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论习惯的养成|德国垃圾分类的启示:从他律到自律

澎湃新闻

关注

原标题:论习惯的养成|德国垃圾分类的启示:从他律到自律


【编者按】
上海7月起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城市新时尚,你我新日常。澎湃评论部推出“论习惯的养成”,每天一篇,评论员、志愿者、大学生、小学生,小区业主,记录亲身经历,分享小诀窍,吐槽小烦恼,倾听真民声,寻求好建议,让垃圾分类从陌生变成习惯。


7月1日,上海正式实行垃圾分类。这一新政引发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探讨,也引起了远在异国的我的兴趣。我2016年到的德国,现于蒂宾根大学就读。我想谈谈有百余年垃圾分类历史的德国的做法,以及个人感受。如果有一两点能对上海,以及即将推行垃圾分类的国内城市有所启发,包括避开德国踩过的“坑”,就更好了。
一、总体情况:7大类、额外收费
德国日常生活中垃圾一般分为七大类:有机垃圾/生物垃圾(Biomüller)、废纸(Altpapier)、包装袋(Gelber Sack)、旧玻璃瓶类(Altglas)、特殊有毒垃圾(Sonderabfall)、剩余垃圾(Restabfall),以及大型废弃物(Sperrmüll)。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德国,分类处理垃圾不仅是政府强制,还需要额外缴费,乱扔垃圾被发现需要交罚款。
一般各住户家中都会有机垃圾桶和剩余垃圾桶,剩余垃圾的处理价格要高于有机垃圾。住户可根据自家的垃圾产生量来决定垃圾桶的大小,桶大小不同,费用也不同。
城市环卫局会定期上门清空垃圾桶,并在当天很早开始清理(约早上4-5点)。公寓住户必须在前一天将家里垃圾丢入对应垃圾桶,私人住宅住户须将自家垃圾桶拉到路边。若错过时间,垃圾就只能堆在家中,等待下一次了。
笔者所在城市2019年私人住宅有机垃圾处理年费,容量越大费用越高
笔者所在城市2019年私人住宅剩余垃圾处理年费
笔者所在城市2019年各垃圾回收时间表
在各居民小区设有废纸、旧玻璃瓶类和包装袋的收集桶。用户要扔这些垃圾,需要自己走到小区相应垃圾桶前丢弃。
这也让我想到,目前上海的垃圾回收,并没有向居民收费。政府在这一公共事业上,做了很多工作。这是很值得点赞的,很有人文关怀。
在具体操作上,上海的分类没德国这么细,居民操作的难度也小很多。因此,真正要做起来其实也没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难。这在初期是很对的路子。只有由简到繁、由易入难,才能让垃圾分类更好地坚持下去。
二、下面具体展开说。
1、有机垃圾(相当于上海的“湿垃圾”): 主要是可分解的厨余垃圾,包括室内植被、盆栽的土壤、剩面包、食物残渣、茶叶、水果皮等。此类垃圾是日常生产最多,倾倒最频繁的垃圾。
在德国,有机垃圾的处理比较自由,居民可以自由选择是否由环卫局上门收取(每周一次)。一般而言,家里有花园的居民会选择将此类垃圾填埋于花园作为肥料,既环保,又节省开销。
有花园的居民家中的有机垃圾存放点
不过,家中有花园的居(土)民(豪)毕竟是少数,家里没有花园的居民,则必须将有机垃圾送入自备或社区专门的有机垃圾桶,垃圾桶一般为绿色或棕色,桶身标有Bio字样。
我所在的学生公寓的有机垃圾桶
个人认为,对于有条件的家庭,将有机垃圾(湿垃圾)填埋做肥料的办法,在国内同样适用。
2、垃圾袋
在德国,垃圾必须用专门的有机垃圾袋装。市场上一般有两种符合要求的垃圾袋售卖:可降解塑料袋和纸袋。部分品牌还会在垃圾袋上标出有机垃圾具体分类,方便消费者准确分类。
考虑到目前国内市场上扔以普通不可降解垃圾袋居多,我认为,德国对垃圾袋的规定也非常值得上海和国内其他城市学习。既然已经在做分类了,当然有必要从源头上杜绝有机垃圾袋造成环境污染呢。可喜的是,据我所知,上海在这方面已经有所动作了。
强制推广,是因为有机垃圾袋比普通塑料袋贵,而这笔钱需要居民自己掏。如果不强制,人们必定会选择更便宜的普通塑料袋。
比如,下图中的绿色有机垃圾袋,价格为1.99欧/15只(15升容量),纸袋为0.99欧/10只(10升容量),相比普通的垃圾袋0.55欧/30只(25升容量),贵了一倍有余。而且有机垃圾易腐,纸袋和可降解垃圾袋不能长期存放,否则会破,最少也要2天一清理。按此消耗速度,购买有机垃圾袋将是个人垃圾处理消费大头之一。
可降解塑料袋(绿色)与纸袋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上海也规定要使用这种垃圾袋,居民势必会多增加一笔开销。有没有比较好的法子来抵消这笔费用?比如,上海不少小区和公共场合,会通过发垃圾袋的方式激励居民做分类,未来,将这些垃圾袋替换成可降解的,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3、其他
其他几类垃圾,除了环保部门的回收频次同样比不上上海外,在处理方式上大同小异,这里就略过了。不过,有些小细节,还是可以参考的。
比如,德国规定,旧玻璃瓶类垃圾的投放时间为每天的7-20点。因为玻璃瓶有声音,时间太早或太晚会打扰居民休息。
比如,在特殊有毒垃圾方面,德国很多公共场合都设置了回收点。我所在城市的DM(德国著名平价日化用品超市)前,就设置了电池和旧灯泡回收点。居民购物时就可以将这类垃圾投放,非常方便。这一点,国内的超市、商场等场所完全可以借鉴。
再比如,对于大型废弃物,德国每个城市都有机构专门负责上门收取。我所在的学生宿舍楼大门前贴有通知,一般每年上门收取一次。
还有一些特殊的垃圾,例如圣诞树也是一年一回收,时间在每年1月。不穿的旧衣服、鞋子,如果还能使用,就进入回收系统,具体回收点需要上城市官网查询。
另外,我要大大点赞的是,国内有一个做得比德国好的地方:环卫部门的回收频率。在德国,社区和家庭的有机垃圾桶,环卫局每周才清空一次。想象一下,垃圾在垃圾桶发酵一周后,那个味道和开盖后苍蝇齐飞的场面,简直不忍直视。而上海基本是每天一次,我每次扔这类垃圾,都得忍受那股恶臭和密密麻麻的小苍蝇。这时不得不感慨,全世界的清洁工作者辛苦了,以及上海人比我幸福多了。
三、一点感想
需要说明的是,德国垃圾分类做得好,是因为历经了漫长的自我进化之路。德国自1904年开始实施垃圾分类,距今115年,期间颁布了《废物避免产生和废物管理法》和《物质封闭循环与废弃物管理法》,来确保垃圾分类循环利用的有效实施。
借由外力的强制,让人养成意识和习惯,从而逐渐实现由他律变为自律,这是德国成功的路径,也是我国垃圾分类必须要走的过程。虽然一些人对“强制”有些微词,但不得不承认,面对人性固有的弱点,有时候必须要有外部强有力的约束,这在一项政策施行的初期尤其重要。
垃圾分类的确是一件细碎的事,但记住准则后,每人每天只需举手之劳,并不劳神费力。每个人的一点自律,就能更好将保护环境从口号落实到现实,何乐而不为呢?
上海开了个好头。我国的垃圾分类任重道远。但是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好的收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