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结婚年代关键词:50年代借家具、70年代数“腿”儿……

北京日报

关注

原标题:结婚年代关键词:50年代借家具、70年代数“腿”儿……

上世纪50年代——结婚借家具

上世纪50年代,由于新中国刚刚建立,物质上还处在一个相对贫乏的时期。因此,人们结婚往往也比较简单。

1958年,张永富和王淑芝在合作社举办了一场简朴的婚礼。王一波/摄

那时结婚,同事之间一般不送礼,只是每人出二三角到五角钱的份子钱。亲朋之间送礼也不重,大多是一个笔记本、一支钢笔之类,给新娘送件从匈牙利进口的花布衫,就算是贵重的礼品了。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多数人买不起新家具,除了使用家中原有的旧家具外,有的还会向单位借家具,临时使用。

有了家具,总还要添置新衣、新被。条件好的,俩人各做一套新衣,添一床新被,甚至还可以买一对皮箱。条件差的,就只好拆洗缝补一下了事。

那时结婚也流行照结婚照,都是在照相馆拍的黑白照,讲究些的再给相片上色,也算是“彩照”。那时拍黑白婚纱照的也有,但不多,还常被认为是种“小资产阶级情调”。

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大都有一个简单的仪式,单位领导来讲几句话,给大家分些糖果、香烟,但不摆宴席。那时留下来的纪念,恐怕就是来宾的签名纸。

上世纪60年代——结婚挑节日

上世纪60年代,青年男女结婚的日期大都选择在有纪念意义的节日里,如“五一”、“七一”、“八一”、“十一”,邀请参加婚礼的对象也偏重于本单位的同志和领导。

结婚的房子用白灰粉刷,剪上一个双喜字贴在门口,屋内木床木椅,床上放着两条红线绨被面的棉被。新郎新娘身着草绿色军装或男女样式的蓝色建设服早早地在院外等候来宾。

婚礼进行中的高潮要属让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但时间不能过长、过细,要不会认为庸俗化。婚礼期间备有少量的糖果、瓜子、香烟、茶水。大约一个多小时,婚礼就结束了。

上世纪70年代——结婚数“腿”儿

上世纪七十年代, 结婚的最大特色是时兴讲多少条“腿”,最起码的是36条,最高级的是48条。所谓“腿”者,指家具之腿,木板双人床4条,桌子4条,4把电镀椅16条……那会儿什么都短缺,买东西都得有票证,于是打家具之风顿起。那会儿,你只要一看哪家开始打家具,十有八九就是这家有人要结婚了。

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婚礼送的礼品大多改为普通日用品。那时特兴送“出口转内销”的东西,什么水壶被单枕套毛巾之类,印着“中国制造”的外文字,透着时髦,花钱不多,花花绿绿的好看又拿得出手。新娘子举行婚礼一般是走来或骑自行车来,双方都没有专门的婚礼服,一身新涤卡服也就行了。婚礼不兴大吃大喝,也就是请客人吃花生瓜子水果糖喝茶(都是两家人凑的票证买的)。在主持人指挥下,双方向老人鞠躬,夫妻对拜,免不了介绍恋爱经过。总之,一是物质条件差,二是人们的思想也比较单纯,所以上世纪70年代的婚礼总的来看是热闹、简朴、实用。

1985年,密云县城关公社四街大队的青年社员司凤祥和彭亚春,带头移风易俗,节俭办婚事,女方坚持不要彩礼。他们的结婚仪式受到广大社员的赞扬。叶用才/摄

上世纪80年代——结婚去旅游

上世纪80年代时兴旅游结婚,在那个刚刚开放、刚刚连涨了两年工资的年代,旅游在当时来说还算是个省钱的方式。元尚是1987年结的婚。妻子说,长这么大还没出过北京的大门,趁着结婚能给半月的假不如出去玩一趟。妻子当时一天不落的上班,满打满算一月下来八十几元钱。元尚也只有一百零点。俩人为了这趟旅游结婚,至少坚持了多半年的全班。

二人结婚是在四月底五月初。找来找去最后定在北戴河山海关。这地方夏天人多,冬天太冷。此时选为旅游结婚之地还算适宜。到了北戴河住在海员俱乐部,一晚上的床费两人一百多。白天找了位开212的朋友拉着满世界地转。回到北京一算还剩了百来块钱。

1980年,自费旅游结婚的青年在北戴河。丁世儒/摄

那时的旅游结婚,让元尚过了多年后想起来还有那么点新鲜劲。一是那会儿没有机会也没有条件出去玩,二是从来也没这么样花过钱,借机体验一回“高消费”。多年后,他还依旧保存着去北戴河时的火车票。

2009年,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很多个性化的婚礼模式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图为北海公园内,新人在举行水上婚礼,接受亲朋好友和中外游客的祝福。孙戉/摄

上世纪90年代——结婚请婚庆公司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婚礼的形式越来越丰富。

结婚花费首先从营造新房开始,房屋装修,添置家具、电器,购买锅碗瓢盆、床单被罩等等。

当时开始流行拍婚纱照,两千多元的档次是新人们选择最多的。

2009年,一对新人在什刹海游船上举行迎亲仪式。两位新人身穿结婚礼服站在船首不时向岸边游人招手致意,身后是迎亲的船队,别有一番情趣。刘新华/摄

让外人看得见也是最风光的是车队。当时租辆凯迪拉克(限4小时服务)3000至4000元,租辆奔驰400至600元,不过,除凯迪拉克外,奔驰、奥迪哪儿都能找得着,所以找车的多,租车的少,但找车也不是一分不花,每个司机都得给份红包。有了车,就得打扮一下。车头用鲜花的,得四五百元,用绢花的,150元左右。

2012年,怀柔郭家坞村小河边,一对新人正在夕阳下拍摄婚纱照。卜向东/摄

办婚宴,都是进饭店,高档的,一桌就是1000元,这还不包括酒水。在一般的酒楼举行,每桌也得五六百元。

当时的婚礼已经开始流行用婚庆公司,请“专业”主持。诚飞是京城较为有名的结婚“专业”主持人,几年里已主持了数百对婚礼。

资料来源: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北晚新视觉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