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走进后沟古村 见识“乡愁产业”

山西晚报

关注

原标题:走进后沟古村 见识“乡愁产业”

2002年,时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的冯骥才率国内一流专家进行的一次探访,让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山坳里的一座浓缩了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古村落,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座“与世隔绝”的古村名为后沟村,村内的田园之美、古风之韵,宛如晋代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后沟村自2005年旅游开发以来,既为当地村民开辟了生产生活上的致富路,也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如今,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后沟村通过用新建的小二楼置换旧院落,并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入住开发“乡愁产业”,实现了村民“居住在别墅中、耕作在田原上、活动在景区内、沉醉在民俗里”的美好愿景。这其中就有后沟村景区导游张志芳一家。

处处都是悠然恬淡的古村风貌

后沟村因地处黄土高原低山丘陵地带,形成了沟、坡、垣、滩纵横交错的独特地貌。村内民居多为清朝和民国年间建造的土穴窑洞,以传统三合院和四合院为主,依崖就势建造,颇显神秘。村中古建更是星罗棋布,精巧别致的古戏台、观音堂、菩萨殿,堪称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我从小就在村里长大,早就走遍了村里的每一条街巷,也熟悉村里的每一户人家。”景区导游张志芳是土生土长的后沟村人,也是村里开发旅游后的第一批导游。跟随她的脚步,穿行在村中交错的阡陌小道上,红石斑驳的古窑院墙、风雨剥蚀的蜿蜒石阶、古朴典雅的老戏台,处处都是悠然恬淡的古村风貌。再加上张志芳的生动描述,有关后沟村的那些人那些事儿,一下子鲜活起来。

张志芳介绍,后沟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根据村内出土的一块唐代墓志碑记载,后沟村张姓的始祖张崇晖在唐朝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由山东清河迁来,“最开始迁到的地方是附近的阔子头村,但当时没有更多的土地耕种,张家祖先张崇晖只好带着子孙后代来到阔子头村后面的沟里生活,后沟村也因此得名。”

后沟人自古就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村中设有制作各种生活必需品的传统作坊,如酒坊、油坊、醋坊、酱坊、豆腐坊、米面坊等,村民不出村就能满足基本生活所需。“村里有耕地1200余亩,大都在南北两坡山顶的黄土旱塬上,传统的种植业依然是大部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张志芳介绍,尽管农业已日益走向机械化,但后沟村由于地势所限,只能沿用古老的耕作方式,“现在村民耕地还是靠牛来犁地。”

对外开放十多年来,后沟村相继获得了国家和省级部门授予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古村落代表作”“中国最具旅游价值的古村落”“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最美村镇”“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山西省最佳观光农业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开发旅游给后沟村带来蜕变

“当年冯骥才先生一行人来村里考察时,根本想不到我们后沟村会开发旅游。”时至今日,张志芳依然不敢想象,带领游人游览自己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会成为自己的职业。“我们村比较偏僻,也比较落后,因为交通不便,以前连汽车都很少见,村民收入主要以种地为主。”张志芳介绍,由于经济收入不高导致村民纷纷外迁,留守在村内的青年男女婚嫁问题都很难解决。

2002年,冯骥才率领的负责“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专家小组一到后沟,便被这个沉睡在黄土高坡上的古村落吸引。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中国北方难得一见的古村落,浓缩保存了千百年来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2003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宣布后沟村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古村落调查保护示范基地。随后,榆次区委、区政府开始对后沟村进行保护抢救、旅游开发,并于2005年对外开放。

开发旅游给后沟村带来的蜕变,让张志芳感触颇深。“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后沟的名气越来越大,来后沟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越来越强,村子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张志芳说,“平时每个月要带团游览30多次,到了黄金周,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待四五个团队。”张志芳介绍,依托旅游开发,村里陆续开了十多个农家乐,村民们也在家门口卖起了农副产品,“很多外地游客,都会买一些我们这里的梨、枣、小米等土特产。”由于后沟村至今保留着农耕文明的痕迹,这十多年来也吸引了《陕北汉子》《于成龙》等数十部影视剧来此取景拍摄。“村里的很多人都当过群众演员,我爹我妈都是资深的群演了,《于成龙》里面有很多他们的镜头。”张志芳说,村民们现在都有了拍戏的瘾,“大家的演技都很专业,说哭就能哭,说笑也能笑,当一天群演还能挣上80块钱。”

后沟新村已基本建成

“我们家的房子是我太爷爷建造的,到现在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电视剧《大槐树》在我们村取景拍摄的时候,陆毅还来我们家拍过戏呢。”张志芳一家兄妹3人,她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双胞胎姐姐,“我们家的老院子住着好几家人,我们一家5口人就挤在两三间房里,这种情况在我们村也比较普遍。”

近年来,榆次区委、区政府紧抓乡村振兴的有利契机,确立了“农耕文明就是发展底蕴,乡愁记忆就是致富机遇”的理念,并于2016年引进了山西振鹏置业有限公司控股后沟古村景区60%的股份,以新思路、新举措、新模式,亮农耕品牌、做乡愁文章、打古韵特色,着力破解发展瓶颈,逐渐打造了一张“乡愁体验、古韵后沟”的亮丽名片。

2017年,山西振鹏置业有限公司启动了后沟古村项目,分为三部分:一是传统村落的保护,二是新村建设,三是旅游提档升级。“我们认为只有建设新村,才能真正做到对后沟古村的保护。”后沟古村景区总经理岳根生介绍,随着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古村落的人居环境已难以满足现代人对居住条件的需求。

对此,该公司在后沟古村外的一公里处,建起了后沟新村。新村占地58亩,建有村委会、文旅酒店、接待中心、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纪念馆以及114套整齐划一的二层小别墅楼及单元楼,而且水、电、暖等现代化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我们采取产权置换的方式,以自愿为原则。”岳根生说,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后沟新村现已基本建成,90%已搬至新村。

“我们家已经搬到新村了,哥哥姐姐从外面回来,住的地方比以前宽敞多了。”搬离居住多年的老院子时,张志芳一家人的心中也泛起了阵阵不舍,“我们从小在老院子里长大,里面有太多儿时的回忆。现在虽然离开了,但是老院子能长期保留下来,还是挺欣慰的。”张志芳说,“等我老了,还能带着我的子孙到老院子里看看,给他们讲我们小时候的故事,那种感觉多好呀。”

提升后沟古村知名度和美誉度

如今,后沟村民除了种地外,增收的途径越来越多,“目前景区的员工,一半以上是后沟人。”岳根生说,“我们将村里的部分土地流转到了公司,通过规模化经营的模式,帮助农民增收。同时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和特色民宿产业,培育醋坊、酒坊、油坊等后沟特色产品。”目前,村民的人均收入已从十多年前的几百元增加到了17000余元。

岳根生介绍,当村民迁入新村后,公司将按照“民宿、民艺、民乐、农博、影视、研学”的整体规划对古村进行修整和布展,广泛邀请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驻古村,挖掘本土民俗文化资源,吸引更多游客观光体验。“我们认为乡村振兴千万不能忘记古村落的保护,一定要把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岳根生说。

事实上,今年5月以来,榆次区围绕晋中百公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统一部署,重点建设了9个示范村、11个重点治理村,以及沿线的生态庄园、苗木基地、特色种植、干果经济等农业企业、合作社和产业基地,全线总里程约为87公里。其中,乌金山镇后沟村、东赵乡石羊坂村、东赵乡后沟村、北田镇张胡村4个村为第一批精品示范村。

在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中,无论是蔬果飘香的田园张胡,还是青山绿水的六美后沟;无论是乡愁古韵,还是产村融合;无论是核桃产业,还是生态庄园……每一个村、每一个点、每一段路,都展示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榆次方略、榆次路径和榆次答案。

对于后沟古村的未来,岳根生表示,借乡村振兴的东风,下一步要在更大的舞台提升后沟古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把这里打造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同时把这里的文化瑰宝保护好、建设好。

山西晚报记者 张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