、一个框架监管,大幅提高动产担保登记效率。

这正是北京营商改革的目标。“各部门有各部门的权限,但这是政府部门的思路;在企业和老百姓眼中,再多的部门都叫政府,好办、办好才是最重要的。”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这是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要在流程再造的过程中打破部门之间阻挡企业、老百姓办事的障碍。

从迎考倒逼到主动改革:

即便已是满分,也要继续改革

一没花钱,二没反复跑手续,三没遭冷眼——北京远洋汽车修理站副总王俊山成功给公司用电增容,从申请到用上电只花了一周。“装好以后电力公司还回访了两次,看变压器是不是正常,倍儿暖心!”用电增容是王俊山多年来的烦心事:修理站设备都用电,每次一开空调就跳闸。

这是小微企业共同的难题,费用高、中间的手续就得把人折腾得四脚朝天;但从去年开始,北京面向小微企业实现报装接电“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手机申请,工作人员上门审核;办理环节由6个缩减为2个,平均用时由141天大幅缩减到15天;接入成本由19.2万元降为0元。

在世行考核中,北京获得电力指标在环节和成本上已是满分。即便如此,北京仍启动了新一轮的改革:除了低压用电外,高压临时用电“省力、省时、省钱”三省服务,实现高压临时接电3个环节办结、时长压减至20个工作日以内。

满分项继续改革的背后,是各部门从过去世行考核倒逼改革转变为从企业需求出发主动改革。上月,本市首个线上数据共享流程开启运行,市水务局用10分钟的时间从市规自委拿到了企业建设规划信息。水务部门要这些不太沾边的数据干什么?“我们正在琢磨下一阶段的营商环境改善措施,看看能不能有了这些数据企业办理排水等工程的审批时不用跑腿了。”相关负责人解释。

“最早的营商改善举措是市里面出计划、分任务,逼着各个部门完成,但现在都是各个部门主动报上来最近又发现了哪些问题、准备推出哪些举措。”市发改委这位负责人说,3.0版的204项任务大部分是各部门主动提交上来的。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2.0版政策今年2月才刚刚发布,9个月后就又升级到3.0版,折射出北京营商改革速度之快、频率之高。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2年来,北京一茬接着一茬干、一轮接着一轮推,根据实际、有步骤地推出一个又一个升级版的政策,每个版本都在深化,不断给上个版本“打补丁”,从而让过去的大水漫灌变成更有针对性、更见疗效的精准滴灌,全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和老百姓获得感最强的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责任编辑:王树淼 SN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