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西川、夏雨、陈粒,他们这样“看”日本

澎湃新闻

关注

原标题:西川、夏雨、陈粒,他们这样“看”日本


如今,旅行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节假日或每年的休假都会来一场或远或近的旅行。而以旅行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和纪录片也多了起来,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创新难度愈来愈大。纵然如此,6月27日播出的文化旅行纪录片《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下文简称《是奇迹啊》)还是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它将旅行与阅读结合起来,以书籍为指引,展开一场日本文化溯源的“旅读”。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海报
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这几年来日本一直是国人境外游的热门目的地。几天前,日本观光厅刚公布了一组数据,2018年访日游客达3119万,总消费超4.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875亿元),突破历史纪录,中国游客贡献最大。去年访日中国内地游客数量达838万人,占比26.9%,总消费规模也是夺得第一,达1.54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87亿元),占比34.4%。国人到日本游玩以及买买买有多种多样的原因,比如国人经济水平的提升、日本服务业的发达、国内小长假的拥堵、中产阶层对精致消费的需求等等。
但《是奇迹啊》的日本游则是一种文化观察式的出发点:它聚焦的日本,不是旅游攻略中那个永远干净、文明、熨帖的日本,也不是日本动漫迷自带粉丝滤镜折射出来的那个神奇彼岸,它聚焦的是以日本为研究对象的专业书籍里的日本——一个社会学意义和学理意义上的日本。
换句话说,《是奇迹啊》是以“阅读”为旅行指南,以“旅行”进行书籍阅读。合并起来就是“旅读”:在阅读中旅行,在旅行中阅读。“旅读”的立意,虽然有较高的接受门槛(的确没有几个人把理论著作当做旅游指南),但它是行得通的,因为阅读和旅行有着诸多共通之处。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旅行都被视为修正、增加、深化我们对世界与人生认知的重要途径。
虽然国内很流行“二次元”的说法,但节目中的日本人提到,日本没有二次元的概念和意识。这修正了我们的认知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这个充满文艺气质的标题,正是来自于三个名家对书籍的褒扬。“面包”的意象出自高尔基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扑在书上好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空气”的意象出自科罗廖夫的“人离开的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奇迹”的意象还是出自高尔基,“书,要算是人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这三个意象同样适合于形容旅行——当我们不只是把旅行当做一种娱乐消遣或者血拼海购,而把它当一本书来阅读的时候。
纪录片的片名由来
《是奇迹啊》的三个旅读者是诗人西川、演员夏雨和歌手陈粒,他们仨每一期都携带三本不同的书,也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年龄段和三种不同视角。西川是60后,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很多人都是在文学史和诗歌里听过西川的名字,这一次一档中等规模制作的纪录片竟然邀请他做主要嘉宾,挺大胆也挺值得鼓励的。
西川兼具老年人和高级知识分子两重身份。在首期节目中,他携带的书籍是荷兰学者伊恩·布鲁玛的《日本之镜》,该书通过对日本神话传说、电影、戏剧、文学、艺术等,解释日本民族极端且矛盾的文化特性。西川以该书为指引观察日本的二次元文化,一个老年学者闯入年轻人的虚拟世界,是一种次元壁的打破,不免有强烈的反差,甚至还有一点喜感。
诗人西川读的是《日本之镜》,寻找日本人热爱二次元之谜
夏雨是70后,他的身份是漫画迷和日本迷,他小时候深受日本漫画大师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影响,夏雨此前也来过日本十几次。但还是头一回带着一本书,这让夏雨对日本的观察既熟悉又陌生。夏雨携带的书籍是英国学者保罗·格拉维特全方位展现日本漫画崛起历程的《日本漫画60年》,他想追索影响几代人的日本动漫如何起源。
演员夏雨读的是《日本漫画60年》,探索日本漫画创作动力的来源
身为90后,陈粒代表着年轻人的视角。陈粒本身就是一个资深游戏玩家,学生时代曾经为了玩游戏不眠不休。游戏提供了一个“天堂”般的想象,让人快乐让人沉迷,可矛盾的是,日本年轻人的自杀率又居高不下。陈粒想通过日本学者井上理的《任天堂哲学》找到答案。
歌手陈粒读的是《任天堂哲学》,解密日本游戏天堂与高自杀率之间的矛盾
“旅读”的形式带来了不少争议。比如对于纯粹想看一档旅游节目的观众而言,“旅读”就显得故作深刻、矫揉造作。而如果仅仅是把旅游当做书籍的“图解”,“按图索骥”,那么旅途的意义也就窄化了,就像阿兰·德波顿 在《旅行的艺术》中批评的那样:“我们专注于一个地方的图片和文字描述时,往往容易忘记自我……并没有想到眼睛其实是和身体,以及在旅行中相伴相随的我们的心智密不可分的;而且在很多情形下,由于它们的在场,我们眼之所见便部分、甚至全部地失去了意义。”
但要求一档纪录片面面俱到也是困难的,总体而言,《是奇迹啊》是还不错的尝试。虽然依旧是旅行,但“旅读”的概念让整个旅途显得与众不同了——它集合了旅游与阅读的部分优点,既有旅游的鲜活、轻快、美好,让阅读不只是“纸上谈兵”;又有阅读的沉潜、反思和深度,让旅游不只是“浮光掠影”。
豆瓣短评上有不少人表示,通过节目更深刻了解和理解了日本文化,并获得启示。像陈粒实地探访日本“自杀海岸”,让我们发现游戏也无法纾解全部的现实之困,只有在现实中才能解决现实问题。
而让笔者有所感触的,是诗人西川对二次元的观察。他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以诗人和学者敏锐和深刻的视角,对二次元文化提出了可能令年轻人感到不适却又不安的提问:二次元提供的是虚拟的天堂,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与天堂有关,与地狱没有关系,那“人间炼狱”又与谁有关?二次元在国内也有庞大的拥护者,对二次元的省思,最终也抵达了我们每个人,我们在检视日本文化的同时,也是在检视我们自身。认可“存在即合理”,与反思存在并不矛盾。
西川分析日本的虚拟偶像都是少男少女,以及一部分日本人热爱二次元的原因
西川以局外人的身份提供了一个省思的视角
但《是奇迹啊》也有不少差评,一方面是对前文提到的“旅读”概念的批评,另一方面在于对节目纪录片定位的质疑。如今综艺节目和纪录片有相互渗透的趋势,综艺节目大量利用纪录片纪实的元素,而纪录片也大量采用综艺节目的元素,比如对流程进行设计、使用花字、通过频繁高速的剪辑制造悬念、升级视听体验,让纪录片免于流水账式的枯燥、沉闷、平淡。综艺元素的使用固然让纪录片有更多受众,甚至得以出圈(比如《早餐中国》),但它带来的问题是:无论是设定、剪辑还是花字,都在无形中引导了观众的价值倾向,纪录片本身最宝贵的纪实属性被淡化甚至被遗忘了。
《是奇迹啊》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你若说它是文化旅行的真人秀,也完全符合。因此,节目之外,纪录片与综艺节目的边界问题,仍待我们思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