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不仅仅是五届中学生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高端论坛——北京师大二附中多角度全方位探索传统文化育人

北京师范大学

关注

原标题:不仅仅是五届中学生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高端论坛——北京师大二附中多角度全方位探索传统文化育人


“郁郁华夏,礼穆文昌。慎独修身,情怡性旷。齐家治国,德泽一方。取文化之精粹,固蔚然之新邦。华夏风振,万古德光……”


7月18日,清晨的国子监绿树葱茏。由北京师大二附中四名同学领诵,来自全国39所中学的200余名学生在孔子像前晨起诵读:“心正而后身修,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文化论坛开幕仪式 学生晨起诵读


晨曦书影中,由北京师大二附中主办的第五届中学生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高端论坛拉开帷幕,青年学子们在齐读共诵、参观考察、聆听报告、论坛交流等各项活动中感受中华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永恒魅力。该论坛每年都会邀请全国多所学校共同参与,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旨在创造中学生共同学习、交流、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平台。


国子监礼庙慕学


五校联合演出京味话剧《枣树》


聚焦核心素养浸入、融合、建构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建构学生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内容。在当前深化高中新课程改革和推进素养教育的背景下,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影响学生的言行中、融入学生的文化基因中,是基础教育亟须加强的问题。


师生都愿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


近年来,北京师大二附中深耕课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以综合性、实践性、深刻性为特征,不断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探索。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综合和提升,需要在继承中创新。校长曹保义认为,知识是发展核心素养的载体,脱离了知识的学习发展核心素养是“无米之炊”,同时单纯的知识的积累,也不能自然形成相应的素养,只有将解决真实问题与做人做事统一起来,才有利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开展文史哲联合教学


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综合和长期的过程,每一个学科都有其对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共性贡献与个性贡献。从每一门学科浸入,从每一位教师做起,通过学科课程教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人心,这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这对于满足青年一代成长成才之需,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人文学科教学方面,北京师大二附中相继推出了新型的教学方式,其中包括高中语文专题教学、文史哲跨学科联合教学、名著阅读联合教学等。文史哲联合课程的开发,正是源于各个学科对阅读的重视。据介绍,该课程从2016届开始探索,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文本阅读为中心,引导学生联系多学科的知识,从不同角度理解核心概念,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经过整理和提升用文字表达观点和感受。通过文史哲联合阅读和专题教学,使学生们不只局限于记住某一知识,而是探寻概念的真正内涵。基于多年的课程开发和教学形式变革的探索和积累,北京师大二附中的《普通高中人文社会学科课程开发与教学变革》在2017年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学拼活字印刷


学做拼斗拱


文化寻根之旅追溯、体会、传承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在“构建全面培养体系”中强调,突出德育时代性,“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品德教育”,“突出思想政治课关键地位,充分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积极开展主题教育、仪式教育、实践教育等活动”。而在社会实践中让学生们追根溯源,充分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高中阶段生动有效、必不可少的德育课程。


北京师大二附中对于中学生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探索,不止于知识层面,更带领学生追溯文化本源,开展生动社会实践,深入历史文化名城,探索与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意蕴与价值。


学生学习航天精神 誓言将来飞得更高


在酒泉东风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思前贤


学校自1995年坚持开展特色文化社会实践,为学生创造更加立体的文化体验。比如酒泉-敦煌线的学生赴往甘肃省酒泉市,履戈壁绿洲,悟东风精神。驻足在烈士纪念碑群前,学生们真正体会到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他们感慨,“酒泉,这个承载着无数航天梦想的地方,永远闪耀着璀璨的中华文化的时代光芒,去的值!”李峻巍同学说,“脚下的戈壁绿洲曾是只有荒凉与静寂的沙漠,一片片胡杨树是用汗水灌溉的,这里人说胡杨可活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其实这里的精神又何尝不是呢?”


黄帝陵恭读祭文


学西安汉唐文化 观春秋文明重器


秦汉唐文化线的学生赴往西安,重走巍巍秦汉路,领略盛唐恢宏背后的文脉绵长。秦皇的兵马俑,汉唐的盛世歌,明清的古城墙,让学生找寻自我的归属与认同,感受天地的力量与自由。“我们寻找自己从何而来,在黄帝陵追溯炎黄子孙的五千年根基,使心灵得到洗涤和安宁。一个个遗迹,一件件文物,背后是沧海桑田的变迁和发展。我们在凝望历史的同时应学会展望未来,传承永恒的经典,创造属于我们的时代。”文化寻根之旅让王于歌同学发出这样的感叹。


徽文化体验宣纸制作


徽文化体验学生笔记


据了解,该校每年都要在秦汉唐文化、徽文化、酒泉敦煌文化、晋文化、中原文化等文化考察实践路线中,选择三条路线组织学生开展特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根本,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纽带,也是立德树人的精神食粮,学生们在学习与体悟中华文化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成长、成人。


品牌高端论坛 展示、传播、创新


迄今为止,由北京师大二附中发起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高端论坛已成功举办四届。“文字之美”“家道共话”“导德齐礼”“明利尚义”等各届论坛的主题确立,都融入了学校教师尝试以中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传播的精心研究与思量。


学生论坛群英荟萃叙见解


第五届论坛主题为“修身明志”,古之君子之道,今之青年之行。本届论坛正以此为题,探寻当下时代发展中,修身应该立意高远还是立足平实;明志应立足自身优势还是立足国家需要;想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关键在于修身还是在于明志?该怎样修身才能变得更好?应该确立怎样的志向?一个个问题的抛出,都在等待一批批优秀的青年来解答。


曲水流觞即兴作诗


在成都市第八中学校贾茗浩同学看来,“青年人立德修身,就是要修养家国情怀,做有德青年。何以明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重大的时代使命,应该牢记读书学习是个人成长成才明志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小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断的勤奋学习,从外界获取新的知识,做有志青年。作为新时代下的新青年,我们要以立德为修身,以勤学为明志,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而终身奋斗。”“修身,是对自我的反省,是对自身层次的提升;明志,是对本心的坚守,是对自身理想的坚守。”青海师大附中庞李若云同学也讲出了自己对于修身明志的理解。云南玉溪一中学生李远说,“修己身,首先便是要达到成就自我的境界;之后便要达到成就他人的境界;最后便要达到成就天下的境界。”


论坛文化讲座深受同学欢迎


清华大学彭林教授为同学展示古代礼仪变迁


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寄语同学们学好中国传统文化


本届论坛邀请了多位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师生对话。今年是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论坛还特别邀请航母专家述说我国坚固的海上国防,引导青年学生立报国之志。此外,论坛通过展览、辩论等多种活动形式,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带动更多青年自觉锤炼品格、勇立时代潮头,共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任,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