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后不想要了 有人说“帮你全额退保”?监管:当心被骗
原标题:买保险后不想要了 有人说“帮你全额退保”?监管:当心被骗
买了保险却不想要,这样的情况或许在不少人身上都发生过。不过,买过保险的人都知道,超过可以无条件全额退保的犹豫期后操作退保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资金损失。
正因“退保让人头疼”,在保险市场里出现了一些专门以帮人退保为生的不法中介或个人,他们打着“全额退保”“无损失退保”的旗号,号称“快速”“合法”“维权”,为擅自违约的保险投保人提供恶意退保协助。
↑保险示意图 图文无关 据视觉中国
不过这样的不法行为已经被监管部门盯上了。8月5日,红星新闻记者从保险业内获悉,近日深圳保险消费者权益服务中心和海南银保监局先后发布公告表示,已知晓有社会人员通过社交平台、网购平台、电话短信等渠道,打着“专业保险维权”的名义,频频向消费者发布“可全额退保”的虚假信息,收取高额费用开展保险“恶意投诉全额退保代理”业务。这一行为将严重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不仅面临失去风险保障、未来保费增加等问题,甚至面临被拒保的风险。
深圳海南发布警示:犹豫期后操作“全额退保”非法
近日,深圳市保险消费者权益服务中心发布公告表示,有社会人员通过社交平台、网购平台、电话短信等渠道,频频向消费者发布“可在全国任意地区的任意保险公司办理任何险种的全额退保业务,100%退保成功,安全快速”虚假信息,打着“专业保险维权”的名义,煽动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事宜,开展保险“恶意投诉全额退保代理”业务。
无独有偶。海南银保监局也在近期对外表示,该局收到保险消费者反映,一些不法分子在窃取其保单相关信息后,拨打保险消费者电话,以承诺帮保险消费者办理全额退保为名,怂恿或冒充保险消费者向监管部门投诉,并向消费者收取高额手续费或诱导消费者购买所谓“高收益”产品。
↑某网购平台上的“全额退保代理”业务
红星新闻记者留意到,最近一段时间,在微博、网购平台和朋友圈等渠道内确实出现了诸多开展“恶意投诉全额退保代理”业务的不法分子。8月5日,红星新闻记者登录某网购平台,在输入“全额退保”字样后,页面很快出现了大量“全额退保费”“无损失全额退保”“保险维权指导”等销售内容的商家信息。点击进入一家名为“保险全额退款”的商家页面后,红星新闻记者以咨询的名义与商家进行了对话,该商家客服人员表示,经他们运作后的全额退保率可达9成以上,手续费根据保费退还金额的多少按不同比例收取。该人员称,他们有专业的法律人员和纠纷处理人员来对保单退保情况进行分析、解读条款,进行专业的法律维权指导,确保成功率。
↑商家声称可提供“全额退保分析”“理赔被拒止损”“条款内容解读”等服务
保险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保险投保是合同行为,险企与消费者双方签订合同内容,各自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合同内容负责。在规定的犹豫期之后退保,这一行为本来就是单方面违约行为,同时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提前退保的投保人需承担不同程度的毁约损失。因此,从法律角度来说,单方面违约的退保行为本身就不存在“合法”一说。
↑商家展示的成功案例合同
记住“四点建议” 远离非法“恶意退保”操作
保险监管部门相关人士表示,不法分子违法操作“全额退保”的行为是严重误导消费者。这种违法操作不仅会使消费者面临错失原有保险合同的风险保障,以及再投保时面临保费增加、重新计算等待期,甚至可能被拒保等风险。此外,不法分子向消费者牟取高额费用,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妨碍正常的保险经营秩序。那么,作为保险消费者我们应该怎么识别不法分子的恶意退保营销呢?深圳市保险消费者权益服务中心给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详细核实来电人真实身份,勿与不明身份人员联系接触。监管提示,保险消费者在接到此类电话后,建议详细询问来电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所在单位、联系电话、联系地址等,并就对方提供的信息进行核实。对于来电人存在诈骗或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嫌疑的,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据了解,“恶意投诉”人往往通过社交平台、网购平台、电话短信等渠道发布虚假信息,宣称可以协助消费者办理全额退保等事宜;要求消费者签订委托协议,收取押金,以保单、身份证明作抵押,牟取消费者退保金额30%以上的高额手续费;无视保险合同约定,捏造事实,挑唆消费者不得擅自接受保险公司的客服回访;以维权举报为名,煽动消费者向监管部门恶意投诉。
二是切实维护自身消费投诉权益,勿让不法分子从中牟利。保险消费投诉是保险消费者的权利,保险消费投诉应由保险消费者本人或其合法受权人提出,由其他人员提起的消费投诉,监管部门不予受理。保险消费者就保单问题需向保险公司咨询反映情况的,需直接联系保险公司询问协商解决,而非让不法分子非法代为投诉并从中牟利。保险“恶意投诉”人捏造事实,采取“恶意投诉”方式为消费者“维权”的行为,违背诚信、突破法律底线,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正常的保险经营秩序,消费者应当通过合法渠道,理性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是保障个人资金安全,勿轻信高收益承诺。部分不法分子打着为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的旗号,在诱骗保险消费者退保后转而购买其代理销售的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并从中牟利。广大保险消费者需增强自我风险防范意识,不轻信高收益承诺,避免资金损失。
四是勿轻信传播虚假信息。当前自媒体平台门槛低、发布主体多、缺乏内容审核,消费者在接收此类非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时,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自身权益受侵害。消费者对于保险“恶意投诉”虚假信息,请勿轻信传播。
保险合法退保怎么办?尽量犹豫期内退
保险投保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合同行为,一份保险合同承担的是未来很多年的风险保障。但事实上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大多数人购买保险是因为身边从事保险销售的朋友或亲人的推销,也正因如此,部分投保人在选择保险时未加以比较,买到了并不适合自己的产品。如果您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合理合法的退保应该是怎样的呢?
优先在犹豫期内退保。每款产品都会有犹豫期,具体的犹豫期时间是根据不同的产品来定的,一般为10-20天。消费者在这个时间内可以再次决定是否要购买这款产品,还是想要换掉。在犹豫期内退保的话,一般不会产生任何费用,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最适合的止损机会。
↑图文无关 图据东方IC
如果超过了犹豫期,要退保又怎么办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15修订版)中的相关法律规定:超过犹豫期退保时,保险公司仅退还保单的现金价值。保单的现金价值是什么呢?说得通俗一点,我们每年所交的保费,保险公司在扣除管理费和风险保费之后,剩下的那部分钱会拿去做投资,这就形成了现金价值。在交保费的前期,现金价值是非常低的,因此,如果不是必须要退,一旦超过犹豫期,都会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不退保。
保险业内人士坦言,有两种情况适合选择退保,以便及时止损。其一是产品非常不合适,因为每个人对保险产品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产品本身与自己的保障需求非常不匹配,则建议退保重新选择产品。其二是保险产品存在问题,例如几年后交的保费就要比保障额度还要多,那么也建议尽早退保,及时止损。
红星新闻记者 田园
编辑 杨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