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龙脊宝刀,康熙御用之“最爱”

山西晚报

关注

原标题:龙脊宝刀,康熙御用之“最爱”


康熙皇帝的“龙脊刀”是现存世该类三把宝刀中年份最早的一把,它见证了当时中国冶炼技术的水平。图片来源:由山西省文物局、平遥文涛坊古兵器博物馆提供。

今天的镇馆之宝,是清朝时期康熙皇帝御用的心爱之物,它曾伴随康熙帝阅兵、亲征、凯旋、出征,历经世事。这么一说,相信大家明白了,宝贝是一件兵器,即平遥文涛坊古兵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龙脊刀”。
龙脊刀,刀体修长、雄健,刀身血槽宽大,刀背上方铁雕巨龙,鎏金龙身,刀尖仿佛从龙嘴吐出,龙头使用了传统鎏金技艺,而龙身则不惜重金,使用更加繁复的错金工艺。刀装为铜鎏金、高浮雕镂空折枝花卉纹饰,镶嵌绿松石、青金石和南红珍贵宝石,刀柄虽为木质,但是外包鲛鱼皮,施黑漆,缠明黄色柄绳。色彩与柄上铜鎏金装饰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为刀更添了几分庄严。从外形上看,这把宝刀整体舒张大方,锋芒贯穿通体,直汇刀尖,不仅看起来美观,而且更有极强的征服感和霸气感,处处彰显着康熙大帝作为一代帝王的威严与豪迈气势。
据该馆工作人员介绍,这把刀制作的工艺也非常讲究,光刀身就是传统手工研磨,要经过十七道工序制作完成。该类宝刀存世的三把,除文涛坊古兵器博物馆收藏外,首都军事博物馆收藏一把,美国私人收藏家收藏一把,而据考古专家研究甄别,平遥文涛坊古兵器博物馆馆藏的康熙御用龙脊刀则为三把宝刀之中年份最早的一把。
虽然经过岁月的洗涤,但这把刀依然透露着皇家威严,传承着民族文明,它代表了中国当时最先进的金属冶铸与锻造、科学造型与设计、神秘淬火技术与装具配饰的极尽奥秘与奢华。不过你或许会问,既然是皇家所用之物,怎么能流传到山西,甚至能成为平遥文涛坊古兵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呢?
说起收藏故事,不得不提到该馆馆长刘文涛,因为这把刀是他历时8之久才收藏到其下的心爱之物。初识宝刀,大概是在1996年,当时正在北京出差的刘文涛听人介绍有一位满族张姓大爷收藏了把宝刀,而且有可能是从宫中流出来的。当下,刘文涛就找到了张大爷,一看宝刀的品相,阅刀无数的他断定,这刀肯定是帝王御用之物。不过张大爷开出的收藏价格也非常“漂亮”,那就是一亿元人民币。这么高昂的数字,让刘文涛吃惊不已,只好扫兴而归,回到了平遥。
其实搞收藏的人都有个通病,那就是对于心心念的宝物,总是不忍放弃。所以刘文涛不甘心,便想着怎么样能举全家之力,收到这件宝物,可是却遭到了家人反对。为了搞收藏,刘文涛全家就要举债度日了,而老父亲为了支持他,甚至变卖了祖传的医术,全家人再也不想要这些“破铜烂铁”了。
那段时间,刘文涛一边宽慰家人,一边探听龙脊刀的情况。时隔两个月,他又找到了张大爷家,本着聊天串门的心思,刘文涛跟张大爷说着自己收藏兵器的故事,实际上却是向对方展示自己对古兵器的收藏情怀。从1996-2001年,刘文涛先后六次去北京,早已视他为至交的张大爷感慨地说:“这么久了,我真服了你了。能和我说说你为什么对我的宝刀这么念念不忘吗?”于是,刘文涛讲述了自己在收藏期间的经历,尤其是当他在国外博物馆看到中国兵器时的那一刻,他觉得心在滴血,“刀剑不仅仅是一件兵器,更是一个国家文明和强盛的象征,如果兵器都没有了,那么这个国家还有存在的理由吗?我不想让这把宝刀再让其他人收藏,更不希望它再流落于海外。”
2002年8月,刘文涛得知宝刀的主人除了收藏刀剑外,还对瓷器与佛像有深入研究。他知道机会来了,于是带着压箱底的明正德年间的一个罐子和一尊明代鎏金永乐佛来到北京,希望张大爷鉴定一下两件物品的真伪。其实,这算是刘文涛多年收藏下来的两件无价之宝。可是两个精明人,怎么可能以一刀就斩断乱麻呢?2003年3月,刘文涛决定破釜沉舟,他带着上次的两件珍藏和一笔数额不菲的现金,提出物超所值的交换条件,深深打动了持宝者。张大爷说:“刘备请诸葛亮也不过三顾茅庐,你却能够八年如一日,对宝刀如此痴心不改,我今天算是找到了宝刀的真正主人!”最后,他决定把宝刀转交刘文涛先生收藏。至此,整整历经了八年的漫漫寻宝之路,刘文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就是刘文涛和康熙御用龙脊刀的不解之缘,如果你有机会去该馆参观,可以在馆内的正中央看到这件镇馆之宝。宝刀在聚光灯的映射下,透出日月光华与王者气概,也似乎在讲述着藏宝人历经八年求得珍宝的一段佳话。

山西晚报记者 孙轶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