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荆棘冠完好无损,钟楼怪人的家也还在

山西晚报

关注

原标题:荆棘冠完好无损,钟楼怪人的家也还在


巴黎圣母院位于巴黎最核心的西岱岛上,被认为是这座城市的地理中心和精神寄托,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每年吸引世界各地大批游客前来参观。这里不仅珍藏着大量13至17世纪的古老艺术品,其本身更是一件世界建筑艺术的极品,以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而闻名于世。
被火焰吞噬的巴黎圣母院里面收藏的文物让法国民众揪心。好在,巴黎圣母院主教帕特里克·肖维表示,圣母院内最重要的文物——耶稣荆棘冠和路易九世的一件长袍(即圣路易祭服)已经被成功抢救,“这两者对天主教徒来说非常重要,是在这场疯狂的悲剧中一个令人安慰的消息。”同时,被抢救出来的还有耶稣受难当天十字架的碎片和被钉入身体里的一枚钉子。
而在大火发生之前的4月11日,有16尊雕塑已经被从圣母院的尖顶里转移出来,以便进行修复。这16尊雕塑包括竖立于19世纪的“十二门徒雕像”,它们也因此逃过一劫。
另外,教堂内的三个大玫瑰窗、祭坛和十字架在火灾中都幸免于难。
在社交媒体上有传言称,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描写的加西莫多的居所——同样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南北两侧钟楼已经被毁,但事实上双塔的主体结构依然完好,“加西莫多的钟楼”并没塌。
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巴黎圣母院里的那些文物与古老艺术,因为它们不仅是法国的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哥特式的塔尖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让哥特式的塔尖在火中倒塌,八百多年历史的中轴塔在火中化为一座巨坑。
哥特式建筑,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12世纪的法国,持续至16世纪,哥特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新颖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予以整个建筑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常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从外观看,它是个巨大的砖石建筑,但为什么会突发大火呢?
实际上,很多哥特式教堂都是“石头皮,木头心”,最常见的就是用木结构做的穹顶。这次被烧毁的木质屋顶,是巴黎圣母院第一次建成时就有的部分。这个屋顶名叫“森林”,因为要修建这个屋顶,几乎用光了一整片森林:当时还是1220年左右,预计砍掉了13000棵、树龄300-400年的橡树。也就是说,这些被烧掉的树木,从公元800-900年就已经开始生长了,那时的中国还正在唐朝的晚期……
巴黎圣母院经历过多次大修,这一片“森林”一直保留至今,见证了巴黎800年的变迁,没想到却毁于一场大火。燃烧的巴黎圣母院,就像个巨型的烤箱,上面铺了一层炭。可以说,这是这次大火烧掉的最古老的东西。
在这次大火中,最震撼的场景,莫过于圣母院塔楼尖顶的轰然倒塌。这座塔是哥特式的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组成部分,高达90米。
相比于“森林”,这座塔尖就要年轻得多。原来的木质塔尖,在1786年就被取了下来,后来在1864年,主持修复的建筑师把橡木镀了铅,重新竖立起了这座塔尖。它不仅是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同时也以建筑艺术上高超的水平而享誉欧洲。所以,这就可以理解在大火中倒下的巴黎圣母院的哥特式塔尖的艺术价值和地位。
作为超过800年历史的古建筑,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哥特式塔尖坍塌的那一刻,全球都为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损坏感到痛惜。
耶稣荆棘冠和圣路易祭服
巴黎圣母院那么多文物,为何媒体报道多提到“耶稣荆棘冠”和“圣路易祭服”这两件?因为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这两件文物对法国人民都有非凡的意义。
首先是人们最关注的“耶稣荆棘冠”。
这件文物牵动的不仅仅是法国人的心,更是牵动着世界上所有基督徒的心,作为全世界传播最为广泛的“基督教”,能被称为“圣物”的东西确实寥寥无几,能够和“耶稣”扯上直接关系的,更是只有那么几件,“荆棘冠”绝对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数百年来一直小心地保存在巴黎圣母院里。
据说耶稣被罗马人杀害之前,有一名罗马士兵在他的头上戴了一个用荆棘编成的花冠,并且嘲笑道:“恭喜你当了犹太人的王!”本意嘲笑耶稣的荆棘花冠,在基督教逐渐壮大之后,反而成了耶稣受难的证据,一直被视为宗教的“圣物”,能有这样的待遇,不得不提一个人:路易九世。
“圣路易祭服”正是这位路易九世的遗物。1239年,路易九世向拜占庭帝国重金收购了耶稣受难时所戴的荆棘冠和十字架的残片,还在宫殿旁边专门修建了一座礼拜堂珍藏这些物品,这也是荆棘冠被保存下来的最主要原因。
比起耶稣,路易九世明显更加真实,相信没有哪位法国人不知道路易九世这个名字,他的名字和拿破仑一样的闪耀,被尊称为“圣路易”,甚至被奉为中世纪的法国乃至是整个欧洲的君主楷模。
在他统治期间,发起过第七和第八次十字军东征,虽然结果没有带来多大的成效,却为法国带来了一个繁荣稳定的时期,加强了王室的权威和地位,以至于法国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百年战争中,王室政权依然屹立不倒。
钟楼
巴黎圣母院的主体建筑并没有被烧毁,大众最为熟悉的建于13世纪的双塔造型的正面得以保存。双塔由南北两侧的钟楼构成,它们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维克多·雨果笔下的“钟楼怪人”加西莫多每日鸣钟之地。
圣母院第三层楼也就是最顶层,有着雨果笔下的钟楼。教堂正厅顶部的南钟楼有一口重达13吨的大钟,敲击时钟声洪亮,全城可闻。据说在铸造这座钟的材料中加入的金银均来自巴黎虔诚的女信徒的奉献。北侧钟楼则有一个387级的阶梯,从钟楼可以俯瞰巴黎如诗画般的美景,并欣赏塞纳河上风光。
玫瑰花窗
玫瑰窗也称玫瑰花窗,为哥特式建筑的特色之一,指中世纪教堂正门上方的大圆形窗,内呈放射状,镶嵌着美丽的彩绘玻璃,因为玫瑰花形而得名。
哥特式教堂几乎没有墙面,而窗子很大,占满整个开间,是最适宜装饰的地方。流行建哥特式教堂的时候,还不能生产纯净的透明玻璃,却能生产含有各种杂质的彩色玻璃。受到拜占庭教堂的玻璃马赛克的启发,心灵手巧的工匠们用彩色玻璃在整个窗子上镶嵌一幅幅的图画。
玫瑰窗就是教堂中彩色玻璃窗的一种,由于它的位置而成为装饰的重点,在阳光照耀时,把教堂内部渲染得五彩缤纷、眩神夺目。玫瑰窗忽明忽暗,斑驳陆离光影中,让人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巴黎圣母院东面的玫瑰花窗在18世纪的维修中,由于采光原因,全部换成了透明玻璃,但西、南、北三面还各有一面玫瑰花窗,华丽无比,极其震撼,均是12、13世纪安装上去的。其中南面的玫瑰窗则命运多舛,经历过几次破坏,但保留下了最古老的一面,这面玫瑰窗讲述着12世纪末期教堂初建时马太福音中的圣经故事。
直径21米的北面玫瑰窗几乎完全保存了13世纪的玻璃,其色彩之绚烂、玻璃镶嵌之细密,给人一种似乎一颗灿烂星星在闪烁的印象,它把五彩斑斓的光线射向室内的每一个角落。
法国有极多的中世纪玫瑰窗,大部分是用古代玻璃完成的。在法国北部,玫瑰窗通常是教堂外观的主要特征。并且,教堂顶部的十字形翼部通常也镶嵌有玫瑰窗。这样的例子可以在巴黎圣母院、圣丹尼斯大教堂、沙特尔大教堂、兰斯大教堂、亚眠大教堂和斯特拉斯堡大教堂见到。

山西晚报记者 白洁整理
图片来源:网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