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在每年出产10部电影的新加坡,他再次创造了文艺片奇迹

一财网

关注

原标题:在每年出产10部电影的新加坡,他再次创造了文艺片奇迹

六年磨一剑,新加坡导演陈哲艺用《热带雨》证明《爸妈不在家》的成功,不是灵光乍现。

2013年,陈哲艺执导的首部剧情长片《爸妈不在家》获得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同年以黑马之姿,击败《一代宗师》、《郊游》,斩获第50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并获得最佳新导演在内的四项大奖。这部讲述金融危机背景之下,一个新加坡家庭的温情小品,在全球范围内拿到超过40个荣誉,在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收获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一时间,来自全球的片方和资方对这位初出茅庐的新导演产生浓厚兴趣。与陈哲艺合作多年的制片人黄文鸿告诉第一财经,过去6年,他们收到很多中国公司寄来的企划书,拿着时下最火的IP、巨额预算和明星主创邀请陈哲艺出任导演。但是他知道,陈哲艺并不喜欢这样的项目,他想拍自己想讲的故事。其间也有很多有名的、规模较大的经纪公司找到陈哲艺,他也一一婉拒了合作:“陈哲艺不想做一个赚钱的导演,他想做一个有影响力的导演。他很知道,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创作空间。”

2014年,陈哲艺开始对中年女人的困境着迷,他花了3年写作《热带雨》的剧本:“里面所有的角色,无论女人、老人,我都会演,我能感受到里面的节奏、情绪和泪水。”它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马来西亚移居新加坡的华文老师阿玲,结婚数年无法生育,与丈夫的关系日趋平淡,加之新加坡教育体制对中文教育越发忽视,她在事业上也陷入困境。南国雨季,年近四十的阿玲和自己的学生之间氤氲出一段特殊感情。几近波折,她终于重新找回自我。

今年平遥国际电影展亚洲首映之后,有影评人断定《热带雨》会是最大赢家。严丝合缝的剧作,精致考究的细节设计,与《爸妈不在家》相比,《热带雨》追求更精准的表达与镜头掌控力,在对女性困境的描摹之中,掩藏着他的创作冲动和野心,从方寸之间延伸开去,带出新马地区暗流涌动的整体社会风貌。

最终,《热带雨》三项大奖傍身,摘下费穆荣誉最佳影片、费穆荣誉最佳女演员、迷影选择荣誉奖。费穆荣誉评审认为,这是一部成熟、细腻、冷静克制的影片,它带领我们进入一段生活,精练地展现了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和情感悸动,具有穿透地域限制和文化隔阂的魅力。

新加坡的文艺片奇迹

在多数人印象中,新加坡是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国家,同时也以独特高效的治理方式闻名于世。长久以来,政府忙于经济、民生和社会建设,文化与艺术的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邵氏兄弟的马来亚电影公司和陆运涛的国泰电影公司退出新加坡后,新加坡有整整20年几乎没有拍摄任何电影。

进入21世纪后,新加坡政府开始重视电影工业的发展,但从业者的创作环境并不理想。陈哲艺告诉第一财经,即便是好年份,包括合拍片在内,新加坡出品的电影仅有20部。“新加坡的电影市场很小,我们只有500万人口,如果不是一个丰收的年份,可能只拍8到10部电影,最后能够上院线的仅有一半。”

《爸妈不在家》拿下戛纳、金马大奖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脸书上恭贺主创:“整个新加坡都在为你们所取得的成功欢欣鼓舞。希望这些成就能够激励你们以及其他新加坡本地的电影从业者,制作出更好的电影。”

陡然间,陈哲艺从默默无闻的电影人成了新加坡的文化英雄。制片人黄文鸿深知《爸妈不在家》诞生的背后,经历了多少艰难。新人导演的起步,往往困难重重,新加坡尤其如此,艺术电影的生存空间非常狭窄,在《爸妈不在家》出现之前,很多观众对文艺片一无所知。

陈哲艺高中时期参与电台的一档影评栏目,资深电台DJ黄文鸿对这个怀有电影理想的年轻人印象深刻,并资助他完成了起步阶段电影短片的创作。“原本以为只是资助拍摄,没想到他一拿到奖金就把钱全部还给我。他不仅对艺术有理想,在经济方面也非常自律。”

2007年,陈哲艺创作的短片《阿嬷》在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短片竞赛中获得最佳短片特别表扬奖。当他和助理走上红毯的时候,新加坡所有官方代表、电影公司都已经陆续离开,没有人关注短片单元,也没有人觉得新加坡电影可以在戛纳拿奖。陈哲艺拿着破旧的手机,让路人给他们录制视频。“当时新加坡没有一个人关注他。”黄文鸿说。

为了筹措《爸妈不在家》的拍摄资金,黄文鸿动用多年积累的媒体资源,先是号召自己的听众朋友,又寻求电台广告商的资助,最后凑到70万新元(约合363.57万元),完成了《爸妈不在家》的拍摄。3年之后,《爸妈不在家》通过出售版权的方式开始陆续回收成本并实现盈利,黄文鸿的那些朋友感到十分惊讶,本来抱着捐款的心态,结果除了收回投资的钱,还能不定期拿到分红。

展现华文教育困境

黄文鸿告诉第一财经,《爸妈不在家》之后,新加坡政府看到了文艺片的前景——它可以将新加坡的文化特色输出到国际上。此后,政府为本土电影设立的辅助金不用归还。

不过,政府对申请辅助金的电影项目审核严谨,制片方以及投资方的财务状况都需要考虑,以一部预算100万新元的影片为例,按照比例政府可拨款30万新元,前提是要把其余款项先筹集到位。由于担心制片方滥用资金,扶持金是按照项目进展程度分步拨款的。“有时候我们电影拍完了,政府的钱还没有全部拿到。”黄文鸿说。

新加坡的电影产量较低,但这些年涌现出不少优秀的电影人,这让陈哲艺和黄文鸿感到十分骄傲。2014年,二人联合创办了长景路电影工作室,帮助那些没有资源,又坚持艺术理想的年轻导演去筹备他们的处女作,5年间,支持了4位新加坡乃至东南亚的新导演拍摄短片以及长片处女作。

因为有了《爸妈不在家》的成功经验,他们申请政府和投资人的支持相对容易一些。“其余一部分,我们会继续到不同的国家地区申请辅助金,另一部分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地区不同电影公司的资助。”黄文鸿告诉第一财经。

此次来到平遥国际电影展进行亚洲首映,陈哲艺和黄文鸿非常在意中国观众对新片《热带雨》的反应,这些年,他们也一直在寻求契合的中国合作伙伴。陈哲艺创作中所反映的东亚电影共同的声音和根源,能够让他的影片与更广阔的观众群体产生连接。

在《热带雨》筹备中后期的时候,中国电影公司赤角(Rediance)看到剧本之后很快决定投资,这让黄文鸿很感动。“很多决定是我们和赤角一起讨论的,他们也认为我们应该来平遥,让中国观众、中国片商、中国媒体了解我们。”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社会。在新加坡影片中,华语方言、英文、普通话之间自由转换,极具特色。在生活中,陈哲艺对关于阶级与社会背景的观察很敏感,这方面的细节构成他电影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他对新加坡华人社群状况观察细致,对其精神状态精准描摹,对人物、对白的把控尤其严谨,这也成为他影片中真挚而诚恳的底色。《热带雨》中对于新加坡社会身份认同、华语逐渐边缘化状态的呈现,成为中国观众最感兴趣的部分。

黄文鸿觉得,新马地区要维持华语需要加大力度:“如果不让下一代去学,到某个地方就断层了。你突然回头望一下,不知道你是什么人。新加坡有一群人很担心这种情况,但像他这么年轻的比较罕见。”

陈哲艺从小接受英文教育,成年后在英国深造,却对新马地区华人文化传承的问题尤为忧虑,他告诉第一财经:“我是华人血统,我的灵魂其实是非常华人的,我觉得我比很多中国导演还儒家。”

陈哲艺觉得,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要:“我很担心新加坡华人断了根,无法扎根的社会怎么凝聚在一起?人没有存在感就没有意义。一个国家迈向前方,要往前看,必须知道自己的背景和过去。一个没有过去的人,其实也没有未来。”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