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大学生调研④|共治与共享:宁国市畲乡农家乐协会的多重角色

澎湃新闻

关注

原标题:大学生调研④|共治与共享:宁国市畲乡农家乐协会的多重角色

【编者按】

 

今年暑假期间,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组成安徽“融长”一体化发展调研采访团,他们以皖浙两省交界处的安徽省宁国市云梯畲族乡为调研对象,对这里以江浙沪市场为依托发展乡村旅游并进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实践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蹲点调研,形成了一组文字。该团队今年还获得了《南风窗》杂志社2019年调研中国全国30强团队称号。

 

澎湃新闻核实、编辑了这组文字,以飨读者。今天刊发的是这组调研报告的第四篇(文字略有删节)。

 

千秋关

 

今年夏天的一个晚上9点钟,刚刚开完“畲乡人家”农家乐协会理事会的杨方国,一如他一直以来的风风火火,小跑一阵赶回家。作为安徽省宁国市云梯畲族乡“畲乡人家”农家乐协会的会长,他需要尽快把会上关于畲族文化演艺厅常态化运行的讨论情况归纳整理上报乡里。

 

千秋关界碑(安徽部分)

 

杨方国所居住的千秋村,是历史上著名的千秋关所在地,关这边是安徽,关那边是浙江。如今,杨方国和他的乡亲们正以大自然赋予的良好生态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便捷交通,不断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产业。尽管他是村里农家乐的“八大元老”之一,自己的农家乐也做得有声有色,但他更愿意向外人介绍自己是协会的会长。作为会长,他更能全盘考虑这一正在兴起产业的未来之路。

 

源起:分流与引流

 

安徽畲族风情小镇——千秋畲族村。

 

早在2011年,千秋村村民朱马根看准了美好乡村建设这一契机,瞄准了千秋村畲族特色,毅然返乡创业打造畲族风情园旅游项目。然而时运不济的他因资金链断裂最终失败,但留下的畲族风情园广场至今成为村里最富民族特色的地标。

 

虽然朱马根创业业已败北,但是却为这个民族村留下了宝贵的市场和丰厚的“遗产”——此后,村里的游客日益增多,农家乐产业也由此发展壮大,往日平静的小山村迎来了越来越多操着江浙沪口音的游客。

 

千秋村高速公路桥——浙江段至今尚未开通的“断头路”。

 

“应该说朱马根是我们村的恩人,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千秋村农家乐产业……”协会副会长许云龙每每谈及此都会非常激动。

 

千秋村农家乐航拍图(局部)

 

起初,畲族风情园项目吸引的大量游客超过了自身的接待量,于是嗅觉敏锐的农户们“闻风而动”,开起了村里最早的八家农家乐,主动承揽风情园项目带来的游客住宿业务,成为千秋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乡村旅游的发展让村民尝到了甜头,一时间村里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短短两年时间,千秋村农家乐从无到有,很快发展到15家,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日益增多的游客如何分配,行业标准较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对外宣传营销乏力……”云梯乡分管旅游工作的副乡长金雅玲表示。于是,在乡政府的指导下,“畲乡人家”农家乐协会应运而生,这也是宁国市第一家农家乐协会。“但是当时农家乐协会的职能单一,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将协会对接到的为数不多的客人,尽可能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农家乐。”该协会首任任会长蓝晓芳表示。

 

千秋村最早的八户农家乐之一——蓝海农家。

 

如果说协会成立之初的职能只是分配客源,那么后期以村委会为主导的农家乐协会,亟需完成的任务就是迅速打开周边地区的旅游市场。为此,协会积极与外界对接,组织会员前往浙江安吉、长兴等地进行实地学习考察的同时,也着力拓展江浙沪的旅游市场。设置专门的营销部、聘请业务代表,赴上海等地的旅行社推广宣传畲乡旅游。“我自己跑到上海,去每家每户旅行社跑,把线路资料带过去推广,游客陆陆续续地就开始过来了。”谈起市场开拓的那段时光杨方国记忆犹深,“上海的大街小巷没有我不熟的。”

 

凭借良好的旅游区位和精准的营销方式,云梯畲族乡很快地打开了以上海为代表的江浙沪的市场。“2016年之前,都是我们协会主动向外面对接。但是到了2016年之后,就陆续有旅行社来主动找我们了。”时任协会会长、现为村党支部副书记雷天文介绍说。从被动到主动,农家乐协会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位于千秋村的畲族风情园

 

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跟进,加之风情园项目遗留的景点,千秋村逐渐形成了一批集休闲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为一体的农家乐集群。如今全村农家乐已达到38家,床位1680个,年入住率达70%以上。

 

规范:共治与共享

 

千秋村农家乐的兴盛源于良好的自然生态,得益于与长三角相邻的巨大区位优势和日益便捷的区域交通。但是,快速发展的农家乐很快问题丛生——“价格方面,协会都是有统一规定的,但是刚开始还是有的农家乐暗地里以低于规定价格的手段来拉拢客户,甚至给导游、领队返差价”。

 

2019年暑假的一天,满载着上海游客的旅游大巴驶进千秋村。

 

除了“价格战”,让杨方国苦恼的还有农家乐床位无序扩张、生活垃圾和污水迅速增多、村内生态环境承载容量触底等。“之前村民们都是直接喝山上流下来的水,但随着农家乐越来越多,垃圾和污水处理不到位,村民们都不敢直接喝山泉水了。”迅速扩张的规模引发的生态破坏反过来也会影响旅游本身。

 

农家乐房间、床位的增加都要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再上报协会登记,但由于部分村民文化水平不高、相关政策了解不透彻,经常私下底随意扩大经营规模。无序发展带来的市场混乱不可避免,最终影响的将是全村的旅游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宁国市农村居民建房的“一户一宅”政策率先在云梯畲族乡实施。“每户农家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60平方米,楼层不得超过三层”的规定目前已经扼制了千秋村当前农家乐随意建设和扩张的步伐——“村里的环境容量和床位数量已经符合市场预期,不能再多了。”金雅玲对此十分审慎。

 

事实上,市场的事需要政府监管,而有的时候行业协会的自我管理会有更好的效果。

 

目前,千秋村农家乐基本上都已成为协会的会员。当成为利益共同体时,那些伴随市场而来的“野蛮生长”、“随性而为”逐步消解,所有的农家乐变成一个对内统一标准、对外统一身份的有序组织。如今,所有的农家乐按照“五统一”的标准规范经营。即统一规划布局,按照旅游服务接待的要求,重点在各大景区周边布点;统一价格标准,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由农家乐协会自行商定;统一服务标准(制度),根据星级农家乐评定标准,配套服务设施,提供规范化服务;统一培训,由旅游行业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对星级农家乐业主及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统一标识牌,对农家乐店牌、广告牌统一设计制作,在广告牌下设置投诉电话。

 

当地畲族婚嫁演出 资料图

 

严格规范是为了稳定和发展市场。“我们对违反规定的农家乐有警告、督促、罚款直至上报政府通过限水、限电限期整改等措施。”杨方国说,“协会的成立促进了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几乎没有违规的行为发生”。事实上,基于利益共同体的行业协会往往以客源调配共享、意外事故共防、交通秩序共维等措施使其成员进入了良性运转局面。

 

未来:隐忧与对策

 

尽管村民们对搞农家乐发家致富充满信心。然而,杨方国却觉得今年的势头有点儿“不对劲”。

 

良好的发展势头之下,藏匿着一些隐秘的忧患。“今年四五月份我就觉得不太对劲,去年这个时候客人都是爆满的,而今年要差一点。”杨方国始终对市场保持敏锐,“说实话,我们这里的风景跟周边地区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特别是冬天山上的景色确实不是特别好。而且也有部分游客向我们反映,民族特色的一些东西太少了,当然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来自长三角各地的游客也对这里存在的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如民族风情特色不够、景区风景亮点不足、旅游产业链条不长……“比如说我们特别想购买当地特色的农产品,但是农家乐附近没有。新鲜的蔬菜等还要到隔壁的镇(指相邻的仙霞镇)去,但那边的规模也不是很大。”一位来自上海的中年游客略表遗憾地说。

 

如何破解这些尴尬局面、千秋村未来的路到底怎么走,杨方国治下的协会已经着手应对解决。

 

2019年暑假的一天,游客和村民们一起享受畲族特色的篝火晚会。

 

事实上,早在去年10月,协会就开始借用村里的畲族文化演艺厅,试图将畲族特色表演常态化。但由于演出场地和演员的问题,计划一直未能成行,这也成为一直压在杨方国心头上的一块大石头。经过几番争取,协会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对接的同时,也积极进行演出尝试。

 

“我们的‘新郎’和‘伴郎’都是从观众中选出来的。”在千秋村,一场畲族婚嫁的演出由身着畲族嫁衣的畲族姑娘与从观众中挑选出来的“新郎”搭配完成。去年国庆节期间,一张门票20元,一连三场,场场爆满。五百多个坐位全都坐满了,甚至还有观众在后面站着观看,独具特色的畲族文化表演,在传承畲族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是为畲族文化演艺厅常态化运营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理由。

 

杨方国和协会理事会成员早早地统筹好演员和道具,拟定好相应的场地申请单、管理条例等材料准备上交给上级领导部门。经过争取与协商,畲族文化演艺厅已于今年8月份开始正式投入常态化运营,每周二、四、六三天都有演出。杨方国也松了一口气,对于他而言,协会虽然不在自己的手上“成”起来,但是一定要在自己的手上“立”起来。

 

2019年暑假在千秋村旅游度假的上海游客

 

他相信,畲乡旅游因市场而生,也因市场而兴,更因规范而长。但杨方国也明白,旅游人数因各种优势集成迅速集聚,而当这种优势不断被扩张的规模和丛生的乱象稀释时,人气消失也近在眼前。面对这些,杨方国和他领导的农家乐协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作者:丁立群 摄影:赵玮 袁棣 潘志成

 

指导:马星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