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六位以色列诺奖与图灵得主:871万人口小国的诺奖配方
原标题:专访六位以色列诺奖与图灵得主:871万人口小国的诺奖配方
2018年10月,26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齐聚上海滴水湖,其中5位为以色列或以色列裔科学家。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一一专访了这五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另一位以色列裔图灵奖得主,向他们寻求以色列的“诺奖配方”。
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以色列的创新指数高居全球第2位,被定义为全球最具创新性的经济体之一和全球37个创新驱动型经济体之一。
自2004年以来,7位以色列科学家获得了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 Hershko)、阿达·约纳特(AdaYonath)、丹·谢赫德曼(Dan Shechtman)、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和亚利耶·瓦谢尔(AriehWarshel)和物理学奖得主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
2004年物理诺奖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教100%的学生比教10%的学生要难得多
2018年10月30日上午,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独家专访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戴维·格罗斯1941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一个犹太家庭。他在专访中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高中时期,他与家人移居以色列,并在以色列完成了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学习。格罗斯因在强相互作用理论中发现渐近自由而获得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独家专访。 澎湃新闻记者 孙懿赟 摄
“我在以色列念高中的时候,学校里学生很少,更像是一种精英教育。如今每个人都去上高中,这是很难的事情。教100%的学生比教10%的学生要难得多。中国也许有一样的问题,教师的数量不够。因为人们如果很好地掌握了数学或者自然科学,他们也许能找到比老师更好的工作。
格罗斯说,大概十三岁的时候,我想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我不确定我是否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在那时,这似乎很有趣——我可以用自己的头脑去弄清楚宇宙是如何运转的。我也喜欢做数学难题,但是理论物理学是关于真实世界的,不仅仅是游戏。所以我很早就决定要成为一位理论物理学家。”
2009年化学诺奖得主约纳特:不应用论文数量衡量科学进展
2018年10月30日晚,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独家专访历史上第四位女性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达·约纳特(AdaYonath)。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嘉宾专访室里,约纳特分享了她对以色列教育和科研的看法。
约纳特出生于耶路撒冷,毕业于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她的父亲是拉比,来自一个犹太教家庭。她首次测定了蛋白质合成机器——核糖体的高分辨率结构,为降低抗生素副作用和新药开发做出了卓越贡献。
阿达·约纳特(AdaYonath) 澎湃新闻记者 孙懿赟 摄
“以色列人没有很多机会做别的事情。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一次又一次的迁移。所以能够做的就是动用头脑来学习,他们有一种对学习的尊重。从历史上来看,以色列人一直认为学习十分重要。并不是说家长逼着孩子们读书,而是一种氛围,一种重视学习、善于提问和尝试理解世界的氛围。
中国的研究者们都很想做研究,但很多研究者非常关注奖项,时刻想着获奖。其实这不重要,我从来没有想过诺贝尔奖。人们对奖项的关注度太高了。
还有些人很关心数据,关注发表论文的数量。年轻的研究者觉得他们需要发表很多的论文,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不敢冒风险去做研究。
少部分年纪大的人不懂英语。英语不是一种美丽的语言,但它是科学的语言。如果想知道科学界发生了什么,就需要看英文文献,去参加学术会议。不懂英语的研究者只能学习到更年长的学者所选择的知识,有时候这些知识很有价值,但另外时候,这些知识也许会有一些过时。
可以适当的转变科学界的关注重点,例如用数字来衡量科学的进展以及过于关注奖项。”
2011年化学诺奖得主谢赫德曼:让五岁小孩坐在实验室里,教他们真正的科学
丹·谢赫德曼(Dan Shechtman)曾自问,如何说服人们学习科学?他的答案是:从更早开始学习,让五岁的小孩坐在实验室里。
2018年10月28日下午,谢赫德曼教授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的现场采访。谢赫德曼发现了准晶体,改变了人们对固体物质结构的认识,也因此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他1941年出生于特拉维夫,这座城市后来成为新以色列国的一部分。2014年,谢赫德曼参加过以色列总统竞选,以色列新闻界和以色列幽默家将谢赫德曼称为“准科学家”的“准科学家”。
丹·谢赫德曼(Dan Shechtman)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 澎湃新闻记者 孙懿赟 摄
“我曾在以色列教幼儿园的小孩子科学,还把实验室建在了幼儿园里。科学教育必须从早抓起,小孩子们其实都很聪明。
一定要教孩子们‘真正的科学’,而不是一些花哨的‘泡泡’和‘魔法’。孩子们足够聪明,可以理解真正的科学。通过这个幼教项目,幼儿园的孩子开始尝试理解物理的本质和真实的世界,看日月星辰的变化,学会资源回收、自我保护、身体的结构……我目前在青岛和西安发起了类似的早教项目。我想,这对中国和世界都意义非凡。
谢赫德曼表示:我从1987年开始访问中国,北至哈尔滨,南至三亚,西至西安,我发现中国和日本、韩国的年轻人有一个共同的‘问题’——‘羞耻感’:认为犯错可耻,如果你犯错了,那你就是愚蠢的人。我认为这是一个文化的问题,很难克服,但人们不应因为一件事情容易失败就不敢去尝试。”
2013年化学诺奖得主莱维特:一个这样群体不得不努力工作
2018年10月30日,当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向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抛出“为什么以色列人取得了如此之多的诺贝尔奖”这个问题时,莱维特有些犯难,他坦言:“我不知道”。
短暂思考片刻后,莱维特教授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犹太籍的诺贝尔奖得主,也许是因为作为一个这样的群体,他们不得不努力工作”。
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
莱维特因“建立了复杂化学体系多尺度模型,连接了经典物理学与量子物理学”而获得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他1947年出生于南非,1980年成为以色列公民,1985年在以色列国防军服役。
2013年化学诺奖得主亚利耶·瓦谢尔:1500年前,犹太小孩3岁开始学习
2018年10月30日,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时透露,他在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有一个研究团队,研究药物设计和生物信息学的计算机建模。所以他一年会访问几次深圳。
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独家专访。澎湃新闻记者 张唯 摄
亚利耶·瓦谢尔1940年出生于当时的英国巴勒斯坦(现在的以色列)。他首先在以色列海法技术学院学习,并于1969在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他为复杂化学系统建立了多尺度模型,建立了结合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的计算化学方法。他也因此获得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
当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问及为什么会那么多犹太裔的诺贝尔奖得主时,瓦谢尔聊到了犹太人的历史。
“大概1500年前,犹太人不被允许做很多工作,所以犹太人的孩子很早就去学校,3岁左右的小孩就会开始学习。这种教育也许产生了帮助。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犹太人很久很久之前就开始学着解决问题。
瓦谢尔表示:我说的都是很久很久之前的教育,现在没有什么特别的了,现在中国人很早接受教育,一切都在发现改变,中国也许也会出现很多诺贝尔奖。
2012年图灵奖得主戈德瓦瑟:对中国来说,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沙菲·戈德瓦瑟(ShafiGoldwasser)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独家专访时表示,以色列人获得很多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是近十年的事情。与十年前相比,今天的中国让她感到惊讶,中国收获更多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
沙菲·戈德瓦瑟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独家专访。 澎湃新闻记者 孙懿赟 摄
戈德瓦瑟是一位以色列裔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她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图灵奖获得者,开创了复杂性理论中数学证明有效验证的新方法,奠定了密码学的复杂性理论基础。
“如果回到十年前,我们有诺贝尔文学奖和和平奖,但很少有自然科学奖。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文化和教育非常重要。不仅以色列人获得了不少诺贝尔奖,美籍犹太人也有很多获得了诺贝尔奖。
戈德瓦瑟说,事实上我对中国非常乐观。和十年前相比,今天的中国让我感到很惊讶,我发现人们在英语口语水平和对科学与数学的专注程度上都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对我来说,这只是时间问题。显而易见的,毫无疑问。”
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以色列的创新指数高居全球第2位,被定义为全球最具创新性的经济体之一和全球37个创新驱动型经济体之一。
自2004年以来,7位以色列科学家获得了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 Hershko)、阿达·约纳特(AdaYonath)、丹·谢赫德曼(Dan Shechtman)、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和亚利耶·瓦谢尔(AriehWarshel)和物理学奖得主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
2004年物理诺奖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教100%的学生比教10%的学生要难得多
2018年10月30日上午,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独家专访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戴维·格罗斯1941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一个犹太家庭。他在专访中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高中时期,他与家人移居以色列,并在以色列完成了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学习。格罗斯因在强相互作用理论中发现渐近自由而获得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独家专访。 澎湃新闻记者 孙懿赟 摄
“我在以色列念高中的时候,学校里学生很少,更像是一种精英教育。如今每个人都去上高中,这是很难的事情。教100%的学生比教10%的学生要难得多。中国也许有一样的问题,教师的数量不够。因为人们如果很好地掌握了数学或者自然科学,他们也许能找到比老师更好的工作。
格罗斯说,大概十三岁的时候,我想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我不确定我是否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在那时,这似乎很有趣——我可以用自己的头脑去弄清楚宇宙是如何运转的。我也喜欢做数学难题,但是理论物理学是关于真实世界的,不仅仅是游戏。所以我很早就决定要成为一位理论物理学家。”
2009年化学诺奖得主约纳特:不应用论文数量衡量科学进展
2018年10月30日晚,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独家专访历史上第四位女性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达·约纳特(AdaYonath)。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嘉宾专访室里,约纳特分享了她对以色列教育和科研的看法。
约纳特出生于耶路撒冷,毕业于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她的父亲是拉比,来自一个犹太教家庭。她首次测定了蛋白质合成机器——核糖体的高分辨率结构,为降低抗生素副作用和新药开发做出了卓越贡献。
阿达·约纳特(AdaYonath) 澎湃新闻记者 孙懿赟 摄
“以色列人没有很多机会做别的事情。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一次又一次的迁移。所以能够做的就是动用头脑来学习,他们有一种对学习的尊重。从历史上来看,以色列人一直认为学习十分重要。并不是说家长逼着孩子们读书,而是一种氛围,一种重视学习、善于提问和尝试理解世界的氛围。
中国的研究者们都很想做研究,但很多研究者非常关注奖项,时刻想着获奖。其实这不重要,我从来没有想过诺贝尔奖。人们对奖项的关注度太高了。
还有些人很关心数据,关注发表论文的数量。年轻的研究者觉得他们需要发表很多的论文,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不敢冒风险去做研究。
少部分年纪大的人不懂英语。英语不是一种美丽的语言,但它是科学的语言。如果想知道科学界发生了什么,就需要看英文文献,去参加学术会议。不懂英语的研究者只能学习到更年长的学者所选择的知识,有时候这些知识很有价值,但另外时候,这些知识也许会有一些过时。
可以适当的转变科学界的关注重点,例如用数字来衡量科学的进展以及过于关注奖项。”
2011年化学诺奖得主谢赫德曼:让五岁小孩坐在实验室里,教他们真正的科学
丹·谢赫德曼(Dan Shechtman)曾自问,如何说服人们学习科学?他的答案是:从更早开始学习,让五岁的小孩坐在实验室里。
2018年10月28日下午,谢赫德曼教授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的现场采访。谢赫德曼发现了准晶体,改变了人们对固体物质结构的认识,也因此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他1941年出生于特拉维夫,这座城市后来成为新以色列国的一部分。2014年,谢赫德曼参加过以色列总统竞选,以色列新闻界和以色列幽默家将谢赫德曼称为“准科学家”的“准科学家”。
丹·谢赫德曼(Dan Shechtman)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 澎湃新闻记者 孙懿赟 摄
“我曾在以色列教幼儿园的小孩子科学,还把实验室建在了幼儿园里。科学教育必须从早抓起,小孩子们其实都很聪明。
一定要教孩子们‘真正的科学’,而不是一些花哨的‘泡泡’和‘魔法’。孩子们足够聪明,可以理解真正的科学。通过这个幼教项目,幼儿园的孩子开始尝试理解物理的本质和真实的世界,看日月星辰的变化,学会资源回收、自我保护、身体的结构……我目前在青岛和西安发起了类似的早教项目。我想,这对中国和世界都意义非凡。
谢赫德曼表示:我从1987年开始访问中国,北至哈尔滨,南至三亚,西至西安,我发现中国和日本、韩国的年轻人有一个共同的‘问题’——‘羞耻感’:认为犯错可耻,如果你犯错了,那你就是愚蠢的人。我认为这是一个文化的问题,很难克服,但人们不应因为一件事情容易失败就不敢去尝试。”
2013年化学诺奖得主莱维特:一个这样群体不得不努力工作
2018年10月30日,当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向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抛出“为什么以色列人取得了如此之多的诺贝尔奖”这个问题时,莱维特有些犯难,他坦言:“我不知道”。
短暂思考片刻后,莱维特教授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犹太籍的诺贝尔奖得主,也许是因为作为一个这样的群体,他们不得不努力工作”。
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
莱维特因“建立了复杂化学体系多尺度模型,连接了经典物理学与量子物理学”而获得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他1947年出生于南非,1980年成为以色列公民,1985年在以色列国防军服役。
2013年化学诺奖得主亚利耶·瓦谢尔:1500年前,犹太小孩3岁开始学习
2018年10月30日,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时透露,他在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有一个研究团队,研究药物设计和生物信息学的计算机建模。所以他一年会访问几次深圳。
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独家专访。澎湃新闻记者 张唯 摄
亚利耶·瓦谢尔1940年出生于当时的英国巴勒斯坦(现在的以色列)。他首先在以色列海法技术学院学习,并于1969在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他为复杂化学系统建立了多尺度模型,建立了结合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的计算化学方法。他也因此获得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
当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问及为什么会那么多犹太裔的诺贝尔奖得主时,瓦谢尔聊到了犹太人的历史。
“大概1500年前,犹太人不被允许做很多工作,所以犹太人的孩子很早就去学校,3岁左右的小孩就会开始学习。这种教育也许产生了帮助。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犹太人很久很久之前就开始学着解决问题。
瓦谢尔表示:我说的都是很久很久之前的教育,现在没有什么特别的了,现在中国人很早接受教育,一切都在发现改变,中国也许也会出现很多诺贝尔奖。
2012年图灵奖得主戈德瓦瑟:对中国来说,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沙菲·戈德瓦瑟(ShafiGoldwasser)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独家专访时表示,以色列人获得很多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是近十年的事情。与十年前相比,今天的中国让她感到惊讶,中国收获更多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
沙菲·戈德瓦瑟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独家专访。 澎湃新闻记者 孙懿赟 摄
戈德瓦瑟是一位以色列裔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她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图灵奖获得者,开创了复杂性理论中数学证明有效验证的新方法,奠定了密码学的复杂性理论基础。
“如果回到十年前,我们有诺贝尔文学奖和和平奖,但很少有自然科学奖。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文化和教育非常重要。不仅以色列人获得了不少诺贝尔奖,美籍犹太人也有很多获得了诺贝尔奖。
戈德瓦瑟说,事实上我对中国非常乐观。和十年前相比,今天的中国让我感到很惊讶,我发现人们在英语口语水平和对科学与数学的专注程度上都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对我来说,这只是时间问题。显而易见的,毫无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