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雨儿胡同完成19个院落修缮
原标题:雨儿胡同完成19个院落修缮
依据传统做法,充分挖掘老料,修旧如旧保留原历史风貌;编制24套院落设计方案,改造管线等设施
新京报讯 (记者李玉坤 见习记者应悦)为全面保存延续老城的历史风貌,北京东城区雨儿胡同在房屋修缮中,通过恢复性修建和保护性修缮等方式,充分挖掘老材料、老构件(简称“老料”)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保留胡同老味道。目前已有19个院落完成整体修缮。据悉,东城区将力争年底前完成改造和修缮,迎老街坊回到胡同居住。
用老构件留住胡同味道
雨儿胡同位于南锣鼓巷地区,拥有清代值年旗衙门、齐白石旧居等历史遗存,入选北京市第一批25片历史文化街区。
今年3月,雨儿胡同开始修缮整治施工。东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还出台了《东城区老城房屋修缮中老材料、老构件收集及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首次提出,柁、檩、柱、椽、板、枋、连檐、瓦口、瓦条、老城砖、具有艺术价值的石雕(刻)、砖雕、木雕等有价值、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各类建筑构件,都要通过认定登记、保护性拆除、保存建档等程序予以收集和再利用。
已退休的瓦工徐广立是返聘回来的高级技工。徐师傅今年63岁,曾参加过灯市口楼房翻建等项目。说起老房子修缮,徐师傅表示,施工团队对一些院落进行恢复性修建,按原格局、原面积、原高度设计,保留历史信息。同时,使用原工艺、原材料、原做法,比如,对于只是下端部分糟朽的柱子,可以采用墩接方式加强。“曾经有个门上的铜门钹少了一个,施工队长跑遍古玩城、建材市场,就为找一个同样的门钹。”徐师傅回忆道。
老式房屋要依据传统做法和传承工艺进行修缮施工。修缮后的建筑应保留原历史风貌,修旧如旧。同时,露明部位使用老料修缮,非露明部位使用现代材料进行修缮。
在老胡同过上现代生活
“一院一方案、一户一设计”“整体规划、织补功能,还原规制、精细修缮,修旧如旧、保护风貌,分类施策、改善民生”,这些是雨儿胡同整治提升的总体思路。设计师和专家们组成8个工作营和顾问组,根据历史街区风貌保护要求和每户居民家中的不同空间特点,为雨儿胡同编制了24套院落的设计方案、公共空间精细化提升方案和排水排污设计方案。
目前,雨儿胡同已有19个院落完成整体修缮,改造了排水管道,安装了化粪池设备、污水处理设备,并接入市政管线。
走进雨儿胡同25号院,向左一拐,就是李晶老人的家。老人告诉新京报记者,改造前的院落空间狭小,窄到一出门就能肩膀碰肩膀。修缮之后,院子里的通道宽度达到2米左右,不需担心进出不便的问题。
李晶说,自己家所住的25号院原来住着5户居民,申请腾退时有3户选择外迁,2户选择留下。改造后,老人一家所居住的西厢房有了独立的厕所。
李晶老人家对面,腾出了一间约6平方米的平房,已经安装了灶台等厨房设施。交道口街道相关负责人说,等院落升级完成后,这里将作为厨房租给李晶,拓展老居民的生活空间。
■ 相关新闻
陆宗舆故居变身书苑免费开放
8月16日,位于东城区建国门街道北极阁三条22号的陆宗舆故居,正式变身“缘庆书苑”,并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
“虽然现在的北极阁地区难寻寺庙道观踪迹,但历史上这里却庙宇林立。建于清代的缘庆禅林就曾坐落于此,它是宁郡王府的私建家庙。”建国门街道西总布社区党委书记李晓康介绍,这也是“缘庆书苑”名字的来历。
建国门街道办副主任高海雁介绍,今年6月,北极阁三条22号入选北京市第一批历史建筑。街道还引入了文创专业运营机构,将“缘庆书苑”打造成为地区标志性的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现在,这个建筑面积284平方米的室内空间区域功能划分合理,投影仪、舞台等基本设施一应俱全,免费向辖区居民开放,可开展读书会、传统京味曲艺鉴赏、戏剧普及传承、社区公共文化等系列活动。
责任编辑:胡越 SN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