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华时评:姥姥还是外婆?在情感与规范间寻找平衡

新华网

关注

原标题:新华时评:“姥姥”还是“外婆”?在情感与规范间寻找平衡

新华社济南6月22日电 题:“姥姥”还是“外婆”?在情感与规范间寻找平衡

新华社记者萧海川

日前有消息称,上海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收录的散文《打碗碗花》将文内“外婆”一词全部改成了“姥姥”。为此,不少人质疑认为,属于南方人习惯的称呼不宜简单化一进行修改。

舆论汹汹,教材修改者大概也觉得委屈,明明是想规范日常汉语读写,却落下许多质疑;修改者自觉有理,有好几本工具书在这里,修改也是有依据的。然而,有些人认为这种方式的修改,既不符合语言习俗,又有强人所难之弊。

语法是语言演进的总结,不是语言发展的镣铐。从“每下愈况”到“每况愈下”、从“荨”字读音的丰富,都说明只要某一语言习惯为大众普遍接受和运用、符合公序良俗,就可以从口头语固定为语法内容。但以“外婆”为非、以“姥姥”为是,恰恰没有考虑不同地域的人们的语言习惯,也忽略了人们积淀多年的情感。

从情感的角度,所谓“外婆”是方言、“姥姥”更亲切的解释,让人难以接受。倘若如此,喊爹喊娘就要让位于叫爸叫妈。孩子回到家里,一口一个“父亲”“母亲”,难道就会变得更为庄重得体、和蔼亲切吗?显然不是。语言是有感情的,人是有情感的。规范语言文字,当考虑大众情感。

热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快来新闻客户端参与评论获金币兑礼品吧!

抢沙发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1条评论
妻子不愿继续生育离婚后获补偿35万409万
缅甸地震已致3003死4515伤366万
胡歌 二胎341万
白宫回应马斯克辞职339万
22岁离世女骑手家属寻目击者定责332万
甲亢哥坐轻轨被重庆甜妹教育328万
查看全部实时热点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