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十八洞村给湖大发来感谢信(图文)

宣传部

关注

原标题:十八洞村给湖大发来感谢信(图文)


 

十八洞村给湖大发来感谢信

 

 ——我校设计研究院完成十八洞村村容村貌提质设计项目

 

        11月5日,我校设计研究院收到一封来自十八洞村村委员会的感谢信,信中说: “贵单位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重要指示精神,选派政治意识强、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突出的党员干部,不远千里支持我村建设,克服种种困难,夜以继日,科学援建,完成《花垣县十八洞村村庄规划(2018-2035)》,推行驻村规划师制度,十八洞村新大门、村级活动中心、精准扶贫碑、感恩坪、精准扶贫展示厅等标志性建筑投入使用,展示了新时代十八洞村的新气象!”。同时,十八洞村村委会授予了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院长邓铁军同志等为十八洞村荣誉村民。

 

 

十八洞村给湖大发来的感谢信。

 

 

焕然一新的十八洞村。

 

 

改造后的新村部。

 

 

青石板、柏油路、游步道,寨寨相连;放心电、自来水、无线网,家家入户;村民活动中心、讲习室、停车场,一应俱全。绿色植物背景与沥青划线路面有机融合的大门、赋予了苗族传统建筑元素的老村部,拥有村民活动中心、讲习室和展厅的综合功能的新村部,239户焕然一新的新民居,驻村规划师的“售后服务”模式……四个月的奋战,十八洞村旧貌换新颜,湖南大学设计研究团队为十八洞村交付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任务就是命令,决战就要胜利”

 

今年7月初,受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派,由我校设计研究院承担十八洞村村容村貌提质设计任务,要求在本年度10月底前完成。“任务的难点在于它的复杂性与紧迫性,信息量之大、质量要求之严、关注程度之高,是一般设计项目不可比拟的,不仅牵扯到多个相关部门原有规划的优化,而且十八洞村又是苗族村寨,规划发展必须考虑文化传承问题。”邓铁军在接到任务后感受到了项目的压力。

 

接到任务第二天,设计研究院就专门安排设计师先遣队进驻十八洞村进行实地调研,配合省住建厅制定十八洞村村容村貌提质改造的实施策略和推进方案。

 

 

校党委书记邓卫、副校长刘金水听取方案汇报。

 

 

湖南省住建厅听取方案汇报。

 

 

设计团队现场研讨。

 

“任务就是命令,战斗就要胜利”,学校立即组建了以邓铁军同志为总指挥的“专项任务设计团队”,根据花垣县委在“十八洞村容村貌提升工作会议”要求,针对四大重点工程分别成立了以党员同志为中坚力量的规划组、建筑组、风貌改造组、景观组、宣传组以及后勤保障组,进驻十八洞村,有序开展实地调研、方案设计等工作。

 

7月9日,校党委书记邓卫、副校长刘金水等专门听取了十八洞村村容村貌提质改造初步方案设计情况汇报,并对设计方案提出了修改意见,同时对设计团队明确了工作要求。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原则和" 可复制、可推广" 、 "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 要求,根据学校整体部署,设计团队又回到十大洞村对设计方案进一步优化调整。

 

“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

 

村里层叠的梯田上扬起蒙蒙绿雾,湿润的空气里漂浮着花果香。飞虫、当绒、竹子、梨子、感恩、思源6个苗寨,如诗如画,迤逦柔美,错落其中。从南往北,从梨子寨到飞虫寨,海拔700米的偏远山区成为了我校100余人的设计团队驻村工作的“工作室”。

 

 

规划团队现场研讨。

 

 

景观团队现场勘测。

 

 

实地调研。

 

在规划设计中,设计团队几乎探寻十八洞村9.34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各项目负责人与村民同吃同住,同时,积极对接湖南省国土、旅游等部门和十八洞村村委及当地村民,了解村民真正诉求,力求最真实的展示十八洞的人文地理与发展远景。

 

在建筑风貌改造设计中,设计团队对寨子239户居民进行上门现状调研及勘测,把苗寨建筑理论和十八洞村实际情况相结合,采用样板设计和设计导则为指引,引导建设单位用最少的投入、最小的改动、最简单的手段改造建筑风貌。

 

在建筑与景观设计中,设计团队对建筑材料的选用充分考虑利用当地原材料,节省造价、缩短工期,通过观景营造,强化“小张家界”的景观效果,力求塑造一个别有洞天的十八洞村。

 

四个月以来,团队成员们白天在村寨调研,晚上研讨调整方案,从设计到施工,又根据施工条件随时可能修改调整方案,许多队员已经好久没有回过家。单调而简陋的生活条件,时间紧、强度大的工作任务,他们没有怨言的坚守着;家里1岁的孩子因为要哺乳也被带到“一线”;村寨气候潮湿,设计师汗渍的衣服一直都干不了,也只能坚持着靠体温“烘干”;山路崎岖,地势陡峭,勘探中难免磕磕碰碰,设计团队中干部扛着旗帜,党员冲在前面,流血、流汗,他们却没有流泪。

 

规划组现场工作中。

 

 

 

团队成员在十八洞村村口。

 

 

全省首个实行驻村规划师制度的乡村

 

9月28日,十八洞村与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已正式签约成为全省首个实行驻村规划师制度的乡村。这是一种致力于把乡村规划做实、做细、做好,又能提供“规划售后服务”的新模式,将陆续在全省推广。这样的“售后服务”也让十八洞村村民感受到了规划的力量。

 

驻村规划师签约现场。

 

十八洞村首位驻村规划师、我校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尹怡诚表示,学校将持续性投身乡村建设,承担起十八洞村规划建设的五重角色,即“美好蓝图的讲解员”、“村民诉求的传递员”、“项目实施的监督员”、“技术资源的输送员”、“村庄发展的研究员”。

 

目前,由我校设计研究院牵头负责的《花垣县十八洞村村庄规划(2018-2035)》已经通过花垣县规划委员会审批,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从现状分析、总体定位、区域协同发展、产业发展、建设规划、环境整治以及分期建设等方面都有了明确的思路。,同时,该规划充分吸收借鉴“精准扶贫”的经验,形成“乡村精准规划”的新模式,融合“多规合一、公众参与、信息化建设”等的规划新过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规划新形式,既能指导乡村建设,又能让乡村建立起文化自信,让村民生活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基础设施强了,村民精神面貌好了,思想观念变了,规划的实施让老百姓笑开了颜。

 

 

在当地居民家中走访。

 

 

“精准扶贫 蝶变中国”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正是在村民家门前空地上召开了座谈会,“同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

 

“乡村蝶变”规划概念。

 

 

改造后的十八洞村新大门。

 

 

 

“红、绿、紫”三条主题旅游线路。

 

 

提质改造后的村庄。

 

“苗家古寨兴思变,羊道崇山盼欲通”。五年后的今天,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图片展览在展厅开展。在展厅门口,十八洞村数字沙盘里,一只蝴蝶翩然起舞。莲台山和高名山两翼连成一体,地理形态呈现出一只蝴蝶的形状,恰好又呼应了苗族传统文化里“蝴蝶妈妈”的形象。这只蝴蝶是十八洞村最新的空间形态。“精准扶贫蝶变中国”,我校设计团队将十八洞村的空间形态与文化内涵高度契合幻化成十八洞村“蝴蝶形态”布局的设计理念,规划了“红、绿、紫”三条主题旅游线路,分别为精准扶贫教育线、山水风光游览线、民俗风情体验线,使空间更立体,体验更多元。“一廊连两翼,六寨齐一心”的规划设计,将这座具有“小张家界”美誉的“神秘苗乡”呈现给世界。

 

“苗家住在金银窝,境内自然资源多,精准扶贫来领航,户户脱贫奔小康”,我校团队设计改造后的十八洞村景致更加美丽,功能更加完善,人文和自然相融合。这个曾经交通闭塞的古老苗寨,如今每天都有上千名游客慕名而来。

 

十八洞村LOGO标志设计。

 

 

“一个村庄形象、一本村庄规划、一册村民读本、一卷村游手册”。

 

“携手同心 洞创未来”,设计团队还根据十八洞村苗族村民形象,为十八洞村专门设计了村标识,一座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苗寨从此有了独特的名片。

 

“精准扶贫齐蝶变,六寨花开遍地红”。四个月的奋战,设计团队在规定期限内,在村庄规划设计中实现了“多规合一”,展现了“一个村庄形象、一本村庄规划、一册村民读本、一卷村游手册”的成果,完成了十八洞村村庄规划、四个寨子的建筑风貌改造、村部及展示中心的建筑、村级活动中心、村寨大门、感恩坪、精准扶贫首倡地会址等的设计,并完成村寨环境改造导则、村民安置区规划、停车场附属设施以及公共厕所的设计,得到了湖南省住建厅领导和十八洞村民的认可。

 

 

团队成员。

 

 

我校设计的“精准扶贫”纪念石碑。

 

 

由我校设计的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纪念石碑立在了精准扶贫首倡地会址,石碑特别选用千年红材质,长宽高围合总长约20.13米,总重约11.3吨,预示着2013年11月3日那个特殊的日子,碑上刻着“精准扶贫”四个红字,宛如翻开的新篇章,讲述着十八洞村的沧桑巨变。

 

 

初冬的夜晚,十八洞村村民与游客们围在火塘边,喝着自家酿造的苞谷酒,说着笑着……

 

 

 

责任编辑:戚家坦

注:转载该文请注明来源:湖南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