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北新泾快变成‘新北京’啰!这些老照片你可能是第一次看到

新民晚报新民网

关注

原标题:北新泾快变成‘新北京’啰!这些老照片你可能是第一次看到


北新泾,好一个富有乡土气息的地名!相信上了点年纪的老上海都不会陌生。

泾者,清水也。40年前,北新泾静静地坐落在申城西郊的版图上,这里阡陌纵横,河网密布,鸡鸭成群,是一方颇具盛名的蔬菜基地。世代生活在此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清早,街上茶馆里就人声鼎沸,茗香氤氲;入晚,砖瓦老屋的收音机又传来“登个里格登“的苏州评弹弦索之韵。屋前的石拱桥呢,又仿佛一位老人,佝偻着腰背,不知疲倦地注视着时光的流水,一派江南水乡风光。清晰地记得,1970年初女儿出生,我曾从市区赶到新泾港与苏州河交汇的河滩小船上,买回了鸡蛋和鲫鱼…… 

然而,时光太匆匆。不曾想到,女儿出生不过十来年光景,我也成了北新泾人!1987年,单位分配给我新泾三村新工房一套。秋冬时日,我坐在搬家的卡车上顺天山路一路向西,到哈密路被横亘于面前的新泾港挡路,其时,北新泾尚是躲藏于新泾港背后的处女地呀。有道是“碰鼻头转弯”,车辆折向南面,不过百来米,再朝西,翻过一座陡直斑驳的石桥,越过新泾港,沿一条叫新渔浦的小路前行,道路的情况十分糟糕,车轮驶过扬起漫天尘埃不说,一路还有不少边嶙峋乱石横在路中,于是卡车像舢板船在风浪里晃悠、颠簸,艰难前行。由于此地刚开发,新房刚刚落成,尚无煤气,每月要到镇上排队买煤饼;电压不稳,灯不亮、冰箱难以启动。但搬入新房的主人还是兴高采烈,喜不自胜,因为他们都成了面积相对改善、独用单元住房的主人! 

安顿之后走上朝南的阳台,空气清新;极目远眺,田野风光尽收眼底。休息天,去镇上买菜,穿行那逼仄的、石板砌成的小道,却都称“大街”。或许是郊区农村人都是“地图专家”,街名前安上方位即可,如“东大街”、“南大街”等,虽简俗、直白、却经久实用。偶尔闻听有街坊邻里对话:“阿三辣拉屋里伐?”“哦,伲阿三上海去哉!”嗬,北新泾无论风貌地理,抑或人文情感,不乏乡愁依依,乡韵悠悠…… 

常言道,要致富,先开路。曾几何时,先是拆去那天山路至哈密路断头处的破旧房屋,接着就响起了打桩机隆隆的轰鸣声,人们如沐春风,奔走相告,这里将建造跨越新泾港的大桥啦!大桥建成,新泾地块与天山路直线贯通,北新泾真正意义上投入市区怀抱。此后,“伲到上海去哉”的乡音自然便销声匿迹。又过不多久,真北路立交架设,其恢宏的气势如彩虹般飞越苏州河,一桥飞架南北,将长宁区与普陀区紧紧相连!有了桥,有了路,交通方便了,引来大量市区人口入住。当然在此同时,北新泾新辟的天山西路一路向西延伸,横向有了剑河路、平塘路、淞虹路、福泉路,直与由南朝北的七莘路相通相交。新工房也从原先的新泾一村建造到新泾八村,加上南侧新泾镇地块的同时启动,虹园、碧夏、金菊、紫竹等居民小区的设立,人丁越发兴旺发达起来。有人戏说:“如今啊,北新泾变‘新北京’啰!” 

仿佛是魔术师的翻手覆掌之间,天山西路沿街两旁商铺林立,餐饮、百货、银行、邮局、医院、菜场及大型超市的开设,让动迁至此的人们生活方便。新渔路文化街人气十足。特别是龙头建筑——长宁民俗文化中心屹立于路口,春夏秋冬,一年到头,每逢民俗节日,她自有富于民族文化内涵的节目推出,门口偌大的排片表让人一目了然。平日里,电影、戏剧、歌舞、曲艺等雅俗共赏,贴近地气的文艺节目排得满满当当。那条北渔路的建筑都是飞檐斗拱,古色古香,烘托出古文化气息。入晚,那街面建筑轮廓的璀璨彩灯齐放光明,又将夜空映照得分外静谧入画。 

地铁2号线的设站启动和向西虹桥交通枢纽的延伸,让北新泾人到市区、往浦东、乘火车、飞机、长途巴士,愈加方便快捷,人们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了! 

时光荏苒,又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北新泾成了申城西区的闹市。马路通畅,行道树林立;休闲有新泾公园、健身绿地;餐饮、购物有百联西郊;出行有横贯东西,联通两大机场,中间途经人民广场的轨交2号线,再加上10多条公交线路,密如蛛网地通向各处;医院除了北新泾街道和新泾镇的一级医院外,附近有“老字号”二级甲等的同仁医院等,人们生活舒心、方便。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不是么?改革开放40年来,北新泾这方故土,旧貌换了新颜。如今,若不是苏州河与新泾港纵横交错的坐标作证,已几乎让人难以寻找和辨识。

沧桑巨变呵!北新泾。

作者 陈日旭

本图文由上海长宁公众号授权刊登

图文来源:上海长宁(微信号:shchangning)

投稿邮箱:linshenghao@xmwb.com.cn

我要爆料联系电话:021-22899999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