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深圳强降雨致人死亡事件调查:城市暗渠为何吞人?

新华网

关注

原标题:城市暗渠为何“吞人”?——深圳强降雨致人死亡事件调查

新华社深圳4月13日电 题:城市暗渠为何“吞人”?——深圳强降雨致人死亡事件调查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深圳11日晚瞬时突降暴雨,导致多名工人在排污沟清淤作业时被水冲走,类似事件在两个小时内连续发生三起,截至13日14时,事件共造成11人死亡。这场雨究竟有多大?为什么一场雨会引发这么多人接连遇难?水务部门是否收到预警并采取预防措施?新华社记者进行了现场调查。

夺命暴雨 暗渠“吞人”

11日21时许,深圳市瞬时暴发强降雨,短时暴发的雨水冲入正在作业的暗渠,导致罗湖区西湖宾馆、东湖宾馆以及福田区凤塘河香蜜湖路段附近河段等三个点位正在清淤作业的工人躲避不及被雨水冲走。

深圳市罗湖区副区长范德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工人当时正在进行治水提质工程作业,对雨污分流进行除淤,由于暴雨太急,部分工人没有来得及撤离。在西湖宾馆段,所处空间是地下管道中狭窄的暗渠、暗河,水面短时间内从1米上升到4米,瞬间将工人冲走。

记者12日下午在福田区侨香路与香蜜湖路交会处现场看到,鼓风机在向涵洞口内吹气,以确保氧气供应。救援人员告诉记者,在行进至200米处遇到障碍无法通行,于是转移地点,利用橡皮艇、冲锋舟沿着河道及红树湾开展搜救,3名遇难者遗体已全部找到。

在罗湖区东湖公园附近河段上,搜救队通过声呐探测将大坝出水口和沙湾河尽头之间作为搜救区域,城市消防、森林消防、街道辖区等组成的救援队,踏入齐胸口的水中进行探测搜救。

三处事故连发是否错过黄金逃生期?

究竟这场雨有多大呢?深圳市应急管理局13日凌晨发布情况通报,称此次强降雨过程全市平均雨量40.6毫米,各区中平均雨量最大为罗湖区65.0毫米,其中10分钟最大雨量罗湖区达39.2毫米,福田区达39.7毫米,短时降水极端性很强。

深圳市气象局于11日20:00发布大风黄色预警,20:10在全市发布暴雨黄色预警。深圳市应急管理局通报称,深圳市三防指挥部办公室立即通过省三防责任人系统向全市三防责任人发布应急响应。预警发出后,与三处清淤作业人员伤亡事故之间,存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撤离施工现场。

过去也有过类似的强降雨,并没有出现如此多的人员伤亡。暴雨预警之下,为何还有工人作业?预警信息是否及时传递到所有作业工地?根据《2018年深圳市防汛预案》,河流沿岸等洪涝灾害高风险区域,在建工程、病险水库、危险边坡周边是险情灾情高发区。另据《深圳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定,水务局负责组织、指导水务工程建设及水源管理单位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记者询问深圳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在汛情发生时水务局是否启动相关应急预案保证安全生产,截至记者发稿时,没有得到深圳市水务局回应。深圳市应急管理局13日发布的情况通报称,这些工人是在准备撤离时被洪水冲走的。

据悉,目前福田区所有水务工程项目已经全面停工,进行检查整理。广东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应急管理厅12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汛期安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在强降雨期间不能确保安全的,要坚决停工、撤人,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城市暗渠是城市的安全底线 建议加强精细化管理

深圳市多部门运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并设立城市安全研究院对城市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为何大数据系统的预警能力经不住一场暴雨的考验?

专家分析认为,科技创新是城市治理辅助手段,城市安全管理最终还是要落实在责任意识和安全机制上。往往是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安全意识薄弱、应急处置不当等多方面原因,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深圳大学建设工程生态技术研究所所长刘建分析指出,在现代化程度这么高的城市,出现此次事件让人痛心,事件暴露出安全网有多重漏洞。

为防止类似的可避免悲剧,专家建议提高有关职责部门、现场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加大安全设备的投入力度,制定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此外,在河道沿岸和易涝地点布设监视和警示系统,做到实时监控。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表示,城市空间地理平台上以大数据库为基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建立专业化的问题排查机制,加强社会和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记者白瑜、王丰、吴燕婷、印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