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世行发布营商环境报告 北京为中国排名提升作出重要贡献

北京日报

关注

原标题:世行发布营商环境报告 北京为中国排名提升作出重要贡献

在世界银行10月24日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排名从去年的第46名跃升至全球第31名,较上年一次性跃升15位。作为代表中国参加营商环境评价的样本城市之一,北京承担着提升中国营商环境形象的重任,为中国排名提升作出了“北京贡献”。

企业开办全面进入“1”时代,办理建筑许可审批持续简化,不动产登记“跑出新速度”……过去一年中,北京市在相关领域推进了一系列利企惠民的改革举措,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作为样本城市的北京,今年得分为78.2分,较去年大幅提升4.6分,超过部分欧盟国家和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水平。获得电力的成本和手续、办理建筑许可指标中的建筑质量控制、执行合同的司法程序质量等6项子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球前沿水平,其中4项拿到满分。5项一级指标进入前30强,树立了全球实践的标杆。登记财产环节及时间、获得电力供电可靠性等24项子指标超过OECD高收入国家水平,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改革先行者。北京为中国营商环境排名的大幅提升和树立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作出了重要贡献。按照世行经济体的城市排名,北京分值相当于名列28位,超过29位的日本东京。北京正逐步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高质量营商环境高地迈进。

瞄准国际一流 率先改革探索

企业开办全面进入“1”时代

今年6月14日,北京日记摄影有限公司申请企业开办业务,办事人员在北京市企业登记“e窗通”平台完成执照、公章申领操作,市场监管部门审核通过后,上午10点多到达朝阳区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大厅,仅用了9分钟就领取到了营业执照和公章。开办企业一天就完成,这在以前根本无法想象。

2018年,北京市通过设立区级企业开办大厅、 实行一窗受理、推广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免费刻制公章等举措,将企业开办环节缩减至4个,办理时间大幅压缩。今年,通过优化“e 窗通” 网上办理平台、扩大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范围等举措,申请营业执照、刻制公章,领用发票及用工信息采集四个环节全部纳入“e窗通”平台,企业实现了“一窗、一网、一表、一次申报、最多跑一次”。

两年来,北京在全国率先将开办企业由7个环节压缩至1个环节,办理时间由24天压缩至1天。据统计,推广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免费刻制公章,每年为企业节约6000万元,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今年1至8月,全市新设市场主体14.3万户,同比增长4.3%。

北京不动产登记推行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的两种新模式。在“北京市不动产登记领域网上服务平台”上一张表单、一次申请即可完成网签、缴税和登记的申请。在不动产登记大厅设立综合窗口,将原来需要在房屋交易部门、税务部门、登记部门3个部门办理的交易、缴税、登记业务合并到一个窗口办理,环节从4个缩减到1个,时间从去年的5天缩减到现在的1天,全城实现“一个环节、一天办结”服务方式。       

今年6月20日,市民王先生体验了方便快捷的新流程,在办理完网签并通过税务预审后,在朝阳区不动产登记大厅仅用了40多分钟就一次性办理完了所有手续。此外,为了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水平,本市还优化了不动产信息查询方式,可通过网上查询服务、自助查询机、查询窗口三种方式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截至目前,共有超过70万人次通过网上查询方式进行了相关查询。

办理纳税“省事、省时、省心”

如今,在京企业办理纳税不仅时间短,而且“少跑路”,省事省心。

在“减时间”方面,本市推行财税一件化辅助申报系统,实现财务软件与电子税务局对接,纳税人只需2-3分钟便可完成从申报准备到申报办结的过程,实现“一键申报”。经初步测算,纳税时间从207小时减少到138小时以内。

在“减环节”方面,通过制定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和“全程网上办”,实现5类162项办税业务“最多跑一次”,152个纳税事项“全程网上办”、7类300余项涉税业务“全市通办” 。

在降低总税款和缴费比率上,坚持不折不扣落实中央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如按50%最高幅度减征小规模纳税人“六税两费”。今年前8个月,北京市顶格实施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累计为企业减负达1800亿元。

在获得电力方面,北京推出的低压项目“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三零”政策,助力中国成为全世界的榜样。为使我国获得电力指标排名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北京在优化电力供给,精简时间、环节和成本上同样打出一套组合拳。

2018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取消了小微企业内部工程图纸审核及中间检查,办理环节由3个压减至2个,成为全球办电环节最少的地区;接入成本由19.2万元降为0元,而北京也与日本、阿联酋一起,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三个电力接入全免费的地区或城市。截至目前,已惠及全市3.02万户小微企业,为企业节约投资约13亿元。

今年北京推出高压临时用电“省力、省时、省钱”三省服务,实现高压临时接电3个环节办结、时长压减至20个工作日以内,已为企业节省成本2300万元。此外,将电力改革措施延伸到水、气、热、通信等市政公用设施,实行市政接入“234”模式,即2个环节、3份材料、4天办结,大幅提升了市政设施接入效率。 

办理建筑许可实现跨越式提升

办理建筑许可便利与否,是影响企业市民主观感受的重要尺度。为此,北京市持续精简建筑领域审批环节。一方面,通过分类分级管理取消小型项目的环境评价,明确非有毒有害及危险品仓储、物流配送等对环境影响小、风险可控的小型项目免于环评。另一方面,搭建数字化平台合并施工图审查,将消防审查、人防审查合并,由综合审查机构对建设工程涉及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等方面内容进行整体安全性审查,审查结果各部门予以认可,不再单独出具审核备案手续。2019年,实行施工图审查政府购买服务,截至目前,为建设单位节省共约2亿元。

此外,建筑许可审批事项“上网”,实行施工许可证全程网办,建设单位申请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可直接登录首都之窗官方网站进行网上申请。据今年世行报告,北京建筑许可办理时间压缩了32%,环节压缩了18%,排名相当于从去年的132位跃升至32位,提高100位,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

京津携手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

持续扩大开放,就要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两年来,京津两地通力合作、携手并进,实现口岸单证精简、流程优化、成本降低、时效提高,打造更便利的进出口贸易模式,整体通关时间由111个小时压缩为83个小时,压缩25%。

一方面,坚持创新先行先试降低进出口耗时。在全国率先建立进口“提前申报”容错机制,实行“提前申报”和“通关+物流并联作业”模式,推行进口商品“先放行后改单”、“先放行后缴税”、“先验放后检测”,创新“岸边直提”新兴疏港模式;在全国率先将出口退税申报,企业注册备案等6类业务整合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成为一站式出口退税的“北京样板”并在全国推广,截至目前,累计退税额已超过32亿元。2018年北京地区进出口总额4124亿美元,同比增长27.3%,高于全国14.7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推行价格公开透明。天津港连续两年推出新版“一站式阳光价格”清单,打造港口“阳光价格”升级版,实行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制度,所有收费明码标价。进一步压缩通关成本,每年为企业节省3.7亿元。

破产案件繁简分流集中管辖

为了让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享受公平可及、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北京法院积极推进诉讼全流程网上办理,实行商事纠纷网上立案24小时“不打烊”,通过建立北京法院分调裁一体化平台、送达一体化平台、北京法院微诉讼平台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等平台,大幅提升了立案、审理,文书送达效率和群众便利度水平。今年1-9月,全市法院通过北京法院集约送达一体化平台发送电子送达280800件,电子送达平均使用率达到34.2%。

2018年9月,北京互联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审理特定类型的互联网案件,案件从起诉到执行全程网上办理,当事人仅需在互联网法院官方网站登录便可完成全部诉讼流程。

为加快市场主体依法退出,北京法院建立了破产案件快速审理机制,对破产案件进行繁简分流,将简易案件纳入快速处理范围,案件平均审理时长逐年下降。同时成立北京破产法庭,将破产案件集中管辖,大大提高了破产审判的专业性、规范性。

为加强信息化应用,降低办理破产成本,北京法院还出台了《关于破产程序中财产网络拍卖的实施办法(试行)》,优先使用网络拍卖处置财产,办理破产成本从22%下降到17%。例如,在北京华都肉鸡公司破产重整案件中,通过互联网公开竞价方式以9.6亿元完成股权出让,超出财产估值1.7倍,相比线下拍卖节省了700万元。

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让企业市民理解用好政策

提高政策覆盖率和知晓率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如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让政策广泛普及、入脑入心?北京市有关部门综合施策,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帮助企业了解政策、理解政策、用好政策,提高政策的覆盖率和知晓率。

一是线上讲政策。首都之窗开设了“我要问政策”、“政策天天讲”等专栏,并通过制作营商环境政策微视频、中英文版营商环境政策导航手册等多种方式,做到有政策必有解读,有疑问必解惑,让企业和群众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

二是上门送政策。市区两级政府及各有关单位主动前往企业和律师事务所等机构,通过上门讲授、案例介绍、研讨等多种形式,将政策送达市场主体手中。比如面向高科技类、金融类等中小微企业,以及金融街、中关村、CBD、亦庄四大高端功能区企业开展了多场营商环境专题宣讲会,打通政策惠企“最后一公里”。通过沟通交流,了解企业发展的政策需求,面临的困难,让企业更加清晰政策落地途径,帮企业理解吃透、用足用活有关政策。

三是访谈评政策。注重开展企业及市民访谈。营商环境成效取决于企业及市民评价,坚持用户体验优先,从企业及市民切身感受出发,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多种渠道,通过访谈、采访、对话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企业感受,进一步加强沟通。

小小窗口提供“满满服务”

综合窗口的建设是利企便民、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的重要载体,也是营商环境政策落地情况的检验场。  

如今,走进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以往高频事项窗口长长的等候队伍不见了,企业群众办事等待时间大幅缩短。自今年起,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实施综合窗口,通过实施“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工作模式,实现了市级50余个部门的999个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服务大厅,进驻率接近90%。 

“在这里,前来办事的群众可以不分领域、部门,任选一个综合窗口办业务。”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政务服务大厅共有140余个办事窗口,通过流程优化和效率的提升,群众企业办事几乎“零等待”,而且96%以上的进驻事项均可在综合窗口办理。

同时,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对各级窗口人员从着装举止、服务用语到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制、事项办理流程等多方面进行规范,使各级政务服务大厅成为北京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门面。

窗口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也至关重要,北京市组织了“千人千题”竞赛考试,以考促学,以赛代练,让直接面对并服务于企业群众的工作人员,将最新的在施政策学深悟透、学以致用,让好的政策举措落地生根。

此外,政务服务中心冬天提前半小时开门,免费热水供应,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区提供全时或错峰延时服务,提供专项政策服务包解决高频事项办结相关指引等,“一窗”改革背后的点滴细节,无不让人感受到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的“暖、快、优”服务。据介绍,全市四级政务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建立长效监督考核机制

如何确保营商环境改革工作落到实处、有效推进?北京市将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工作纳入了全市督查专项重点工作,以“督查有方”倒逼“落实到位”。

具体来说,采取重点抽查、明察暗访、听取汇报、实地察看、走访群众等多种方式进行督查,全面了解情况。两年来,有关部门抽调专人赴16个区就“9+N”系列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多次进行明察暗访。同时,邀请社会力量参与监督检查,委托第三方机构多次就群众办事堵点问题进行巡查评估,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推动改革政策落地见效。此外,为确保企业提出的诉求得到及时响应和受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开通了企业诉求热线,专门制定了督办考核机制,和营商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一同纳入市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加快推动新一轮改革落地见效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重道远,本市将持续推进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努力打造审批更少、流程更优、效率更高、服务更好、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更强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北京在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0版、2.0版的基础上,目前已经制定完成优化营商环境3.0版改革重点任务,包括204项具体措施,涉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市政设施接入服务、推动不动产登记智能办理、持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12个方面,力争在重点指标关键环节、“一网通办”“综合窗口”“四减一增”、事中事后监管、政务科技、法治保障等7个领域实现新突破。

例如,针对企业反映突出的注销难、变更难问题,将企业注销、变更业务办理纳入北京市开办企业“e窗通”平台,推行企业全程电子化注销模式和“一网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幅提升企业注销和变更便利度。为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搭建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汇聚各方数据,提供查询功能,提高金融机构审贷效率;设立北京市企业续贷受理中心,组织银行集中办公为小微企业提供续贷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文/任珊 图/邓伟  

责任编辑:胡越 SN23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