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谈·动漫与政治①|《宇宙战舰大和号》去政治化“航迹”
原标题:扶桑谈·动漫与政治①|《宇宙战舰大和号》去政治化“航迹”
【编者按】
7月18日,一场大火烧毁了日本京都动画第一工作室,过去的所有画作和资料等全部被烧毁,世界为之哀恸。日本动漫的全球影响力于此可见一斑。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现实的日本动漫自然也会涉及政治内容。澎湃新闻“外交学人”去年曾推出“扶桑谈之日本漫画与政治”系列文章,通过5部以政治为主题的日本漫画展现日本战后几十年来的政治生态和风云变幻。今起将再度推出“扶桑谈·动漫与政治”系列文章,为读者奉上“动漫与政治的夏日祭”。更易为大众接受和喜爱的日本动漫又会折射出怎样的历史、政治与民意呢?
日本动漫在其国内和世界上都很受欢迎,原因之一是它不仅面向少年儿童,许多动漫作品对现实也有着深刻的反映,即使成年人也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与启迪。
日本动漫作品对现实的反映并非如镜面反射那样单纯地再现,它更像一面哈哈镜,对现实生活进行各种取舍、夸张与隐喻。商业动漫与试验性的前卫作品不同,必须考虑盈利,因此它对世相的反映绝不是编剧或导演的一厢情愿,同时也反映着受众群体的态度。
作为现实世界的一部分,政治当然也会在日本动漫作品中有所反映。作为政治的延续,以战争为主题的日本动漫作品也不在少数。出于商业利益考虑,现代日本动漫作品非常重视娱乐性,动漫里的战争更多是架空世界里的战争,但往往折射着现实中的历史、政治与民意。也就是说,战争主题的动漫作品是观众战争观、政治观与编剧、导演创作灵感的最大公约数。
《宇宙战舰大和号》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虽然讲述的是架空的科幻世界的宇宙战争,新旧两版本的对比却反映着日本年轻人对战争、历史和政治的态度变化。以日本年轻人为主体的观众反感军国主义、国家主义话语,对政治愈发不感兴趣,崇尚个性,这正是新版《宇宙战舰大和号》内容去政治化的最主要原因。
炙手可热的大IP《宇宙战舰大和号》
《宇宙战舰大和号》是于1974年10月至次年3月在日本读卖电视旗下各电视台播出的26集电视动画系列片,播出当时收视率并不理想,以至于原定更长的连载被缩短到半年,但重播和后续剧场版(即动画电影)上映时却赢得了不错的反响,被日本动漫业界誉为日本动漫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尤其是进入2010年代以后,各种重制与新剧场版制作接踵而至,这部动漫现在已成为日本科幻动漫作品中一个炙手可热的大IP,以至于主创团队的西崎义展和松本零士还曾为谁是原作者的问题对簿公堂。
1974年版《宇宙战舰大和号》 本文图片均为作者供图
《宇宙战舰大和号》的故事一语以蔽之,就是一群热血青年驾驶着“大和”号宇宙战舰与邪恶的外星人战斗,拯救地球乃至其他星球的故事。故事的主题虽是正义与和平,剧中“大和”号宇宙战舰的原型却是二战时日本海军建造的“大和”号战列舰。本作的创作者西崎义展和松本零士为什么要把剧中宇宙战舰的名称和外形设定为二战时的“大和”号战列舰呢?日本观众对这样一部动漫作品又究竟作何感想呢?通过对比新旧两个版本的作品,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
一以贯之地追求科幻世界“真实性”
首先,《宇宙战舰大和号2199》比1974年版《宇宙战舰大和号》更重视故事情节的内在合理性。也就是说,至少要让观众认可在剧中设定的技术条件下,事情的发展是合情合理的。
举例来说,在1974年版《宇宙战舰大和号》中,人类从获得“波动引擎”这一外星“黑科技”的设计图,到把这种引擎生产出来装上“大和”号飞船,只用了几天时间;而在新作中为了让生产周期更加合理,特意增加了一位人物,把与地球人类友好的伊斯卡达尔星的王族从1974年版的两姐妹变为2013年版的三姐妹,让这位多出来的人物在一年前带着“波动引擎”的图纸来到地球,这样建造进度“不科学”的问题就解决了。再比如,宇宙战舰的舰员招募从舰长“过家家”般临时找人,修改为提前进行系统培训;为了避免像旧作中那样让女主角森雪在飞船上兼职太多,新增了舰员来分担工作等。
《宇宙战舰大和号2199》中此类细节的修改众多,1974年版《宇宙战舰大和号》在当时已被认为是一部设定相当合理的“硬核”科幻作品,然而随着现代观众对科幻作品鉴赏能力的提高,原来的很多内容就显得不严谨,要被挑剔的观众吐槽了,许多设定的修改正是制片方为了追求作品设定的合理性,让本作成为更加“硬核”的科幻片而做的。
顺应时代潮流,剔除“昭和男儿”话语
经过经济的高度增长和长期的西化,现在的日本年轻人普遍对政治提不起什么兴趣,尤其对必须战死才能体现男子汉尊严之类的“昭和男儿”式的武士道话语嗤之以鼻,就连自卫队带着武器在街上穿过都会遭人投诉。因此,《宇宙战舰大和号2199》也对旧版中一些带有“昭和男儿”气息的台词进行了修改或删除。
1974年版《宇宙战舰大和号》的第一集中,沖田舰长带着地球舰队与外星人交战,眼看舰队就要全军覆没,只剩下沖田自己的旗舰和男主角的哥哥古代守指挥的一艘护卫舰,沖田舰长下令撤退。这时古代守却不愿撤退,在发表了一番什么才是男子汉的慷慨陈词之后,驾着自己的飞船冲向外星舰队。
对于古代守“在这里撤退的话就无法面对死去的战友”的说法,沖田舰长劝说道“在这里全军覆没的话就没人保护地球了,为此,即使忍辱负重也要活下去”,而古代守却反驳道“男子汉不是应该战斗到底,多消灭几个敌人,最后战死吗?”。
这样的争论在《宇宙战舰大和号2199中》发生了变化,得到撤退的命令时,古代守以掩护沖田舰长的旗舰撤退为由拒绝撤退,台词也发生了翻转,反而是古代守劝说沖田舰长“如果你死了就没人保护地球了”。
可见,新版作品中的古代守已经从一位思想保守的“武士”成长为一位开明的进步青年,《宇宙战舰大和号2199》对即使没有实际意义也要战死的“昭和男儿”式武士道话语进行了删减和修改,剧中角色不再侃侃而谈男子汉就该战死的道理,而是为了掩护旗舰撤退保存反击的火种不得不选择留下。
除此以外,《宇宙战舰大和号2199》还把剧中所有人的军衔从旧日本海军的少佐、少尉等改成了了自卫队式的三佐、三等陆尉等,把1974年版中对“大和”号战列舰的历史介绍也取消了。总之,《宇宙战舰大和号2199》尽量删除和改编了任何与二战历史或意识形态有关的内容,尽量避免给观众造成灌输不合时宜的旧思想的印象,以顺应时代的潮流。
远离军国主义的《宇宙战舰大和号》才受欢迎
既然制片方如此重视科幻的质量,煞费苦心地要“去政治化”,为何在宇宙战舰的名称和外形上不同旧日本海军的“大和”号战列舰撇清关系呢?
按照剧中的设定,之所以飞船外形酷似“大和”号,是为了在建造阶段掩人耳目,不让敌对的外星人察觉,于是在当时已经干涸的九州海底把建造中的飞船伪装成沉没的“大和”号的样子。当然,这只是作品世界观中的自圆其说,要说制片人和导演把飞船设定成“大和”号模样并使用同一名称的理由,简而言之,其实就是为了“蹭热度”。1974年当时和现在的《宇宙战舰大和号》忠实支持者们虽然不关心政治,但他们并不讨厌“大和”号本身。
1974年播出的《宇宙战舰大和号》,其热衷的支持者主要是1955年以后成长起来的“新人类”,它们与亲历战争的老一辈以及战后婴儿潮出生的长辈都不同,从记事开始,日本就已不是战后废墟的模样。他们成长的年代是一个科技爆发的年代,美苏在激烈的太空争霸中你追我赶,先后向月球发射了探测器,1969年美国还率先实现了载人登月。在这个大环境下,《铁臂阿童木》、《铁人28号》等日本科幻动漫作品的里程碑陆续出现,《宇宙战舰大和号》也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宇宙战舰大和号》的“粉丝”们如前所述,对政治不那么关心,不爱听什么“为了国家”、“为了天皇”之类的口号,但是对“大和”号这个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战列舰却有着一种近似自豪感的感情。
众所周知,以1853年美国黑船叩关为开端,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日本被迫卷入以近代条约体系为核心的国际关系中。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更是主动融入西方国家建立的秩序中去。然而在1921年的《五国海军条约》中,却规定美英日的主力战舰吨位比例限定为5:5:3,这使日本感到自己如此主动融入西方列强构建的条约体系,按照他们的游戏规则办事,到头来却仍然被视为二等公民,内心非常不平衡。于是想出了“以质取胜”的办法,悄悄建造有史以来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可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这个“宝贝疙瘩”却没起到什么作用,当时的海战已由之前的大舰巨炮模式悄然向航母舰载机争夺制空权的模式转变,1945年4月7日,在日本军国主义者孤注一掷的海上“特攻”中,“大和”号被美军舰载机击沉于九州外海。
正因为这样的历史,亚洲受害国家的人民对日本海军的旭日旗,军舰舰艏的天皇菊花纹章,以及以风花雪月和古国名(编注:此处的“国”指日本奈良时代设置的地方行政区划,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州)等命名的日军舰艇大多没有什么好感。
7月18日,一场大火烧毁了日本京都动画第一工作室,过去的所有画作和资料等全部被烧毁,世界为之哀恸。日本动漫的全球影响力于此可见一斑。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现实的日本动漫自然也会涉及政治内容。澎湃新闻“外交学人”去年曾推出“扶桑谈之日本漫画与政治”系列文章,通过5部以政治为主题的日本漫画展现日本战后几十年来的政治生态和风云变幻。今起将再度推出“扶桑谈·动漫与政治”系列文章,为读者奉上“动漫与政治的夏日祭”。更易为大众接受和喜爱的日本动漫又会折射出怎样的历史、政治与民意呢?
日本动漫在其国内和世界上都很受欢迎,原因之一是它不仅面向少年儿童,许多动漫作品对现实也有着深刻的反映,即使成年人也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与启迪。
日本动漫作品对现实的反映并非如镜面反射那样单纯地再现,它更像一面哈哈镜,对现实生活进行各种取舍、夸张与隐喻。商业动漫与试验性的前卫作品不同,必须考虑盈利,因此它对世相的反映绝不是编剧或导演的一厢情愿,同时也反映着受众群体的态度。
作为现实世界的一部分,政治当然也会在日本动漫作品中有所反映。作为政治的延续,以战争为主题的日本动漫作品也不在少数。出于商业利益考虑,现代日本动漫作品非常重视娱乐性,动漫里的战争更多是架空世界里的战争,但往往折射着现实中的历史、政治与民意。也就是说,战争主题的动漫作品是观众战争观、政治观与编剧、导演创作灵感的最大公约数。
《宇宙战舰大和号》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虽然讲述的是架空的科幻世界的宇宙战争,新旧两版本的对比却反映着日本年轻人对战争、历史和政治的态度变化。以日本年轻人为主体的观众反感军国主义、国家主义话语,对政治愈发不感兴趣,崇尚个性,这正是新版《宇宙战舰大和号》内容去政治化的最主要原因。
炙手可热的大IP《宇宙战舰大和号》
《宇宙战舰大和号》是于1974年10月至次年3月在日本读卖电视旗下各电视台播出的26集电视动画系列片,播出当时收视率并不理想,以至于原定更长的连载被缩短到半年,但重播和后续剧场版(即动画电影)上映时却赢得了不错的反响,被日本动漫业界誉为日本动漫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尤其是进入2010年代以后,各种重制与新剧场版制作接踵而至,这部动漫现在已成为日本科幻动漫作品中一个炙手可热的大IP,以至于主创团队的西崎义展和松本零士还曾为谁是原作者的问题对簿公堂。
1974年版《宇宙战舰大和号》 本文图片均为作者供图
《宇宙战舰大和号》的故事一语以蔽之,就是一群热血青年驾驶着“大和”号宇宙战舰与邪恶的外星人战斗,拯救地球乃至其他星球的故事。故事的主题虽是正义与和平,剧中“大和”号宇宙战舰的原型却是二战时日本海军建造的“大和”号战列舰。本作的创作者西崎义展和松本零士为什么要把剧中宇宙战舰的名称和外形设定为二战时的“大和”号战列舰呢?日本观众对这样一部动漫作品又究竟作何感想呢?通过对比新旧两个版本的作品,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
2013年4月至9月,日本TBS电视台播出了《宇宙战舰大和号2199》,这部作品正是1974年版《宇宙战舰大和号》的重制版。除了运用上世纪70年代还没有的3DCG等新技术、人物外观按照现代的日本动漫风格重新设计以外,两部作品在内容上也有明显区别。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新作比旧作更重视故事情节的合理性;新作基本剔除了旧作中“昭和男儿”式的武士道话语。
《宇宙战舰大和号》1974年版(左)与2013年版男女主角形象对比一以贯之地追求科幻世界“真实性”
首先,《宇宙战舰大和号2199》比1974年版《宇宙战舰大和号》更重视故事情节的内在合理性。也就是说,至少要让观众认可在剧中设定的技术条件下,事情的发展是合情合理的。
举例来说,在1974年版《宇宙战舰大和号》中,人类从获得“波动引擎”这一外星“黑科技”的设计图,到把这种引擎生产出来装上“大和”号飞船,只用了几天时间;而在新作中为了让生产周期更加合理,特意增加了一位人物,把与地球人类友好的伊斯卡达尔星的王族从1974年版的两姐妹变为2013年版的三姐妹,让这位多出来的人物在一年前带着“波动引擎”的图纸来到地球,这样建造进度“不科学”的问题就解决了。再比如,宇宙战舰的舰员招募从舰长“过家家”般临时找人,修改为提前进行系统培训;为了避免像旧作中那样让女主角森雪在飞船上兼职太多,新增了舰员来分担工作等。
《宇宙战舰大和号2199》中此类细节的修改众多,1974年版《宇宙战舰大和号》在当时已被认为是一部设定相当合理的“硬核”科幻作品,然而随着现代观众对科幻作品鉴赏能力的提高,原来的很多内容就显得不严谨,要被挑剔的观众吐槽了,许多设定的修改正是制片方为了追求作品设定的合理性,让本作成为更加“硬核”的科幻片而做的。
顺应时代潮流,剔除“昭和男儿”话语
经过经济的高度增长和长期的西化,现在的日本年轻人普遍对政治提不起什么兴趣,尤其对必须战死才能体现男子汉尊严之类的“昭和男儿”式的武士道话语嗤之以鼻,就连自卫队带着武器在街上穿过都会遭人投诉。因此,《宇宙战舰大和号2199》也对旧版中一些带有“昭和男儿”气息的台词进行了修改或删除。
1974年版《宇宙战舰大和号》的第一集中,沖田舰长带着地球舰队与外星人交战,眼看舰队就要全军覆没,只剩下沖田自己的旗舰和男主角的哥哥古代守指挥的一艘护卫舰,沖田舰长下令撤退。这时古代守却不愿撤退,在发表了一番什么才是男子汉的慷慨陈词之后,驾着自己的飞船冲向外星舰队。
对于古代守“在这里撤退的话就无法面对死去的战友”的说法,沖田舰长劝说道“在这里全军覆没的话就没人保护地球了,为此,即使忍辱负重也要活下去”,而古代守却反驳道“男子汉不是应该战斗到底,多消灭几个敌人,最后战死吗?”。
这样的争论在《宇宙战舰大和号2199中》发生了变化,得到撤退的命令时,古代守以掩护沖田舰长的旗舰撤退为由拒绝撤退,台词也发生了翻转,反而是古代守劝说沖田舰长“如果你死了就没人保护地球了”。
可见,新版作品中的古代守已经从一位思想保守的“武士”成长为一位开明的进步青年,《宇宙战舰大和号2199》对即使没有实际意义也要战死的“昭和男儿”式武士道话语进行了删减和修改,剧中角色不再侃侃而谈男子汉就该战死的道理,而是为了掩护旗舰撤退保存反击的火种不得不选择留下。
除此以外,《宇宙战舰大和号2199》还把剧中所有人的军衔从旧日本海军的少佐、少尉等改成了了自卫队式的三佐、三等陆尉等,把1974年版中对“大和”号战列舰的历史介绍也取消了。总之,《宇宙战舰大和号2199》尽量删除和改编了任何与二战历史或意识形态有关的内容,尽量避免给观众造成灌输不合时宜的旧思想的印象,以顺应时代的潮流。
远离军国主义的《宇宙战舰大和号》才受欢迎
既然制片方如此重视科幻的质量,煞费苦心地要“去政治化”,为何在宇宙战舰的名称和外形上不同旧日本海军的“大和”号战列舰撇清关系呢?
按照剧中的设定,之所以飞船外形酷似“大和”号,是为了在建造阶段掩人耳目,不让敌对的外星人察觉,于是在当时已经干涸的九州海底把建造中的飞船伪装成沉没的“大和”号的样子。当然,这只是作品世界观中的自圆其说,要说制片人和导演把飞船设定成“大和”号模样并使用同一名称的理由,简而言之,其实就是为了“蹭热度”。1974年当时和现在的《宇宙战舰大和号》忠实支持者们虽然不关心政治,但他们并不讨厌“大和”号本身。
1974年播出的《宇宙战舰大和号》,其热衷的支持者主要是1955年以后成长起来的“新人类”,它们与亲历战争的老一辈以及战后婴儿潮出生的长辈都不同,从记事开始,日本就已不是战后废墟的模样。他们成长的年代是一个科技爆发的年代,美苏在激烈的太空争霸中你追我赶,先后向月球发射了探测器,1969年美国还率先实现了载人登月。在这个大环境下,《铁臂阿童木》、《铁人28号》等日本科幻动漫作品的里程碑陆续出现,《宇宙战舰大和号》也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宇宙战舰大和号》的“粉丝”们如前所述,对政治不那么关心,不爱听什么“为了国家”、“为了天皇”之类的口号,但是对“大和”号这个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战列舰却有着一种近似自豪感的感情。
众所周知,以1853年美国黑船叩关为开端,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日本被迫卷入以近代条约体系为核心的国际关系中。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更是主动融入西方国家建立的秩序中去。然而在1921年的《五国海军条约》中,却规定美英日的主力战舰吨位比例限定为5:5:3,这使日本感到自己如此主动融入西方列强构建的条约体系,按照他们的游戏规则办事,到头来却仍然被视为二等公民,内心非常不平衡。于是想出了“以质取胜”的办法,悄悄建造有史以来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可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这个“宝贝疙瘩”却没起到什么作用,当时的海战已由之前的大舰巨炮模式悄然向航母舰载机争夺制空权的模式转变,1945年4月7日,在日本军国主义者孤注一掷的海上“特攻”中,“大和”号被美军舰载机击沉于九州外海。
正因为这样的历史,亚洲受害国家的人民对日本海军的旭日旗,军舰舰艏的天皇菊花纹章,以及以风花雪月和古国名(编注:此处的“国”指日本奈良时代设置的地方行政区划,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州)等命名的日军舰艇大多没有什么好感。
即使日本方面,日本国民也受够了战争之苦,因此哪怕动漫制片方也不愿意冒惹怒日本观众的风险,在拍摄《宇宙战舰大和号》时,舰艏的菊花纹章就被取消了,在重制时更是对“昭和男儿”式武士道话语等进行了彻底的删除和修改。现在日本年轻人虽然大多不关心政治,反感“昭和男儿”式的武士道话语,但是他们对日本曾经拥有的工业能力和一流装备却怀有一种自豪感。这两种情感在他们心中是并存的,这也是为什么以“大和”号为IP的动漫作品只要远离军国主义忠君爱国的意识形态,不但不被日本观众嫌弃,反而非常受欢迎的原因所在。
(须军,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