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专访|《上海女子图鉴》导演程亮:希望拍出都市的温度

澎湃新闻

关注

原标题:专访|《上海女子图鉴》导演程亮:希望拍出都市的温度


在《北京女子图鉴》吸引了大部分眼光和原版粉丝火力后,《上海女子图鉴》播出后显得相对安静。可能是时间跟得太紧观众疲劳,也可能是主演们不如戚薇抢眼。但看过的人认为上海版较北京版女主角的生活,更接近普通人的都市打拼路径。
更接近普通人的生活,也意味着有更少的争议。同样的男朋友买包情节,《上海女子图鉴》的罗海燕(王真儿 饰)没有因为被同学嘲笑是假包而大发雷霆,而是用更普通人的方式自我消化。包括对待陪酒的态度,罗海燕果断选择离开,丝毫不留想象空间。
她在工作上有想法但不透露野心,没有不论男女都爱自己的上司,也没碰上老板情人,只能靠一个个案子做给自己加码,打拼一两年才逐步有主动性,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走晋升道路。
《东京女子图鉴》的话题性来自对女性欲望,攀比心理的讨论,《北京女子图鉴》的话题性来自女主角大尺度的行为模式,这点上,《上海女子图鉴》都没急着体现,而是从外地女孩融入上海入手,通过适应职场、买房、升职等实际行为,渐渐揭开她的欲望到底什么。
单就女主角的行为来讲,罗海燕更符合观众对于都市女性独立的定义,不论是弹幕还是评论,都少有对女主角行为问题的疑惑。这是该剧80后导演程亮想要的结果。
“建组时跟东京剧组开会,编剧跟我说,这个是唯一一个女主角不爱任何她交往过的男人的剧。这点我不能理解。我觉得你不要给我来瞎七八糟,认认真真,一个事情来了,要现实而认真去处理。”坐在黄浦江边的大落地窗前,上海人程亮讲着浓厚的沪普。
毕业于北电导演系,拍过《宅男电台》《奇妙世纪》《关于上海的三个短片》等短片,程亮在都市短片领域里可圈可点,题材也涉及过悬疑、爱情、生活等各方面,由他来操刀执导,《上海女子图鉴》的现代感是一大优势。
《上海女子图鉴》截图
刚听说要做北京上海两部女子图鉴,程亮不怎么理解,“我的初始反应很惊讶,因为如果中国要拍一个剧沿袭东京感觉的话,肯定是上海更有代表性。” 
和北京同时建组,率先杀青,程亮认为上海版虽然是后播,但他对剧集的口碑有自己的信心。
首要原因是,从生活氛围讲,上海是更接近东京的城市。生活氛围是他最重视的事,“一部好的都市剧,它真正能呈现的气质是人的生活,用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尽可能地包围观众。”程亮说。因此在《上海女子图鉴》中,年轻主角一出场,讲上海话的阿姨,做西装的铺子,弄堂里巷,就已经一一铺陈出来。甚至,他还自己特意在剧本中加入了“头顶有梧桐的地方,才叫上海”这样具有城市特色的台词。
《上海女子图鉴》截图
他喜欢的日本导演,如小津安二郎、是枝裕和,风格都是偏生活流,作品常常以洗菜做饭开头。“天天生活在这个城市里,难道不就是活着吗?我希望拍个片子,烤鸭也是有温度的。”
另外,常年看日剧,程亮对日剧有自己的情感,“在上海,看日剧是30年以上的传统。我在开拍前,电脑桌面上,《东京女子图鉴》、《四重奏》、《悠长假期》、《东京爱情故事》四套剧,第二天拍了,我像个学生还要复习,好迅速进入那个情境。”
他反复看这几部日剧,作用是找感觉,“我想找到经典日剧时期到现在一以贯之的都市感。现在都说要做轻喜剧,是建立在极其浮夸的基础上,不够认真。”具体的“都市感”,程亮解释为不耍小聪明,“你甚至会觉得演员有一种木讷感,他(她)不表现得机灵聪明,是有钝感的人。”
寻找都市感,王真儿也是其中一环。程亮承认,相比戚薇,《上海女子图鉴》宣传时女主角话题性不够高,但王真儿实际是他主动提议并选择的演员。他觉得王真儿有类似水川麻美(《东京女子图鉴》女主)的高级感,最重要是,非科班出身,做过白领。 
“ 她的爆发力来自这里,她没有框架,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包括激情戏也很放得开。”最让他满意的部分,是王真儿和自己一样,有上过班这个经历,“中国演员一演职场就犯怵,是因为大家都没有上过班。说白了,没上过班都不知道放茶杯的地方跟放袋泡茶的地方之间区别在哪儿。很红的演员都不食人间烟火,她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些。”事实证明,上过班的导演和上过班的演员呈现出的《上海女子图鉴》的职场部分,被不少观众表扬有真实感。
金莎在《上海女子图鉴》中饰演Kate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剧组主创以上海人为主,从导演到编剧到摄影,都是上海人,但在《上海女子图鉴》中并未去刻意美化上海人。比如上海男友的妈妈叫罗海燕“乡下人”,给分手费,不动声色却盛气凌人;金莎饰演的Kate,人生愿望是“30岁前穿上Vera Wang的婚纱在草坪举行法式婚礼”……程亮说,“这些家庭生活我们很熟悉。”不过他也很担心虽然上海人能拍出上海生活,但是否真正了解一个外地人在上海的生活。“拍完之后才知道,《北京女子图鉴》的剧组都不是北京人。我们都是上海人,对讲述外地女孩在上海,确实是劣势。”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的视角是从上海人这个角度看你留在这里是什么样。”对于如何能让观众认可,程亮只能通过对朋友调查、了解,去构建女主角。
记者也接触过《上海女子图鉴》的上海女编剧和其他主创,对于生活态度和女性独立的看法,的确和北京主创有不小的差距。总体而言上海的主创们都没将打拼、努力等词挂嘴边,更在意的是,女性对自己的人生是否有主动权,工作的同时也需要生活上的享受和舒适, 不必要为了工作牺牲自我感受。
程亮说这部剧并不想集中展示女性物质的一面,有能力追求名牌无可厚非,但这不是生活的全部。不同于东京和北京女子图鉴,《上海女子图鉴》的女主角应该是“看淡人生”的。
导演程亮
【对话】
澎湃新闻:这是你第一次拍长篇剧集,之前都是短片形式,会不适应快节奏吗?
程亮:网剧的创作空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权力交到了我们这帮本来就是拍电影出身的人的手上,对不起,我们眼里是没有电视剧和电影之分的。一般国产剧平均周期是两天到三天一集,我们这个戏是最少三天半一集,最好能达到五天一集,其实这个进度就接近日剧了。
澎湃新闻:为什么选择王真儿做女主?
程亮:我是在一个公众号上看到王真儿的专访,我觉得她的气质很好,蛮日韩的。但我是被她的经历所吸引,她是上过班的,她当过白领,因为她在陈正道《记忆大师》里演一个被谋杀的人,我就让制片人去问她表现怎么样,陈正道就回了两个字“天才”。
这可能是个过誉的词,所以一开始我没当一回事。后来在合作中我渐渐发现,一个没学过表演的人能这样,那岂不就是天才嘛。
澎湃新闻:最难的部分是在哪儿?
程亮:有很多广告公司的戏,我认为中国演员一演职场就犯怵,因为大家都没有上过班,但我可能是绝无仅有上过班的导演。大概有3到5年的时间去了互联网,我离开过电影界。我把这个体会都写进去了。提案啊,还有互联网人的一些思考。比如招聘90后的痛苦,他们拿着简历说,你们是哪家公司啊?真的很让人生气。
王真儿是上过班的人,上过班的人跟没上过就是不一样。
这种不一样,应该是对职场的理解。以前在一个看上去比较boring的气氛里,怎么有自己的小乐子。说白了,没上过班都不知道放茶杯的地方跟放袋泡茶的地方之间区别在哪儿。
澎湃新闻:《上海女子图鉴》中有非常浓厚的上海感。
程亮:我是土生土长上海人,大学在北京度过。我觉得我们这边有一个小小的不占优的地方,我跟我的编剧、摄影师都是上海人。比如说像分手费这种细节,我相信弹幕上肯定有人问,这是什么?上海人就是比如说你年轻时候谈恋爱几年然后不谈了,有人问你,侬付出撒代噶啦?(意:你付出什么代价啦?)如果你是一个来自浪漫的地方的人,根本无所谓什么代价,彼此付出,但是上海有些地方的不成文规矩是有的人会采取一种经济补偿的措施。第二个,对生活的感受,就对生活的捕捉能力和体验能力,我认为上海可能会比北京更丰富一点。
澎湃新闻:女主罗海燕这个角色似乎是回避物质欲望的?
程亮:这是两个维度的事情,单一的对包包大牌这些东西迷恋的这个阶段,我认为只是人比较早期对物质向往的一个阶段。说到底这种东西挂在身上,就跟把银行的存款挂在你身上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其实还是在显示保有量这么一件事情。真正地热爱生活是满头大汗,在小摊子上吃一碗菜肉大馄饨,我认为这是热爱生活。
这个问题折射在上海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第一集包包的事,年轻女孩之间把这个东西当作是一种追求很正常,但一旦是假包,买包的人受到了别人的质疑,是整个宿舍,整个居住环境,上海这个城市的排斥反应,很难融入,要有个过程,女主直到跟李现(饰演女主的初恋)分手以后,工作上慢慢才融入了,她很痛苦的。
澎湃新闻:可是播到现在,也没说罗海燕留在上海到底是为了什么?
程亮:时间胶囊里藏了什么?就是目标。我特地要放在后面,我喜欢把这个梗埋在更后面一点,希望观众先爱上这个剧,先不要看这个理由,我最后有很多手段抖给你看。
对我来说,罗海燕留在上海,真的不是为了什么多大的目标,她当时想的是:我想像那些白领一样在那端着咖啡开开心心的,如果我回家乡去以后就不是这个样子了。比如说金莎上班的时候,会买一个配套的卡套放ID卡,然后自己会带饭,妈妈烧的。
罗海燕想的就是这些东西。因为我做过一些调查,现在各个城市发展都很好,那为什么不回家乡要留在上海?我自己的理由是,不在这里,你就看不到岩井俊二最新的那场演奏会了,另外你享受自由自在的空气,不会被父母亲戚朋友的裙带关系影响。再提炼一下,跟北京的不同,我认为就是公平二字。就是你会看到在上海的,像这样的写字楼里的普通公司里的普通职员,他对内心的这个公平感受的程度,他是比较舒适的,精神状态是舒服的。
澎湃新闻:你的意思是,上海有更多元的价值观?
程亮:对,其实在选择女演员样子时,也涉及这一点。首先这个片子的女演员不应该特别靓丽,因为要靠自己的奋斗,如果她特别漂亮,是不是会让观众觉得靠的是别的因素?第二个,水川麻美没有那么靓,但是你多看几遍以后觉得,哇这个人演得很好,气质很好。选王真儿不是说不好看,她有气质。但是对观众的审美要求其实很高。
澎湃新闻:似乎罗海燕的生活缺乏了主动选择性,一直是因为一些变故在被动选择?
程亮:可能因为我是个男导演,我确实没有多想女性的一部分独特的想法。好处是我把这个罗海燕表现得很具体,但不够空灵,我给的答案太实了。
澎湃新闻:有一些观众会有这个感受,相比北京或东京女子图鉴,罗海燕的选择都带着乖孩子的感觉。
程亮:我们想做一个跟日本不一样的剧,日本的女性命运中带有浓烈的悲剧色彩,因为阶级很固化,他们的女性可能性很小,所以悲剧色彩是注定的, 我们的女生肯定志存高远。
澎湃新闻:那五万块的分手费为什么罗海燕只拿了两万,而不是要么不拿,要么全拿,这可能是不少观众疑问的点。
程亮:最有意思的安排是现在这个样子,最心酸也是现在这个样子。我特意让观众知道,她没拿完,就决定让她拿一半,就是她用要用的,她也觉得这件事是有触动的,但是呢,她也不想去拿,就是这么回事。就是表现她不得不拿一点。
这笔钱给她起了大作用了。全篇她没有任何一个地方靠男人上位的情节,之后就没有再享受过好处了。但就是这2万块钱,她付了房子定金,终于在那个年代买了一个小房子,后来就在上海扎根了。就是这个决定性的2万块钱定金。
澎湃新闻:你觉得必须要体现的上海女子的特点是什么?
程亮:我没有集中想要去表现物质的女孩。这一点我跟制片人高度一致,就到后面几集,我们都觉得这个女孩应该看淡人生。所以我有点不解《东京女子图鉴》了,她到最后还蛮不甘心的。我有点不能理解。
外化的一些东西要显得既克制但是又流光溢彩。我很回避那些地标性建筑,比较重视时代感,市井气,香港有那么多建筑,但最好的那些香港电影,很少有高楼大厦,永远是重庆大厦,密密麻麻的香港的民居。
那么这时候,罗海燕几次生活环境的选择就变得很关键,从最早的宿舍到跟陆曼尼合租两室一厅,再到后面对“法租界”(位于上海市的黄浦和徐汇区两区内)的理解,“头顶上有梧桐的地方,才是上海”。我是卢湾区的小孩(注:2011年卢湾区和黄浦区合并为黄浦区),所以特别喜欢有梧桐树的街道,我能深深体会到那边人的文化以及痛苦、矜持。
淮海路的主人是要过了思南路的才开始算的,往西越厉害,全是大洋房。这一块是膏腴之地,人口密度很低,但真的是夏日浓荫静悄悄。到了淮海路后面,24路电车可以到的地方,是卢湾区小孩的天下了。再往那边,到了打浦桥,就是创业气质了,斤斤计较的比较多,更俗。而杨浦区虹口区那个工人气息又不一样了,完全是不一样的街区。所以整个上海在我脑子里是很不一样的。 
其实整个剧里体现“上海” 的空间并不大,第一次演罗海燕跟杨呈远家人见面吃饭的戏,杨呈远妈妈脱口而出“你们乡下可能都吃不到”,我赶紧说,老师老师,是“那边,不是乡下”,她又演了一版。回去我机房一看,好像还是“乡下”比较有力度,给人的打击是完全不同的,王真儿当时的表情也是一抽,最后也用进去了。我一开始也是犹豫,觉得这个不政治正确,但是真的这是上海市井气很重要的一面,是北京和其他地方都没有的。

澎湃新闻:《上海女子图鉴》的版本里也把东京版打破第四面墙的方法去掉了,改成,放一遍罗海燕的幻想,再回到现实重来一遍现实,很巧妙,是怎么考虑的?
程亮:我苦思冥想,我不屑用过的那种方法,一方面是不想重复,另一方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对演员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
现在这样说到底肯定会有很多人看不懂,我不是故意要这样,好就好在它让一部分观众突然就跟着你走了,就比如说女主和李现分手那一块,她想通了要回去了,没想到看到别的女白领在喝咖啡后,心思一漂就要留下来。其实我觉得一个女性人生中做出各种决定是很感性的,未必是一个深思熟虑的结果。对经常看欧美剧的人,这是常用的梗。天天晚上看美剧这要是再拍不出来我就好去死了。
澎湃新闻:剧中的选景是怎么确定的?
程亮:这个片子的选景堪称豪华。除了前面的黑石公寓,到后期,我们就没有离开过外滩这条线,从3号,8号,18号,22号,英迪格酒店从底层到顶层通通拍一遍,一开始场景不够好,摄影师就愤怒了:不要拍成《松江女子图鉴》!
《上海女子图鉴》截图
澎湃新闻:日方的参与程度是多少?
程亮:因为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不确定这个版权最后的购买程度会怎么样,所以你不能等待就得写,这种翻拍的形式,我个人觉得是舒服的。因为听说日本会要求所有的细节各方面都一样,恨不得镜头都一样,有的已经有好几个剧是这样的,日方严重地参与到分镜,我觉得这样就没有意思了。以后的翻拍至少也是这样的自由度,才是舒服的。
澎湃新闻:最近另一部网剧引起了大家对国产剧跳拍顺拍问题的讨论,你对顺拍的看法是什么?
程亮:从我的维度来说,除了文艺小电影你可以自己掌握,我遇到的case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90分钟长片拍了三四个,基本没有超过一个月,那肯定是跳得一塌糊涂。
我们现在凭的都是童子功,这种剧,严肃分镜是很难的,这个比例占不到十分之一,而是到了现场,凭经验,应该是怎样的。演员也靠童子功演,没多少时间去体会人物,一看,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情景,大概就这么处理了。我们这个剧演员还可以的,提前一天都把功课做得挺好的。
对我们主创来说,我说白了,你就是别睡了,今天准备明天的。到后面我们每天晚上开会,第二天,每个小时怎么安排,这个演员走,那个演员进,就是准备这个事情,已经没有什么创作,台词,打光,就是算好时间,一个演员到这来几个小时,做哪些事情。
澎湃新闻:你觉得这样伤害创作吗?
程亮:我没有资格吐槽这个事,全中国的剧都是这样做的。当然你腕儿大了以后,演员会给你面子,再稍微多给点时间。
世界上最聪明的东西是资本和老板,他们会意识到这样是有甜头的,他下次会越来越多给你的时间和力度。资本只会加磅,不会减分的。美国电影、美剧都是这么一步步撑起来的。
加载中...