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旱塬上开满致富花

西安晚报

关注

原标题:旱塬上开满致富花





  7月,小金村种植的各种花卉竞相开放。


  韩养权在地里种植了松树苗


  小金村第一书记刘新平(右)与贫困户韩养权讨论花椒种植

湛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白云蓝天下,大片的石竹花、金菊花、黄芪花组成的海洋,托浮着这个安静的村庄……7月8日,从西安驱车两小时后,一条两边绿树红花的柏油路,把记者引进了屋舍俨然、鸡犬相闻的小金村。

地处骊山深处的小金村,是地质灾害滑坡危险点,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共659户2495人。由于地形限制,小金村并没有因为它的名字而多“金”。很多年来,贫穷就像一根深深扎进农村土壤的老树,靠群众单打独斗很难拔除。随着党和政府脱贫攻坚的持续深入,这个古老的村庄通过产业发展焕发出了致富新活力。

花椒套种鲜花  一块地挣出两份钱

今年66岁的杨民生患有高血压和大骨节病。其老伴患有乳腺癌,2015年做手术化疗花去了六七万元,是一个典型的因病致贫家庭。2017年6月,小金村致富带头人外出考察花椒种植项目,并通过“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群众主动参与”的方式,在小金村官南、官北两组建成1200亩花椒产业示范园。

为缓解家庭贫困的状况,杨民生也参与其中,种植了一亩五分地的花椒。“由于地处丘陵,种庄稼只能靠天吃饭,粮食一年只能收一料,收成好的时候一亩地挣700多元,不好的时候400元也不到。”杨民生说,“我种植的花椒苗子是政府从韩城引进的大红袍,免费发放给群众,一亩地有70株苗木,这也让我更有信心把它养好。”

为解决花椒产业前三年无收入的问题,小金村引导群众在花椒园套种金菊、石竹等短期见效经济作物,并与绿化公司签订了长期供销合同。目前参与种植农户300余户,其中党员户32户,贫困户30户,仅金菊、石竹每亩平均收益约2000元,三年后花椒成熟,群众一块地将挣两份钱,收益将进一步提高。

“目前小金村发展花椒种植1900余亩,林下套种石竹80亩,花椒成熟后光靠村民晾晒,不仅影响品质,而且达不到效果。”经过长远考虑,小金村党支部书记王卫亭计划在村里建设烘干房,“花椒采摘下来,通过烘干炉24小时烘干后,不仅安全而且绿色,再加上简单的包装,对群众而言,花椒的销路有了保障,群众的收益也会提高。”

土地上培育“新希望”

曾经的荒坡地,如今放眼一片绿。如何依据山地的实际情况,带领村民致富,成为了王卫亭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多次走访山西、湖北等地,跑遍蓝田、周至等山区,深入调研学习,2008年小金村开始重点发展育苗产业,栽植核桃、白皮松等,并增加了合欢、红叶李等稀有苗木。

家住张东组的韩养权患有大骨节病将近30年,走路不方便。有两个儿子上学,家庭花费较大。在政府的引导下,2010年韩养权种植了一亩四分地的核桃树苗,经过村里的培训和专家的指导,苗木长成后,经过两年时间的销售,核桃树苗给他带来了21000元的收入,让他心里乐开了花,随后韩养权又尝试种植松树苗等,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想办法改善贫困的状态。

在小金村官南官北产业园,小金村第一书记刘新平指着一株苗木告诉记者:“红叶李一棵今年能卖到4~7元不等。旁边种的中槐,一棵也能卖1.3元,仔细算下来,一亩中槐也可以赚1万元。”

据了解,目前小金村的育苗基地和杂果栽植形成了一定规模,其中发展以培育红叶李树、侧柏、油松和白皮松等育苗产业600多亩,主要用于城市的园林绿化,部分苗木也销往周边区县及铜川、陕北等地。此外,小金村种植的以核桃为主的杂果已有600余亩,产业种植也初见成效。

旱塬上开满“致富花”

门前菊花盛开,屋后蔬菜满园……走进张丽娜的家中,虽然陈设简朴但却整洁、温馨。“两年前的这里和现在可是天差地别哩!”脱贫后的张丽娜告诉记者,之前的土木房子住了将近30年,一侧墙倾斜了,还要用柜子顶着,屋子里到处存在安全隐患。2017年在政府危房改造政策的帮扶下,张丽娜家盖起了新房子,72平方米的两室一厅虽不算太大,但却给了家人一个遮风避雨的港湾。住进干净明亮的房子,张丽娜时刻盘算着如何脱贫致富。

为解决生活困境,在小金村扶贫工作的带动下,张丽娜在花椒地套种起菊花。说起种菊花张丽娜有说不完的话,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我种了一亩金菊,收了大概200多斤,每斤菊花市场价按15元计算,就有3000多元收入。”张丽娜说,“我大女儿在上学,小女儿要吃奶粉,这笔钱对我来说很重要,减轻了我的家庭负担。”

如今,张丽娜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她说:“住进新房,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丈夫在外打工,我也不能闲着,通过一家人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据了解,目前小金村已种植金菊、车轮菊、松果菊、黄菊等多种菊花品种。去年小金村种植金菊400亩,收入有15万~16万元。王卫亭介绍说,下一步小金村会进一步扩大菊花的种植面积,等到形成一定规模后,他们将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更多游客来此游览观光。

笤帚厂编织新生活

“选高粱穗、去籽粒、缠绑……”经过多道程序,一把笤帚在韩养权的手里编织完成。2017年小金村笤帚加工厂建成,为了增加贫困户的收入,韩养权被吸纳到笤帚厂工作。“村上发展集体经济,办了企业,优先考虑我们贫困户,在家门口,我一月就能收入1300元。”和其他贫困户一样,今年60岁的韩生成也到笤帚厂绑笤帚。“我一天绑30~35件笤帚,绑一件笤帚挣2元,一天也挣60~70元。”韩生成说。

“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结合高粱生长周期短的实际,我们鼓励贫困群众栽植高粱,并统一收购,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王卫亭介绍说,2018年,在原有的70平方米生产厂房基础上,小金村投入资金20万元,将笤帚加工厂房扩建200平方米,提升加工产能。此外,笤帚厂发展成规模后还将进一步依托市场需要,逐步向方便、实用的塑料笤帚等方向转变。

截至目前,笤帚厂实现产值10万元,吸纳了十多名群众就业,其中4名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月帮助群众增加工资性收入人均约1500元,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小金村加大笤帚销售力度,实现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据了解,2018年小金村脱贫33户113人,目前尚未脱贫的有6户9人。“小金村地处山区,林区面积大,受条件限制,必须跳出地域思维向外发展。”小金村第一书记刘新平介绍说,“我们将齐心协力,通过产业增收,壮大集体经济,多方面增加群众收入,让贫困人口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   文/图 记者黄晓巍 陈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